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你还写信吗

2016-04-15 05:21:56廖彦雯
中学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网络通讯手写信件

□廖彦雯 等



网络时代,你还写信吗

□廖彦雯 等

Hand Writing Letters

今日菜单写信

许多人的手机和电脑屏幕上,网络通讯软件的图标往往摆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要联系同学,打开微信;要交作业,打开电子邮箱……网络通讯软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流转的时代,你还手写信件吗?

Side中学生

网络时代,我仍坚持在信件堆里挥霍青春。

——廖彦雯

网络时代,QQ、微信等网络通讯软件能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联系,快捷而方便,连上无线信号,还不用花一分钱。

只是,网络时代,我仍坚持在信件堆里挥霍青春。

你可以嫌书信交流不时尚、浪费时间,也可以吐槽信件在寄送过程中的丢失率高。但是,这些都动摇不了我对书信交流的热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000多年前,杜甫他老人家写下的这句诗实在太棒啦!现在是和平时代,没有战火阻拦,但信件从对方寄出开始,一般也得7~10天才能到我的手中。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因此,每每收到信,幸福感总会骤增。

每一次写信,都能让我去思考生活中的事,想到许多之前没想到的道理,生活仿佛更立体了起来。写信还能提高我的写作能力。以前,我写文章常常受到方言干扰,但自从与笔友书信交流,我开始注意表达得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久而久之,老师称赞我写的作文“细节传神”。

写信还有一个大优点,是任何网络通讯软件也替代不了的。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当我们看到远方朋友的字时,那种亲切感是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我们可以透过字迹,读出对方的心情,看出对方的态度。而在手机上,或在电脑屏幕上,我们很难揣摩对方的心情。

试想一下,若干年后,我们重新翻阅年少时写过和收过的信件,定会别有一番感受吧?

Side中学生家长

手写书信耗时太长,且容易造成隐私泄露。

——徐小青

写信在过去是一件非常流行且常见的事。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信件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和回忆。

现在这个时代,通讯工具发达了,出现了许多快捷、方便的联系方式,写信的很多意义就慢慢淡化了。从前,人们写信是为了沟通,为了知道彼此的现状,而现在,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终端来完成。

现在的生活、工作节奏很快,邮寄手写信件用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寄一封信至少得等好几天,而用网络通讯工具仅需要几秒的时间。对比之下,人们当然更愿意使用网络通讯工具。

但不可否认的是,手写书信在今天仍旧有它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的内涵更加厚重。手写一封信,往往更能表达自己对收信人的重视与真诚,这对于写信和收信的双方而言,在心理上的价值与意义要大于实际的书信沟通意义。

只是,我作为学生家长,认为如果孩子执着于手写所有信件,花大把时间来追求形式而影响了学业,是相当不值得的。另外,有信件往来的所谓笔友关系也有可能存在风险——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书信交流过程中,涉世不深的孩子很容易泄露隐私,引来麻烦或危险。

Side中学老师

信是一种情怀。

——黄忠

编辑问我:网络时代,中学生写信是不是过时的行为?

我想编辑要问的是,现在还需不需要纸质的信——那种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捧在手中很有质感的信笺,而不是信息本身。

我的回答很简单:要看场合和时间。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高效的交流。现在我们有微信,有QQ,有短信,若是遇到特别紧急的事,还能打电话。有这样方便的沟通渠道,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时不时地拿张纸,用笔书写,还要跑到邮局,等上个七八天才完成一次信息传递。

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很享受笔在纸上流泻情感的“沙沙”声响,很喜欢等待远方朋友来信的那份盼望。当我们拆开信封,翻着一页页有着娟秀字迹的信时,我们也会有莫名的欢喜。

这时候,信已经摆脱了它传递信息的工具作用,变成了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状态,就像我们喜欢到山野中呼吸清新的空气,到书吧里喝一杯茶、读一本书一样。

世上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简单归结为工具的。我们保留古建筑,不是因为它比高楼大厦更实用,而是因为它代表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追求原生态,不是因为它比人工的更精彩,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自然的回归。同样的,在网络时代,我们写写信,保留一些缓慢的生活状态,或许也能让我们时常回味记忆中的美好。

我们可以说,这时候,信,成了一种情怀。

猜你喜欢
网络通讯手写信件
手写比敲键盘更有助于学习和记忆
公木致丁国成、木斧信件
中华诗词(2022年9期)2022-07-29 08:33:36
我手写我心
落叶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6:02:34
My Vacation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8
关于网络通讯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研究
别克君越高速网络通讯异常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