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诗歌“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指数随谈
——在中国诗歌对外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暨“译点”诗歌工作室成立会议上的主题演讲

2016-04-16 10:25:52
翻译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利尔语词翻译

赵 四

学界动态诗歌“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指数随谈
——在中国诗歌对外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暨“译点”诗歌工作室成立会议上的主题演讲

赵 四

诗歌——使今天变得难得,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译点”诗歌工作室欢聚一堂。请允许我首先表达对中国文化译研网真挚的感激之情。没有蒋好书处长、徐宝锋老师对文学翻译事业、对诗歌事业无条件的大力支持,便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盛会,也不会有工作室未来的构想——使最优秀的当代中国诗歌在各语种中获得相对集中、有规模地优质呈现,如果最终我们能够达成目标,可以说,这在中国诗歌历史上完全是史无前例的,唯有借助当头的历史鸿运,在文化立国的中国梦时代才有这样的可能性。所以,我还要真诚感激我们所处的时代。

“翻译”对于诗歌来说有多重要,在当代这样一个地球村的时代,一个诗人甚至可能会拥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经验——翻译可以造就出一个新诗人。所以,甚至我们听得到有人说,不经翻译,诗歌文本就没有完成。这话听起来比较极端,但是想一想之后,我们甚至可以惊讶地发现现实中有比这走得更远的例子。比如诗人们都听说过中古波斯诗人鲁米(Rumi),曾经在美国有一个时期,他的诗歌是最畅销的美国诗。鲁米这一“最畅销当代美国诗歌(诗人)”身份完全是当代诗人译者创造出来并赋予他的。诗歌“翻译”可以跨越时空,把一个古代诗人变成当代诗人。同样,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领域中,庞德、帕斯等大诗人翻译的有些中国诗歌,哪怕你再熟悉那些唐诗,你读着译文就是不知道原文是哪首诗,但在译入语中的当代诗歌读者却能够深为认同这种已和原文关系不大的发明出来的新诗歌。而据说忠实于原文的、努力合辙押韵的却没有什么读者,这其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而且它也不仅仅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样的问题,它说明的是:欣赏文学从来不是一个“形式主义者”的问题,学者和译者尊重的、试图还原及靠近的那些古典诗歌形式——对基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基础上的欣赏诗歌的“诗心”来说,一般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翻译应该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作为心灵阅读者的诗歌读者选择的永远是“诗”,而不是具有某种形式的诗歌。所以从这一貌似实利主义、实则为直指人心的谋求“被接受”角度来看问题,我无条件地支持“诗人译诗”及“以诗译诗”。这也是我们希望今后若能够实现“当代中国诗人代表作译丛”这样一个构想,译诗所能够具有的效果。

如果我们不只是看这样穿越的例子,更多看看当代,甚至看看自己的经历,像我本人就对此感受尤深,生活在地球村时代的我们比起前辈们也有另一种幸运。只要你掌握一门母语之外的语言,你就有机会获得去另一个诗歌环境的可能。所以有时我会开玩笑地说,过去一些年我首先做了一个斯拉夫诗人,现在回头努力做中国诗人。中国诗歌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态环境,据我观察和判断,对于一个有雄心的诗人来说并非完美无缺。成名了的你可能感受不到,追随时代风潮的你可能也很乐在其中,但对于一个放眼世界又可怕地清醒着的诗人来说,就只能坚定地走自己的独木桥,让欢乐无限的人们欢乐去吧。但是,没有人能够忍受彻底的孤独,当我把一些自己的诗作和我的英语老师合作译成英语之后,我将它们给一些我翻译他们作品的或者认识的非常优秀的国外诗人过目,像托马斯·萨拉蒙这样的当代中欧重要诗人在一读之后即刻回信,给予我的诗歌无保留的肯定和赞誉。可以说,当我用中文孤独地写下这些诗篇时,这些文本几乎只是我的心灵创伤;当它们在真正优秀的行家里手的诗人面前获得呈现和肯定时,当在波兹南的波兰诗人们只听了我的一首《叹息》便认定我是一个强有力的诗人,有不可思议的感觉系统时……它们变成了一个语言艺术家的诗歌作品,尽管是在不如原文完美的另一种语言中。我想这是“翻译”对当代诗人很重要的一种造就力量,它给予你一个造就你的环境。

