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梅
草莓采用设施进行半促成栽培或促成栽培效益好,但由于栽培中小高畦面低,栽培密度大,大水漫灌等原因,使促成栽培的部分草莓开花结果期处于低温、弱光和高湿环境。另外,由于棚室内授粉昆虫少,且施肥不科学,易造成营养失调,畸形果发生率高,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经济效益。
1.发病症状
草莓畸形果一般表现为果实过肥、过瘦,呈现鸡冠状、扁平状或凹凸不整等形状。鸡冠果易发生于植株营养条件良好的第一级果,在开花时花托变得宽大,早期可以预测。
2.发生原因
畸形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一部分雌蕊未能受精,致使该部分肥大生长受到抑制。雄蕊或雌蕊的不稔性以及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授粉受精障碍是导致雌蕊未能受精的主要原因。草莓畸形果的产生还与品种有关,同时受温度、光照、湿度条件和肥水管理及辅助授粉等因素影响。
2.1品种
在草莓主栽品种中,有些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的现象,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且花粉粒少而小,育性低,有些品种的稔性花粉少,本身育性不高造成授粉受精障碍,同时又没有混种花粉量多、育性高、花期相同的品种,因而易发生畸形果。一般休眠浅、耐寒性强、花粉多且健全的品种,如丰香、春香、宝交早生、全明星等品种形成畸形果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当其株龄3-4年后就会退化衰老,导致畸形果增加。
2.2花果级次
低级次花易出现雄性不稔,高级次花易出现雌性不稔,但前者只要有良好花粉就可正常坐果发育,而后者却不能坐果或坐果不良。一级花序一般正常果占90%以上,畸形果占5%左右,不坐果的很少;二级花序一般正常果占80%-90%,畸形果占5%~15%,不坐果占5%左右;三级花序一般正常果仅占60%-70%,畸形果和不坐果的各占15%-20%。
2.3缺乏传粉媒介或环境不适合传粉
草莓为虫媒花,必须借助昆虫进行传粉。常见的访花昆虫有蜜蜂、花蝇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开花结果期,温室密闭,传粉昆虫少,远远解决不了草莓花传粉的要求,而又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影响花粉的传播,直接影响草莓的授粉程度,致使授粉受精发生障碍而形成畸形果。即使温室内放养蜜蜂,但在低温弱光条件下,蜜蜂不出巢活动,同样影响花粉传播,使授粉受精不良,也易形成畸形果。
2.4温度低
草莓在平均温度为10℃以上开始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13.8-20℃,低于10℃明显不利于花药开裂,花粉发芽率降低,同时花粉管的伸长也会受到抑制,受精能力下降而形成畸形果。花期如遇0℃以下低温,可导致花托部分受冻变黑、花粉受害、发芽率低,丧失授粉受精能力。在草莓开花前后,如遇低温或霜冻,花蕾会受害,影响花药的散开与花粉的萌发,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而形成畸形果。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易遭受寒流袭击,棚温处于5℃以下,此时正值温室草莓开花结果期,易造成草莓花粉败育,不结果或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及品质。
2.5湿度大
草莓花药开裂最适合的湿度为30%-50%,柱头受精和花粉萌发的最适湿度为40%-60%。湿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授粉受精,湿度为80%时,花粉发芽率低。同时湿度过大还会影响昆虫活动,不利传粉。当花上有水滴时,裂开的花药上的花粉会破裂,从而影响授粉,产生畸形果。促成栽培草莓开花结果期,往往为了保温,密闭温室,极少通风,且栽培畦面低,采取大水漫灌方式浇水,栽培密度大,均易造成温室内湿度大,影响授粉而产生畸形果。
2.6光照不足
草莓花粉粒中的淀粉能够提供花粉管伸长所需的养分,完成受精。草莓开花前15天开始形成花粉,形成花粉期间如果光照不足,会抑制花粉萌发时所需淀粉的积累,从而使花粉发芽率降低,引起畸形果的出现。聚合果(鸡冠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植株在花芽分化期短日照条件下光照不足。
2.7花期喷药
棚室草莓促成栽培开花期,由于湿度大易发生各种病害,花期喷药在防治病害的同时,也将授粉昆虫杀死,并抑制花粉的萌发,从而造成授粉不良,形成畸形果,尤其对喷药当天的花影响较大,对第2天的花影响较小。
