郑芳芳
(安庆师范大学 工会,安徽 安庆 246133)
论高校工会工作与党建的三个结合点
郑芳芳*
(安庆师范大学 工会,安徽 安庆 246133)
高校工会工作与党建的取向是完全一致的,高校工会要善于找到工会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一是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寻找工作结合点,二是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寻找结合点,三是在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中寻找结合点。从而实现党建和工会工作的高度融合。
高校;工会;党建;结合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4.18
高校党建和工建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有共识:“高校工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工会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承担着光荣的使命。高校工会做好群众工作……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固本强基的主要任务。”[1]可见,“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2]。作为高校的工会,要善于在工会工作与党建工作中寻找结合点。一是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寻找工作结合点,二是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寻找结合点,三是在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中寻找结合点。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教职工队伍建设要“以德为先”。这既是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职工素质工程,是高校党建和工建的结合点之一。工会与党组织虽然工作目标一致,但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有较大区别,工会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师德素质提升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做出成效。
实施师德建设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载体。工会应该按照学校年党建工作计划,针对师德建设的突出问题,或找准当前需要大力弘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集中发力,确立年度师德师风建设主题,确立师德建设工作目标。主题选择或主要工作目标的确立应该紧紧围绕高校特点,突出高校工会工作特色,特别要注意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发挥过程中寻找着力点。这就要求工会在确立师德建设目标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合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确立年度主题和中期任务;二是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从发挥高校育人功能的视野确立年度主题和中长期规划。在确立主题时,要密切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抓住师生员工的焦点和关切,做好效果评估,定准主题,定好载体和活动形式。
好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必须以有效性为导向,确定活动开展的载体与形式。以往工会开展的活动,发挥了工会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但一些活动较少结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题,与高校党建内容有一定差距,在师德建设中导向不明显,作用不突出,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工会对实现师德建设有效性的内容、路径、方式、载体缺少研究。因此,首先要围绕师德建设内容考虑建设有效性。师德建设的核心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在教师与职业的关系上,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要有爱心;在教师自身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上,教师要为人师表。在这三个方面中,重点是对学生的爱心。工会工作的师德导向应该以关爱学生为中心目标,在爱心如何融入敬业精神、为人师表两个方面寻找活动开展的载体形式。在设计载体时,不仅让它承载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而且要思考载体应涵容工作效果,涵盖达到较好效果的路径和方式。除此以外,还必须将活动与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水平与能力联系起来考虑。也就是说,高校工会设计的主题活动,要想与学校党建契合一致,就必须在“弘扬新时代教职工的优秀品格,促进更多优秀群体和个人健康成长”[3]方面,取得较好的实效。因此,设计载体的应有指向,应是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益的形式。这些载体不管新旧,其内涵和形式都必须以有效性作为衡量标准。过去常用的载体,如教学技能培训、教育岗位练兵、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应注入新的师德内涵,使之具有指向对学生的爱心。
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的载体要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一是学校党政所需,二是职工所需,三是工会所能。建设这些活动载体,必须具有工会特色,履行的是工会职能,否则与党的工作、学校行政工作重复。这就要求工会师德教育,运用的是工会的手段,调动的是工会资源,发挥的是工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工会师德建设活动的载体要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文化层面的导向性。这就规定,师德建设活动的载体不仅仅是游戏娱乐载体,它应是丰富校园大学精神的标志性存在,是校园文化的亮点之一,是一所学校文化特色的鲜明体现。二是载体本身的感染力。由于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其组织性质决定它不能像党政那样的工作方式,也不是给教工灌输说教的场所,而是以其感染力吸引教工自觉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其寓涵的文化思想内容打动教工,这样,才能使师德建设能够持之以恒。三是不断调整内容、范围和方式。工会的每一次活动要根据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不断改变内容,设计不同的载体和师德教育主题,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有效地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师德活动的有效开展,无疑会促进教师敬业精神的确立,为人师表素质的提高,极大地鼓舞广大教职工爱生如子的热情。一旦学校的人才培养融入了爱心,广大教工就必然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工作中兢兢业业,出成绩,出水平,这对大学建设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工会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因此,改革、发展是党建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天然结合点。由于学校工作点多面广,工会工作在改革发展中与党建工作也就存在众多结合点。在这些结合点中,要选择那些以工会的工作方式,调动工会资源能够办出效果的重点事情,凸显工会工作特色。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看,任何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核心关切。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与党建的结合点,要随着党委的工作任务不断与时俱进。工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党委领导的重点工作中找到位置,建功立业。首先要通过工会会员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校党委的主张,通过工会的法定程序和有组织的开展活动,变为教职工的人生追求,变为工会会员的自觉行动。其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由于认识不一致,导致发展方向、资源配置、专业结构上的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应及时作为,发挥自己在民主决策中的优势,发动教职工通过调研、分析,为党委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提供资料和建议。再次,将党委的意见,通过工会工作,让教职工感到党委的主张就是教职工的愿望,是教工具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体现,使广大教职工在执行党委决策部署时自觉自愿。
高校发展规划的落实,是在党委领导下,通过行政实施。工会工作与学校党建结合,离不开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打交道。工会与学校行政班子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平等协商、相互监督之中,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中国工会章程》。首先在党委确立的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下与学校行政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作用。二是在维护教职工的权益中与行政紧密配合,依靠广大教工和各级工会组织网络在发展中维权,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三是在学校管理中将学校大局和教职工的个人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工个人愿望与学校发展最大程度的一致。