由此,我想再谈谈诗歌翻译的难度问题。我选择翻译自己的诗歌时,作为权宜之计,只敢选择一些语言难度不大但情感激越并创造出了真正前所未有的形象的诗,形象永远是艺术的通行证,它属于不完美的翻译也损害不了的部分。但是,如果翻译一个真正诗歌语言艺术大师的作品,再好的译者,在原文之外的语言中,都是难以追步原文中那个诗人本来的语言力量的。语言自带力量,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最充分。当然,这样的诗人也是最具传播障碍的。但是一个译者面对这样的诗歌,译它时的感情状态一定是痛苦不堪又交织着钦羡不已。所以有时候,便于传播和通过与母语搏斗强固它的责任在诗人身上是会交战的。在我译过的诗人中,美国诗人哈特·克兰(Hart Crane)、加拿大当代诗人蒂姆·利尔本(Tim Lilburn),就具有这样的语言大师能力。有位加拿大诗人描述利尔本的语词特征为double-jointed,这个词通常指一个人的手指关节极端灵活可以向各个方向曲折,仿佛长着两个关节似的,一般诗人即便不是口语诗人,不是散文化写作,也达不到这样的多方向性。有一位小说写得比诗还诗的波兰小说家布鲁诺·舒尔茨用一个比喻天才描绘过诗歌语言的这一性质(所以放弃了古典韵律系统的诗歌语言也仍和散文语言是断然有别的,不是有语感就可以完成高水平的现代诗歌写作的):诗歌语词就像那条传说中被切碎的蛇,每一个碎片都在黑暗中找寻着别的碎片。所以诗歌里的词是这样的一个个活词,相互间具有这种自我找寻生成的能力。靠字典语词翻译诗歌,翻译语言大师的诗歌是完全不会奏效的。我以蒂姆·利尔本为例,一方面因为他的语词难度极高(一天只能磨出十来行),另一方面因为事实检验过,有一位英语程度非常高的译者将他的诗歌汉译之后——看得出来无能为力之后译者选择了一种“宋词语感”来翻译,原文中所有坚固的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联感全部滑过去了——这个译本在另一个汉语诗人读来,竟完全感觉不到利尔本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而他想邀请利尔本来上海朗诵的念头在他心里就是落不了地,直到看到我翻译的300多行利尔本,他当即决定邀请诗人。这不是一个自我吹嘘,只是切身经验。很多表述也只是相对的,“即便坏的翻译也损害不了大诗人”这话在这里就不能奏效,看来每一个真正的好诗人都是一个奇特的例子,而在此例中就是完全都让人感觉不到是个好诗人了。当然,一般来说,差不多的翻译还是能让人透过翻译感觉到原文是比较强大的。所以,我认为,在诗歌翻译中,只有发明性翻译——调动起译者的全部敏感性的翻译状态下的翻译,才能应付那些最高难度指数的诗歌作品,即用真正感性、理性在半无意识状态中完美结合出的语词,这样的语词具有很强的自我找寻能力,可应对高度复杂、颇具深度的诗歌翻译。

赵四,博士、《诗刊》副编审、诗人、作家、诗歌译者。研究方向:西方现代诗学。

作者电子信箱:bjzhaosizf@sina.com

猜你喜欢
利尔语词翻译
以色列伽利尔ACE步枪
轻兵器(2023年11期)2023-11-16 09:11:56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歌海(2021年3期)2021-07-25 02:30:48
“我没错”和“我应该”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哲学评论(2018年2期)2019-01-08 02:12:02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语词在暗处发光
散文诗(2005年11期)2005-04-29 00:44:03
以色列伽利尔ARM轻机枪
轻兵器(2004年4期)2004-04-29 21: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