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去圣艾夫斯湾西侧一个叫特雷韦尔的山谷游览。踏上归途前,秋日的黄昏已经降临,但那一片海景,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可见。巨大的岩崖,组成一排庄严宏伟的队列。大西洋的万顷碧波,巍然耸立,像怀着某种神圣的使命,仿佛必须服从自混沌初开就降下的一道旨令。远处一座灯塔不时地射出一道金色的光芒,穿透雾霭,突然地再现了岩石崖壁的狰狞。这光景,确实令人屏息凝眸,叹为观止。
天色不早了,而前面还有六七英里的路程需要我们走回去。我们对这一地区极其陌生,自觉最好不要离开大路,以免出岔子。果然,不出半小时,连我们脚下的白色路面都像雾气似地浮动起来。我们不得不一步一探地往前挪动,好像要用脚来试试是否踩到了实地似的。一个人影落到后面几码远处,晃了几晃,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被暗夜的黑水吞噬了;而他的声音,听起来也像从万丈深渊下传来的一样。尽管我们行走时互相靠得很近,而且想用热烈欢快的争论来抵御黑暗,可我们的声音彼此听起来都显得有点异样,最充分的说理也显得软弱无力,难以让人信服。
每隔一阵子,大家都会停止说话,于是沉默降临了。这时,你身边走着的那个人形似乎在夜色中丧失了它的存在,只有你踽踽而行。你开始感受到四周的黑暗那咄咄逼人的压力,感受到你抗拒这重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感受到你的精神与在地上往前移动的躯体分开了,成了另一种实体。精神飘飘忽忽的,好似昏厥了似的要离你而去,甚至这条路也在身后离开了你,我们踩踏着的是浩浩渺渺无径可寻的夜之海洋。眼睛和耳朵都紧紧地封闭着,或者说,由于承受着某种触摸不着的东西的重压,变得麻木不仁了,以至于当下方呈现出几点亮光的幻影时,我们竟然需要使出一番力才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难道我们真的看到了亮光,就像白天看到的光线一样,抑或那只不过是大脑中浮现的幻象,如同眼睛受到打击后看到的金星?这些亮光就在那儿,在我们下方的一个峡谷里悬挂着,没有锚索加以固定,临空悬浮在黑暗柔软的深海中。我们的眼睛刚刚辨明它们确实存在,头脑就立刻清醒过来,构起了一方小天地的草图,将它们安置在其中。那儿必定有一座山,山下卧着一个小镇,一条道路贯穿小镇,犹如我们记忆中的那样。数点灯火,就足以使这方小天地物化成形了。
我们旅程最奇异的一段即将过去,因为某种可以看见的东西终于出现了,给了我们明确的证明。而且我们也感到自己正走在一条道路上,能够比较自如地朝前迈步了。在下方的那块地方也有人,虽然他们不同于白天的人。忽然,我们身边燃起了一团火光,就在我们看到它的一刹那,也听到了车轮的嘎嘎声,眼前闪现出一个人驾着一辆运货马车的形象。只一瞬间,亮光不见了,车轮声也哑了,我们的话语声再也送不到那人的耳中了。接着,恰似各种景象在我们眼前倏忽出现和隐没,我们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农家庭院。院里悬着一盏风灯,它那摇曳不定的光亮投向一群挤在一起的牲口,甚至也映照出了我们这些人中一直隐而不见的部分身影。农家主人向我们道晚安的声音,如同一只强有力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们,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世界。然而再往前迈两步,黑暗和寂静的无边洪流又将我们覆盖了。
不过,数点灯光再度出现在了我们身旁,犹如船上的灯火在海上游动。它们以无声的脚步向我们靠拢——这正是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那些灯火。这是个村庄,静默无声,但并未沉睡,它似乎瞪大了眼睛躺在那儿,同黑暗作着顽强的搏斗。我们可以分辨出背靠着屋墙的一些人影,这些人显然是被窗外咫尺之隔的黑夜的重负压得难以成眠,只好来到屋外,投入了夜的怀抱。在四面广阔无垠的黑色波涛包围中,这些灯火的光芒是多么微弱啊!飘零在浩渺汪洋之中的一只船,堪称孤独,然而碇泊在荒凉的大地上,面对着那深不可测的黑暗海洋的这座小村落,当更为孤寂。
然而,一旦习惯了这种奇异之处,你就会发现,那里面有着宏大的宁静和美。这时,充盈于天地间的似乎只是实物的幻影和精灵。原先是山峦的地方,现在飘浮着云朵。房屋变成了点点火光。眼睛沐浴在夜的深海里,没有受到现实事物的坚硬外壳的磨损,获得了极好的休憩。那包容着无穷无尽琐屑物什的大地,则已融解为一片混沌的空间。对于恢复了疲劳、变得敏感的双目,房屋的四壁是过于逼仄了,灯火的光芒是过于刺眼了。犹如曾经被抓去囚禁在笼中的飞鸟挣脱了鸟笼,此时,我们才得以无拘无束地振翼高飞。
(选自《伍尔夫散文精选》)
[解 读]一般人写“夜行”,可能会侧重于景物的摹写和事件的叙述;而在伍尔夫笔下,暗夜以及其中的景物与遭遇都化作了深广的背景,活跃其间的则是作者曲折的心理变化和丰富的审美感知。文章首段写远处的海景,有岩崖,有碧波,有金光,但作者却更着意于传达“狰狞”的主观感受,并说“这光景,确实令人屏息凝眸,叹为观止”,在惊悚之境中领略黑夜独特的美,可谓一语定调。次段开始叙写夜行的种种遭遇,有现实的,更有心理的。
如果将这段夜行视作“惊颤之旅”的话,那么不妨将剩下的夜行概括为“静美之旅”。在经历了一番亦真亦幻、有惊无险的“奇异”体验后,心理上的安然使周边的景物褪却了陌生惊怖的面目,呈现出了“宏大的宁静和美”。浓郁夜色里的眼睛,先前还是麻木不习惯,现在却因夜色中的沉浴而获得了极好的休憩,以致于房屋的四壁和灯火的光芒反而成了累赘。此时,作者完全适应了夜行的黑暗,并在夜的混沌与广袤中获取了极佳的审美享受。面对沉沉的黑夜,一行人始而惊惧、继而挣扎、终至于融合无间。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不断接近目的地的夜行,而且是一段直面自然与感官的纯粹而又极富美感的心灵之旅。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