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站位 贴近读者 方便记者
——侦查监督专项报告 “五个一”系列报道策划体会

2016-04-16 14:07:27王治国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五个一侦查监督系列报道

■王治国

高点站位 贴近读者 方便记者
——侦查监督专项报告 “五个一”系列报道策划体会

■王治国

近年来,每年10月底或11月初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例会,都会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就某项检察工作情况作的专项报告,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甚至是制度性安排。比如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规范司法行为等专项报告,最高检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做好会前的铺垫宣传,为会中专项报告提前预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专项报告宣传报道的重要一环。可以说,这几年专项报告铺垫宣传都非常成功,受到最高检领导肯定和广大读者好评。而这无形中,也给今年专项报告铺垫宣传策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求新求变、不落俗套,让这组报道保持高水准,甚至先声夺人?

今年最高检专项报告的主题是 “加强侦查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从今年两会上得到这一信息后,我们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9月份后,我们始终保持着与最高检办公厅、侦查监督厅的密切沟通,了解侦查监督工作近年来的亮点、近期关注的热点,跟踪专项报告起草进展情况,力图对侦查监督工作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在铺垫宣传中有生动、客观的反映。

侦查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核心业务工作之一。侦查监督部门既承担着审查逮捕职责,又承担着对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职责,处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所以,侦查监督专项报告铺垫宣传,必须围绕侦查监督工作特点设置核心议题。

结合我们长期采访侦查监督工作掌握的情况,经反复研读侦查监督专项报告稿,我们决定以 “五个一”为主线,做五篇深度系列报道——

第一篇,主题定为 “一个名称的变化”,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从审查批捕到侦查监督,法律监督职能更加凸显”。派记者探访最高检侦查监督厅,通过采访侦查监督厅负责人、 “老员工”,向读者解读 “侦查监督厅”名称背后的故事和深意,同时向读者解读侦查监督三大职能是如何 “接地气”的,以点带面写出近年来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方面的布局、探索和成效。这一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当事人讲述部门名称变化的故事,从宏观上反映侦查监督职能的发展演变。

第二篇,主题定为 “一个错案的纠正”,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审查逮捕是检察环节纠正和防止冤假错案第一关”。派记者专访全国模范检察官、河北省保定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彭少勇,通过其追忆纠正王玉雷涉嫌故意杀人冤错案办案过程,探讨审查逮捕环节在避免和纠正冤假错案中所发挥的第一道关卡作用。同时,由点到面,深入采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侦查监督部门为避免冤假错案所采取的新措施、取得的新成效,体现检察机关办案理念的变化以及规范司法行为的坚定决心。这一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名人讲办案背后的故事,从典型个案反映审查逮捕工作所起到的纠防冤假错案的作用。

第三篇,主题定为 “一个专项的拓展”,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通过连续开展专项行动,围绕影响群众安全感突出问题持续发力”。从2013年的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到2014年的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再到2015年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厅已连续三年部署开展与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有关的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就此,派记者专访侦查监督厅相关负责人,探寻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发展变化背后的意义,以及开展或参与的其他专项行动,包括近期的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这一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事件的陈述,从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反映侦查监督部门把维护民生民利、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作为侦查监督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

第四篇,主题定为 “一个机制的建立”,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通过推动建立完善两法衔接机制,使侦查监督工作有了制度保障”。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犯罪屡打不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沟通衔接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打击犯罪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记者从顶层设计、基层实践不同层面采访最高检、基层院在强化 “两法衔接”中所付诸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其中包括回访全国首个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应用情况,以及最高检、最高法、食药监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 《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对推动整个行政执法领域两法衔接长效机制破冰的积极意义。这一篇的基本思路是,不能仅满足于事的陈述,而是要从制度机制上对侦查监督工作进行解读。

第五篇,主题定为 “一个平台的启发”,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推广侦查活动监督平台,以信息化推进侦查监督工作现代化”。侦查活动监督平台,开始于深圳,后在广东全省推广,目前最高检在一些省份进行推广试点。其意义在于检察、公安联网,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可随时掌握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动态监督纠正。我们决定派记者赴广东深圳探访全国首个侦查活动监督平台设立的初衷,通过真实案例、数字深度解析平台设立所取得的实效,采访侦查监督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试点单位实行的效果,以及未来对该平台的建设愿景。这一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侦查活动监督平台的解读,展望侦查监督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我们的这一思路,不论是侦查监督厅,还是最高检领导,都非常认可。 “五个一”系列报道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每篇报道见报后,最高检新闻办都推荐给其他媒体。特别是第一篇 “一个名称的变化”,经检察日报 “两微一端”率先发布后,有数十万的点击量,其中微信稿一天内有1.6万人阅读,其中不少人在留言中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点赞。

“五个一”系列报道的成功,也给我们进一步做好新闻策划一些启发。在我看来,主要是三点:

一是高点站位。在检察新闻报道策划中,要对我们打算报道的某项检察工作有足够的熟悉,知道它的发展脉络,了解它的基本格局,晓得它的发展方向,明晰它的亮点、热点、重点、焦点以及难点。在对这项检察工作有全面准确把握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整个检察工作即检察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能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明确策划的思路。仅就专项报告铺垫宣传而言,谋篇布局不能局限于专项报告本身的架构,而是要跳出报告看报告,从报告中厘出几个工作重点,按照新闻规律进行重新组织,使铺垫报道的逻辑既与专项报告的基本精神相呼应,又不与专项报告架构雷同。

二是贴近读者。就报纸而言,新闻报道是给读者看的,不是记者自娱自乐的。所以,做新闻策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策划的新闻报道与读者近距离。总结 “五个一”系列报道经验,我认为,贴近读者需作三方面努力。第一,满足读者探秘的需求。人人都有好奇之心。检察机关对一些普通群众而言是神秘的,我们就讲一讲侦查监督厅 (处、科)的发展历程,通过名称的变化为读者揭秘侦查监督职能的变迁。第二,满足读者听故事的欲望。故事人人爱听,而侦查监督工作中的故事又很多,且和普通人息息相关,如监督纠正冤假错案、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还有办理重大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我们不妨把这些故事讲给读者听。第三,满足读者对新知的渴求。在猎奇、听故事的基础上,有的读者可能对检察机关办案手段感兴趣,那么,我们就给读者介绍一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 “两法衔接”,向读者普及一下侦查活动监督平台基本知识。

三是方便记者。做的新闻策划,要便于记者采访和写作,换言之,实际可操作性要强。如果部门主任策划的选题,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堆满中看不中用的华丽辞藻,缺乏实操性,记者就很难落实,不知道采访什么、从何处下笔,那么这种策划就是失败的。所以,在策划 “五个一”系列报道时,我们一并把记者需要采访什么对象、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进去。记者能看得明白,而且明确知道采访谁、写什么,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知识才华和采访写作专业素养,一篇好的报道自然而然就采写出来了。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编委、新闻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五个一侦查监督系列报道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9:02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党支部举办侦查监督实务讲堂
紫光阁(2018年4期)2018-04-28 08:09:50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陕西省检察干警荣获“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称号
中国报道(2016年12期)2016-09-10 07:22:44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 07:50:30
侦查监督制度改革新论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
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
中国扶贫(2015年20期)2015-12-02 10: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