“工会可以依据宪法、国家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4]这就决定高校工会工作不能游离学校党委决策的中心工作之外,不能与学校行政工作大局相违背。实际上,就是不能游离学校整体利益之外。首先是人才培养大局。工会要围绕这一首要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动员和组织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能力、提升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水平、营造浓厚的大学精神文化。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学校形象,奋发图强,以人才培养的成果促进学校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工会活动要围绕发展主题,在学校职能发挥的各个环节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学校模范人物辈出,促进进取的文化环境的生成。二是善于提炼并弘扬教职工的优秀品格和进取精神,激励广大教工在教书育人事业中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三是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经验,创新形式,掌握基层动态和教工思想脉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培养、引导教工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不断推进学校发展。
学校需要协调发展,工会工作在这一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工会要紧紧抓住工会组织的功能发挥,围绕学校发展的热点和发展阶段特点,发挥协调作用。首先,工会协调是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工会对各种事务的协调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要体现学校党委意志。其次,工会的协调要体现学校在一定时段的发展大局,以贯彻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在主张协调发展的同时,不能仅仅以个人诉求的满足为协调目标。再次,工会的协调要体现社情民意,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和要求,引导教工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他们精神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将广大教职工吸引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第四是协调广大教工互相帮扶。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抓手,建立服务工作的机制和体系,并使之成为学校党建工作体系的延伸。工会协调工作的目的是调动广大教工积极性,使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使教职工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和条件。为教职工个体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应该成为工会协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与学校党委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向完全一致。在高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关键,队伍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依赖教工个人的努力。当全体教工将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定位在事业发展上的时候,他的个人价值实现就与学校发展在取向上一致。因此,工会在这方面的协调,一是要协调教职工的人生定位与学校发展一致;二是要协调教职工个体与整体、个人发展与学校取向、工作生活条件与学校政策等诸多方面。这些协调,成为既有益于教工个人愿望的实现,又有益于学校发展的工作。这种协调,表现为工会工作与党建在学校发展中找到了结合点。
高校管理架构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主管理”。在过去几十年中,高校的民主管理在学校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积极性都不高,核心问题在于工会工作与学校党政管理工作没有结合点。这就使民主管理就流于形式,成了摆设。
正如上述,学校党建与工会工作在维护教职工权益和培养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方面有一致的要求,学校党委在管党治党与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方面需要工会的积极参与。因此,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主人翁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生态与党建四个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处理好四者关系,是当下工会工作创新的应有之义。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提高党建水平,调动积极性,形成校园健康的文化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工会维权,是学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只有当教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教职工才能在学校有归属感,将自己的职业活动变成学校的事业,这与学校党政的工作目标高度吻合。维权不是解决教工和学校的矛盾,而是在一定意义上,赋予学校发展的动能。工会替教职工维权,是保证学校人才队伍稳定,教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制度保证。当一所高校的教工基本权利和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其队伍的引进、培养和稳定都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最终影响的是学校的发展。所以,工会在维权问题上,要认识到“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自觉性”,是“为推进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5]。
当教工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也意味着其主人翁的精神正在潜移默化的培育。教工的主人翁态度和归属感,使得他们将学校作为自己的家园。这时,他就会以积极的取向主动参与校园各类生态建设,使学校党建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教工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在主动性、积极性和对学校的发展信心诸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指教工在学校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中,关注学校,忠实践履自己的义务,毫无保留地在岗位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的所有教书育人活动,能够体现高等学校的全部职能。
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工主人翁精神的自觉发挥,意味着校园健康文化生态的形成。在这种绿色的精神生态校园里,广大干部教工自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有这三个“爱”,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环境是健康的,校园的各种关系是和谐而富于生机的,党群、干群、师生、教师之间、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处在融洽的动力场之中。在这样的关系中,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协调发展。
有了这样一种关系,高校教育工会开展民主管理的传统方式和途径也就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并能够与时俱进。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各类民主参与、党政工联席会议这些民主管理的传统形式,不仅与党的建设取向完全一致,而且自然会随着学校中心工作的改变,党建重点的变化,在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自身机制方面,也会不断进步,实现党建和工会工作的高度融合。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党建与工建互动作用……以维护学院职工利益为中心,全面发挥监督保障功能,团结教育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使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成为学院发展的促进者,学院文化的建设者,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既推动学院正常行政教学的健康发展,又增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威信”[6]。
[1]王丽静,常顺英.关于高校“党工共建”工作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3):77.
[2]安徽省教育工会,等.实践·探索·创新:第3辑[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4.
[3]刘川生.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世界知名大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教工,2011(2):20.
[4]王晓龙.教育工会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40.
[5]梁新明.高校工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9:40
[6]张伟,等.以工会为依托,注重发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党建工作巡礼[J].党史博采:理论,2008(1).10
D412
A
1004-4310(2016)04-0080-03
2016-05-15
郑芳芳,女,安徽合肥人,安庆师范大学工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