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华
宋光茂
王 妍
乡土的味道——“乡土情结”主题阅读
杜晓华
【主题导语】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也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每个人对乡土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每个人对乡土的思念总是真挚的,而每个人对乡土的记忆与思念都有一个载体,乡土的味道便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选文一】
故乡的味道
高学奇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
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红薯已停止生长,这时春红薯和夏红薯都要开始收了。红薯是高产作物,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几百斤。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碰破了红薯皮,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这时每家都要往地窖里存放一部分红薯。其余的红薯少部分加工提取出红薯粉面,制成了粉条,剩下的大部分红薯都要被加工成红薯干,因为红薯干晒干后便可经年存放。鲜红薯加工成薯干的过程非常麻烦,最笨的办法是用刀一片一片地切,这样又慢又累,并且切出的薯干厚薄不均。后来有聪明人发明了切薯片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当地叫“推子”,将木板的一头掏个手掌一样长的洞,然后将刀具安放在洞口,刀具的两端固定在木板上即可。切薯干时把“推子”放在长条凳子上,人坐在“推子”的另一头,拿着红薯往“推子”的刀具上推一下就出来一片薯干,这样坚持用力反复地推,一个个红薯就变成了一片片红薯干。鲜薯干加工出来,湿度很大,是不能存放的,必须趁着晴天马上把薯干运到地里或者山冈上撒开,摞在一起的还要一片一片地摆开。若是晴天,得三四天才能晒干;若是碰到阴天下雨可就麻烦了,只要有雨,哪怕是半夜正在熟睡,也要立即起床去收薯干。白天还好办一些,晚上就得拿着手电筒、提着马灯冒雨把薯干一片一片地捡回来。如果天不放晴,淋雨的薯干放在家里一两天就要霉变,霉变的薯干连猪狗都不吃,只有扔掉。实际上,秋雨连绵的日子是不少的,庄户人家要在风雨中夺粮,在风雨中挣碗饭吃真是不易啊。回顾收红薯的全过程,每一个红薯、每一片薯干被农家人摸了多少遍,拿了多少回是无法统计的。
深秋之后,红薯已经收完,小麦也已种了,这时候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长的一段农闲时间。由于地窖里的红薯不能长期存放,所以乡亲们的饮食就要以红薯为主。在故乡,红薯有多种吃法,蒸红薯、煮红薯、烧红薯、烤红薯都很好吃。红薯干煮熟吃或熬粥时放几片,味道都不错,不过更多的还是加工成红薯粉,和其他种类的粉末掺在一起做成馒头、面条之类的食物。在那峥嵘岁月里,真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啊!
红薯的味道香甜鲜美,但一日三餐顿顿吃红薯,好味道就会越吃越淡。不过变换着花样做红薯饭,再辅之以杂粮,这样的饮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饿了香饱了臭”嘛。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吃什么饭不香?现在从城市到乡村,温饱早已不成问题,吃饭讲究营养,穿衣讲究高档。偶有亲朋好友聚餐,见到红薯,我总要抢先拿几块吃几口,那味道依然清香、依然甜美,那味道轻而易举地就把我带回了故乡,带回了那个年代,酸甜苦辣骤然涌上心头……说到底,红薯的味道,还是家的味道。
红薯是故乡的符号,是故乡的记忆。红薯好吃,香甜绵软;红薯好看,像红衣少女;红薯好德,置身泥土,藏而不露。红薯承载着故乡的历史,记录着一段乡愁,记录着故乡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呻吟、丰收时的欢笑。但我也在餐桌上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红薯跟我有仇。”“唉,我看见红薯就烦了。”每每听到这些,心中就涌动起苦涩,脸上就显现出鄙夷,真想说:“人怎么能忘本呢?”
如今,我们已经远离故乡,在城市生活的觥筹交错中,享用各种美味。但是每当我看到红薯的时候,都会倍感亲切,想起故乡的味道。
(选自2014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
[解读]本文记叙生动,描绘形象。主要回忆了故乡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如何用红薯来解决吃饭问题的情形,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红薯的喜爱、赞美之情。记叙时,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把生活的苦与红薯的甜真实、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突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忘本。
【选文二】
乡愁的味道
宋光茂
年轻时,一味贪恋外面的世界,不懂得乡愁,品不到乡愁的味道。及至上了些年纪,乡愁在心田里萌芽了,乡愁的味道愈益散发开来。年纪越长,乡愁的味道越浓烈起来,钻到你骨子里,附到你的肺腑上,融入你的血脉里。或许“落叶归根”的愿望正是由乡愁自然生成的吧。
我试图用酸甜苦辣,或者它们的某种混合的味道,来述说乡愁,但又觉得无一恰切。或许乡愁的味道压根儿就不是生理的感受。每当有家乡的人来,我最希望他带来一桶家乡的泉水。我是思恋家乡泉水沁人透彻的清爽和浅浅的甘甜吗?不是。母亲在世时,一见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会趴在水桶边“咕咚咕咚”地喝个够,一年春夏秋三季皆如此,一直喝到八十多岁高龄。泉水寄托着我思念的味道啊!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泉边玩耍。那是用巨石垒成的深约一米的长方池,泉水从泉眼里不动声响地翻涌出来,又从巨石间的缝隙里挤出去,在巨石下面冲出一方水湾,泉水流出水湾,汇入村前的那条小河。每到夏季麦收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把麦秸一截一截地插起来,连到一人多长,把一端放到泉池里,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泉水的甘洌和着麦秸的清香,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儿们个个都定在了那块巨石上,微微眯上了眼睛,享受着,如同婴儿吸吮着妈妈的乳汁,一直吸到肚子撑了才回过神来。家乡的泉水里带着多少童年幸福的味道啊!
