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晓东
关于本草的顶层布局
本刊记者/张晓东
无论是因为资源破坏、生态改变,几乎再难见到,还是随着科技进步、认识深入,某些本草已经较少使用,又或者因为文化风俗变迁、传统制药工艺难以为继,有些中药材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是记忆……
千百年前,本草在西方人的眼中,或许只是草叶,但融入中国人的智慧后,焕发出新的生命。中药材越来越因其医疗价值、经济价值而被世人歌颂、追捧、痴迷。
但古时大夫用三五服药就可以治愈的病,到了现在用同样的方子,三五十服为什么也不能治好呢?主要在于药效。
古代从种植、采摘到炮制……对时令、季节、方法……都非常讲究。如今,生产货真价实的中药材并非一件易事。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有些人利欲熏心,守不了那么多的规矩,在种植采摘上不分产地时令,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农药;生态环境的破坏、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药材种植生产流通没有标准规范环节、药材等级如何评定……药效受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问题不破解,优质的药材,只会离百姓越来越远,最终留在记忆中。
目前,中药材资源的破坏速度高于中医医术进步的速度,我国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了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如何不让这些有用、有效、珍稀的中药资源成为记忆,对于濒危药材如何挽救呢?
在2014年初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了“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研究”的论断。
国家希冀以普查为手段,对中药资源进行梳理、规划与整合。通过顶层设计,以产业链最上游的中药生产为第一步,提纲挈领,依次打通“产”“学”“研”各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说:“我们要建立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因为中药最关键的源头是种苗保护,所以要有批量的科研基地。另外要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这个体系里面包括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这也是我们国家急需、企业急需、药农急需的。”
国家中药资源信息也将向制药企业开放,“企业通过以会员制介入,可获得药材监测体系和保护体系的信息源,可及时、全面掌握需求的药材在使用、保护、蕴藏和耗损方面的现状,以利于企业决策与管理。”黄璐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