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振芳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 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唯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shì shí)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的“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对水的不感温为34℃,这就是说在24℃的空气和34℃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37℃,在空气中,24℃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mí ěr)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感觉闷(mēn mèn)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通过实(shí shì)验,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考考你
1.请画去括号中的错误读音。
2.第一自然段空缺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3.写出在24℃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5.“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6.通过对短文的阅读,你知道除了温度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的冷热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