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开放创新课题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圳如何实现开放创新,加强与世界的互动,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课题组专程赴北京、香港等地开展深度调研,本文根据调研情况,紧密结合深圳实际,主要针对TPP、TTIP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国际投资环境和对我扩大对外开放构成的影响与挑战;应对全球高端价值链的重构,建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优化深圳对外开放的国际布局
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利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领先全球的科技创新优势,重点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创新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加大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来”力度,推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向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鼓励企业在欧美重点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或海外总部,以双边科技合作带动高端产能合作和商业创新。深化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洲际直达航线建设,开通和增加深圳至欧美国家枢纽城市的国际客运航线,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加快提升配置国际创新要素资源的便利化和效率。
推进与中东欧和北欧国家务实合作。借助德国创新产业大国地位和实施“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的有利机遇,加强与德国在智能装备、工业制造、通信技术等高端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德国为节点,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总体框架下,加强与捷克、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在产业现代化、交通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拓展深圳在欧洲的创新合作网络。深化与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在工业设计和创新创意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芬设计产业园建设。
扩大与日、韩、以、印等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合作。加强与日韩在智能机器人、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合作,积极引进高端设备和零部件,提高“深圳智造”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以色列高端创新资源的引进力度,拓展在教育、科研、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对印度进出口规模,加强与印度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合作。
深化与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合作。重视与东盟共同体国家的合作,鼓励深圳企业充分利用我市互联网产业优势和东盟国家市场潜力,促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设计创意等高端服务业领域合作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合作,支持华为、中兴承接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信息通信行业的创新合作水平。
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
树立中国自贸试验区国际合作新标杆。率先落实中瑞、中澳、中韩等自贸区相关政策和便利条件,着力在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将中国(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以下简称“蛇口自贸片区”)打造成为中国自贸试验区国际合作的新标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开展深度合作,争取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中国—海湾国家自贸区等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打造“一带一路”重要国际交往平台,办好“前海合作论坛”,推进“国际商务机构聚集平台”建设,举办高水平对外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提升深圳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当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池。携手香港拓展国际金融合作领域和渠道,在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加强合作的基础上,争取降低跨国企业集团在前海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准入要求,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企业在前海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资金结算中心,为集聚全球更多高端创新要素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世界级海港枢纽地位。充分发挥深圳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优势,完善优化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开通和加密与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重要港口间的定期班轮航线,力争到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0万标准箱。积极参与瓜达尔港、科伦坡港等重大港口项目建设,努力将深圳港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枢纽,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和创新合作的便利化水平。
探索打造“走出去”升级版。研究推广华为、中兴、中集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深圳企业对外投资和国际布局的引导和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出海”,重点在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开展对外投资,努力并购海外优质资源、能源和资产,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拓展外溢式发展新空间。建立“走出去”战略基金,充分发挥深圳民营企业活跃、资本运营良好、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等优势,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健全“走出去”战略支持服务体系,优化深圳驻海外办事处网络布局,建立境外合作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贸易摩擦应诉工作机制,加强海外领事保护,推广APEC商务旅行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安全、有序、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加强对TPP、TTIP等国际贸易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入研究。做好TPP、TTIP等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规则谈判和建设的研究,加强国别研究和区域合作研究,全面、系统、动态地评估国际贸易规则调整和重点国家局势变化对我市重点行业或相关领域产生的各类影响,同时从战略层面上研究相关预案,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有效化解负面影响,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创新合作。
营造更有利于“引进来”的政策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围绕创新链布局招商链、引资链,开展创新产业招商、园区特色招商、网络媒介招商,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加大创新产业引进力度,推动创新产业优质化、高端化、国际化。创新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外国专家比例,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著名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落户深圳。
构建与国际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用好蛇口自贸片区“窗口期”,加快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创新,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制定负面清单的成功经验,有序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基本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
强化对外开放风险把控和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安全防控机制、外资安全审查机制、境外权益保障和防范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风险把控和安全防范体系,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维护好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
创新国际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以开放创新带动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促进商业文明的运行规则和制度体系。创新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供给水平,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打造深港携手对外开放新模式
打造全球高端技术创新平台。立足于将深圳建成知识技术的国际创新中心,大力吸引和承接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前沿性、战略性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打造国际高科技交易平台,将符合国际尖端创新技术在深圳就地吸收、转化、升级和应用,全面推进深圳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产业布局。
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创新中心。抢抓人民币国际化有利契机,加快金融业有序开放,提升全国金融中心城市和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渠道的功能地位,打造深港共同资本市场。发挥“创新+金融”模式双向促进作用,围绕金融链完善创新链,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市场化手段,促进香港金融产业优势、高等教育优势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创新、金融、产业互促共赢的新局面。
以前海为平台携手共建面向世界的开放新格局。按照“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要求,高质量推进前海开发开放,让更多港人、港资、港服务通过前海对接内地市场,让更多内地产业和创新成果通过前海引入国际市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开放创新平台。以前海为平台,大力引进香港法律、会计、设计、物流等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和创新人才,深化与香港在教育、环保、城市建设、质量标准等领域合作,促进深港两地共同繁荣发展。
以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深港创新合作的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以“创新+教育”模式,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和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成为深港一体、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特别合作区。加大电子口岸建设力度,促进深港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服务市场深度融合。
提升深圳开放创新的层级和水平
争取中央支持,将深圳开放创新的重点项目嵌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深圳对外开放的先行优势、实力雄厚的经济优势和创新产业的集聚优势,争取将深圳开放创新的重点项目和任务嵌入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进而引领新一轮扩大开放走向深入,继续当好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
争取中央支持,将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在深圳先行先试。将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共性的难点、焦点问题在深圳和蛇口自贸片区先行先试,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探索最佳开放模式。
争取国家总体外交资源和渠道对深圳开放创新的支持。争取外交部、中联部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利用国家高层互访、官方外交、友好往来等渠道,从国家外交层面提高深圳开放创新的层次和水平。借用我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渠道和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服务,提升深圳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创新合作水平。
以国际友城的务实合作促进开放创新。主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以地方促中央、以民间促官方,创新国际友城务实合作。加强地方政府间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城市创新发展经验,推动实现以深圳为纽带和节点的国际友城网络集群式发展。推动经贸务实合作,有针对性地鼓励深圳企业通过国际友城渠道配置国际创新资源、拓展海外业务。深化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加强国际友城间创新型人才的交流、培养。
强化开放创新工作的组织保障。设立开放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开放创新工作,由市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加强开放创新研究,与国内外高端智库合作开展专项调研,针对进一步提高开放创新水平提出前瞻性、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将开放创新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办检查,对深圳开放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