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脑来操作电脑

2016-04-15 09:44吕理哲
今日印刷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手印刷厂印刷

吕理哲

大家看到媒体报道的机器人,在夏普旗舰店里当推销员,后台有脸部识别的软件程序,会侦测出客人对目前介绍的反应,实时通知机器人,改变话题或继续深入目前的题目。

也有在家里的机器人,可以陪你聊天,可以回答你天南地北的问题,提供最近的新闻,和你讨论,和你一起叹息,一起哈哈大笑。

我们看到德国汽车工厂里的机器手臂,灵活地组装名牌汽车;看到美国亚马逊的仓库,自己跑来跑去的小车子,自己移动的大柜子,在足球场那么大的仓库里,打包网站上卖出的不同产品,却不见一个人影。

这些都是我们对机器人的印象,据说他们会是即将在10~20年内抢走英国35%、日本45%、美国47%、中国69%、印度77%的人类工作职位的竞争对手,这可是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和英国牛津大学的2016年初研究报告。

机器人是由电脑来控制其动作的机器,根据市场调查单位的报道,1990年美国劳工转作数位化新技术相关工作的比例是8.2%,2000年只有4.4%,到了2010年只剩下0.5%,也就是数字化新技术改变生产流程,需要人力操作的比例越来越低,到了2010年新技术越来越不用人手了。

数字化本来就是利用电脑来替代人手,当电脑的智能越来越接近人脑。许多工作职位就不需要人手,或只需要少部分会管理电脑的人手就够了。

电脑的智能不就是电脑软件的功能吗?

以前确实是的,今天早已改变,未来一定不一样。

以前,我们看印刷软件能提供多少功能,越多的就越好。好比拼大版软件,能提供更多种装订方式,RIP能提供更多不同的网点。.

供应商相互打探,几年下来软件能提供的功能都差不多了,何况新版本增加的功能你也不一定用得上。因为以前我们利用电脑软件来帮忙计算,计算文件格式的转换,计算咬口在印版上的位置等。

以前的数字化是让人操作电脑计算的结果,准确不失误,软件发展越来越成熟,十几年发展下来,软硬件的效率一再提升,却似乎无法再节省人力,2010年美国数字化技术转换人手的比例已经接近于零了。就是因为数字化还是需要人来操作,电脑无法帮“人”下决定。

这个活用全开还是对开的印刷机来生产?这个活应该采用双联还是独立拼大版?那2本书的8页可不可以合版?封面和封底应该如何处理?内页又要如何生产?这些都得人来判断并下决定,以前的电脑不能作出判断,所以离不开人。

今天,电脑智能到底如何变聪明了?

人类没有经验就无法判断,电脑也一样,所谓的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应该是电脑里建立了经验数据库(KM-Knowledge Management)记录了专业的经验数据,例如保险公司的KM,其实是收集了所有保险业务员的访客记录,给客户什么信息,跟客户说了什么,什么原因可决定买单,什么导致客户拒绝继续交谈。

没有KM知识管理系统以前,这些记录只是资料柜里的档案,老业务员只能授课,举例说明各种客户的反应,比较可能的多是吹嘘自己的成功战绩,无法给后来者提供有效的建议;有了KM以后,菜鸟业务员可以输入正要去拜访客户的个人资料,如年龄、性别、家庭、经济和婚姻状况,从KM里面找出最多成功案例的提案,哪些关键点子创造了亮点,哪些忌讳应该回避,一个菜鸟认真查询KM,结案的机会一定会增加。

谷歌最近利用AI电脑AlphaGo打败了欧洲围棋冠军,就是其KM里面有3000万笔棋谱、定石和残局,人类历史积累的围棋知识都在里面,应对每一步情势变化,KM里可能找到有用的成功的和失败的记录。

围棋高手头脑里有许多相同的KM数据,级别越高的高手,记得最多的棋谱和胜负关键的棋步。如果AlphGo收集的KM比对手多,电脑不会忘记,AI电脑打败围棋高手一点也不稀奇。何况今天的AI科技已经发展出一种所谓“深层学习”的方法,就像专业学校找来资优生,只针对一项专业,持续研究、分析、实验,增加有效的KM数据。

围棋有361(19x19)个位置,每一个空位都能下子,一场比赛的可能变化根本就是天文数字,大家都知道围棋是需要智慧的游戏。AlphaGo有人类围棋历史积累的KM,已经是世界级的高手了,再让两台AlphaGo不断地比赛,增加的KM恐怕远远超出今天世界冠军的程度,电脑打败天下围棋英雄,为期不远。

电脑被教会从KM的线索中,去判断哪一个决定比较好,就可以下围棋胜过聪明的人类。

数字化的印刷生产流程中,需要选择的可能不过就那几项。一般的ERP开施工单时已经能说清楚,一个订单需要的工序。如果把这些工序变成指挥生产流程的指令,电脑就能操作数字化软硬件。

对一家印刷厂自己车间里的生产知识KM,就是印前工程师设定的软件选项,是印刷师傅调整墨键的依据。只要订单管理者判断出订单的需求,就可以确定生产流程的软件。

围棋有天文数字的选择可能,电脑都能决定下哪一步棋更有胜算;一家印刷厂能有几种装订方式可选?有多少设备可以选择用来生产一个活件?

聪明的印刷管理系统一定可以让电脑去判断,再决定用哪一个选项去生产,简单地说印刷厂智能化就是让“管理的电脑”去操作“生产的电脑”。

移动互联网时代势必影响印刷厂之间的协作方式,电脑和电脑之间利用网络来传递订单和文件,如果电脑收到了文件还需要“人”操作电脑去生产吗?

让电脑去操作电脑,就是最基本的人工智能,印刷数字化的发展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未来印刷产业的竞争,肯定是比赛谁的管理系统更聪明。

猜你喜欢
人手印刷厂印刷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木兰从军
把心交给印刷
人手不够 ——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