等到上了初中,泉水的童趣已被学业的压力覆盖了,但我每天仍然离不了泉水的浸润。村里没有初中学校,每天凌晨我和同学们经过泉边,翻过一座山梁,到三四里外的邻村上学。一早起来,从不在家里洗手洗脸,而是来到泉边,蹲在泉池边上,用手捧住哗哗的泉水泼在脸上,顿觉清醒,如同补上了睡眠的不足。古人说“糊涂脸水聪明枕”,用我家乡的泉水洗脸却不然,它立时让人清醒。走上工作岗位后,家乡的泉水更让游子保持聪明不糊涂,因为自己的起点就浸泡在那池泉水中。
冬季的凌晨,泉池上总是罩着一层水雾。我们在泉水湾边洗脸,用手轻轻拨弄着水雾,就感觉到泉水的温度,掬两捧冲到脸上,顿觉脸上暖暖的。那时候,身上也不带手巾,甩甩双手,往脸上抹一把,就赶路了,脸也从没皴过。这也不知是泉水的缘故,还是年轻的缘故。
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亦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代代相传,祖上正是看中了这一池泉水,才从山西迁徙落根于此,并将此地命名为“釜泉”,意即泉水像开了锅般翻涌的地方。祖上为农,竟也有这般文化,初念及此事,甚感惊叹。
如今,泉水仍在日夜不歇地翻涌,但自父母双逝后,我就少了很多回故乡的机会。已经许久不曾品赏家乡泉水的味道了,泉水留给我的乡愁,融进了往事追忆的无奈中、时光流逝的惋惜中、故乡诉说的惆怅中。
(选自2014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解读]本文借助事物,表达深情。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故乡泉水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出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描写自己在小时候、初中时、参加工作后几个阶段与泉水亲密接触的情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对故乡泉水的深厚感情。
【选文三】
故乡的味道
王妍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一阵一阵向我袭来。顷刻间,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处是瓜果飘香,蝴蝶飞舞。
我开始怀念起了在故乡的日子。
房头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唱响清晨第一支悦耳动听的歌。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那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
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开始做早饭。虽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电饭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欢用传统方法——用甑子蒸。奶奶说,甑子蒸出来的饭吃着才有米饭的清香和甘甜,才能让人回味无穷,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这时,厨房里总是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
院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来,不用出大门就能吃到新鲜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葱、辣椒,没有施过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纯净的雨水自然生长。想吃什么,到院里摘,清水一洗,锅中一炒,加了佐料,便是美味佳肴。
饭菜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吃过早饭,我扛着水瓢,跟随奶奶到离家不远的菜地里浇水、拔草,既能与可爱的瓜果蔬菜亲密接触,又能尽情挥洒勤劳的汗水。渴了,就喝田边甘醇的溪水;累了,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午后,搬个凳子到柿子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的趣事。院墙边,老母鸡带着小鸡在嬉戏,小白狗耷拉着脑袋依偎在奶奶脚旁。热流暗涌,树影婆娑,恍惚间,我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笑得一脸灿烂的我陶醉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里。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一如我的童年。
当夜幕降临,蟋蟀、田蛙纷纷唱起歌来,附和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连月亮的心也被搅乱了,月牙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个脸,照得村庄更加明亮。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坠入梦乡时,各种植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夜里就加速生长,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的鲜美味道。
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故乡才是我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
(选自《大公报》2011年11月24日,略有改动)
[解读]本文角度新颖,紧扣中心。乡村的味道对于城里人是颇具诱惑力的。老家亲戚带来的各式蔬果,一下唤醒了作者的嗅觉记忆。文章接下来按从早到晚的时序,集中笔墨写故乡的味道,以独特的视角将一个美丽鲜活的故乡呈现于我们面前,抒发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用文字表达味道有一定难度,本文却能运用多种手法,以细致的笔触写出了故乡味道的多样性。
“一个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家园的‘味道’”,是这篇短文给我们的精神启示。选取一个叙事核心、一个小而独特的角度,就可避免文章的空泛,是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