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塔娜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磷酸肌酸钠对小儿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2013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儿20例,均给予更昔洛韦、辅酶Q10、维生素C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比治疗前、后,心肌损害症状、心电图与超声心电图异常率与α-HBDH、LDH、CK、CK-MB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α-HBDH、LDH、CK、CK-MB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心电图异常、左心射血分数异常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EB病毒感染住院者普遍伴有心肌损害,磷酸肌酸钠可减轻心肌损害,作用靶点较多。
关键词:EB病毒感染;磷酸肌酸钠;心肌损害
EB病毒是一种属于疱疹病毒中的嗜B淋巴细胞的DNA病毒,调查显示全球约有90%的人群受到EB病毒感染,可经口-口、空气、血液转播,口-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1]。小儿EB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发热、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要病理表现,可感染全身各部位,研究证实一旦感染患者即成为终身带毒者。不同EB感染患儿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误漏诊率较高,急性原发EB病毒感染可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磷酸肌酸钠是治疗成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常用药,本次研试探讨其在小儿EB病毒感染中的心肌保护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E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参照化学发光法检测VCA-IgM阳性;②未合并其它类型原发性心肌损害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窒息等;③知情同意。共纳入患儿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4~30个月、平均(24.1±5.6)个月。其中典型31例、非典型9例。症状表现:发热35例、咳嗽27例、淋巴结肿大15例、眼睑水肿25例、肝脾肿大7例、肺部啰音21例。实验室检查WBC上升11例、下降5例。据入院顺序,采用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治疗,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辅酶Q10,10mg/次,口服,3次/d,以及维生素C 200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0.5g+5%葡萄糖糖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14d 1个疗程,药品主要成分为磷酸肌酸二钠盐四水合物。分别在入院24h内以及治疗后,经股静脉采集静脉血4ml,自然凝固离心,300r/min,15min,分批检测α-HBDH、LDH、CK、CK-MB。并在治疗期间,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心电图监测,寻找心肌损害表现。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α-HBDH、LDH、CK、CK-MB水平[3];治疗期间,出现的心肌损害表现。
1.4诊断标准 ①心肌损害症状:心音低纯、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肤色苍白、心力衰竭、心脏骤停;②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ST-T改变、T波异常、QT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③心脏超声:左心射血分数下降。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α-HBDH、LDH、CK、CK-MB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肌损害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心电图异常、左心射血分数异常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EB病毒感染可致呼吸、循环、泌尿、免疫等多系统损害,其中心功能损害影响危害最大,影响最深远,若治疗不当,可进展为心脏病,甚至并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研究中,治疗前,EB感染住院患儿普遍伴有心肌损害症状,心电图异常率在1/2以上、左心射血分数异常率在30%~40%,α-HBDH、LDH、CK、CK-MB水平均超出正常水平,提示患儿确实伴有心室、心肌功能变化。在给予治疗后,所有患儿α-HBDH、LDH、CK、CK-MB水平与症状、心电图异常、左心射血分数异常率显著下降,但需注意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儿仍有心肌损害症状、心电图与超声心电图表现,提示EB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是持久而深远的。量变形成质变,有必要积极预防心肌损害,以避免病情向不可逆性终点变化,以改善患儿预后。
研究显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联合磷酸肌酸钠,α-HBDH、LDH、CK、CK-MB水平与症状、心电图异常、左心射血分数异常率下降更显著,提示磷酸肌酸钠确实有助于减轻心肌损害。研究中,观察组α-HBDH、LDH、CK、CK-MB下降更显著,提示磷酸肌酸的多靶点作用,从源头上减轻了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小儿EB病毒感染住院者普遍伴有心肌损害,磷酸肌酸钠可减轻心肌损害,作用靶点较多。
参考文献:
[1]王蕾,汤建华.小儿疱疹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用药的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119-121.
[2]张彤.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22):3872-874.
[3]邓海权,王恒秋,向杏群,等.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对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诊断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4(9):1053-1054.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