2.8营养失调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如氮、磷营养过量,花芽分化过多过快,早期果发育过大,易使营养充实不匀畸形果增多;且花芽分化过多,弱势花增加,果形差异大,畸形果比例也会上升。氮素营养过剩,短日照条件下光照不足,花芽发生聚合(聚合花芽)引起聚合果(鸡冠果)。缺硼会使花器细胞分裂失调,花芽畸形,形成大而扁的花蕾,现花蕾时2~3枝花梗同时开花,从而形成鸡冠形果、双头果或多头果。有时土壤酸化,硼被大量淋失,或施用过量石灰都易引起硼缺乏。土壤干旱,有机肥施用少,也容易导致缺硼。钾肥施用过量,可抑制对硼的吸收,导致缺硼形成畸形果。草莓结果期缺少钙,对果实细胞壁发育影响较大,开花期缺硼,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有影响,均可导致畸形果的大量发生。
3.防治措施
3.1配置授粉品种
草莓畸形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授粉受精不完全,因此,促成栽培最好选用花粉稔性高、花粉量多的品种,稔性花粉的比例最好能在50%以上。在栽培花粉量少、以及稔性低的品种中,可混种一些花粉量较多、育性较高、耐低温、花期相同的品种,如宝交早生、春香、达娜、丰香等花粉发芽力较强的授粉品种,授粉品种比例占5%~10%,能有效地降低畸形果率。混种的方式可选用隔行种植或在草莓田的四周种植,效果都很好。
3.2保护地内放置蜂箱
据试验,温室内放蜂可提高坐果率15.6%,增产30%-58.1%,畸形果减少80%。在蜂箱移入温室前10-15天,应彻底防治1次病虫害。蜂箱移人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尤其避免喷洒对蜜蜂有杀伤作用的农药,最好在放蜂过程中不要喷杀虫剂。在草莓开花前一周(一般在11月末)移入温室内,使蜜蜂在花前能充分适应温室内的环境,一般以1株草莓1只蜂的比例进行放养,一个标准大棚放养1箱蜂(5000只)即可,巢箱直接放在草莓园地附近,或大棚门旁,便于搬运。
放蜂期间要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保证顺利授粉。蜜蜂采蜜传粉一般从早上8-9点开始,到下午3-4点为止。气温长时期在13℃以下,32℃以上都不大活动,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25℃,蜜蜂活动的温度与草莓开药最适温度相一致,当温度在28-29℃,蜜蜂在温室内的角落或顶部乱飞,超过30℃则回到蜂箱内。因此,为使蜜蜂最大限度发挥授粉作用,当室内气温超过30℃时应及时放风换气时,为防止蜜蜂外逃,棚膜通风处要加盖纱网。
3.3控制温度和湿度
花期应严格控制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白天以20-30℃为宜,超过35℃的过高温度要适当通风,夜间保持10℃以上。开花坐果期要适时放风以降温降湿,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这样草莓花药的开裂率最高,花粉发芽率亦最高。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全部垄背及垄沟栽培方法,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起垄高10-15厘米,降低空气湿度。但要注意不宜为了减少土壤水分向空气中蒸发而将整个地面用地膜覆盖,这样做虽然空气湿度降低了,但土壤透气性较差,容易影响根系的呼吸。棚膜应采用长寿无滴膜,减少水滴浸湿柱头。滴灌能有效地降低保护地内的空气湿度。花期只要地表不干,一般不需灌水。
3.4人工补光
为了改善光照条件,要经常擦洗棚膜,除去尘土,保持薄膜表面清洁。为了维持草莓植株后期的生长势,生产上采用电照补光方法来延长光照时间,具体做法是:每亩安装250瓦红外灯20只,在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可采取两种电照方式进行补光,一种为间隔补光,即在盖帘后隔2小时照1小时,至揭帘前停止,此种方法较麻烦。另一种为延时补光,在夜间每晚电灯照明4-5小时。
3.5疏花疏果
高级次花分化得较差,所结果实较小,商品价值低,而且,植株开花过多,消耗营养,也使果实变小,故应及时疏除易出现雌性不稔的高级次花,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疏除病果、过早变白的小果和畸形果。
3.6减少用药次数
开花前应彻底防除病虫害。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适时用药用肥,采用无病毒苗、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尽量不用药或少用药。开花期严禁喷药。如果必须喷药,应选择药害较小的药剂和开花较少的时期,至少应在开花6小时受精结束后才能开始喷洒。在低温阴雨天气,棚内湿度大时,将蜂箱搬出棚外(喷药一周后再移回棚内),然后用“一熏灵”烟熏剂熏蒸防治。草莓开花期采用硫磺熏蒸技术可抑制白粉病的危害。
3.7人工辅助授粉
开花期间可用毛笔进行人工授粉。经人工授粉的花朵落花快,可减少养分消耗,从而加快果实发育。人工授粉的果实长得大、产量高,成熟期可提早7-10天。人工授粉时间在中午11-12时花药开裂高峰期较好。有人用鸡毛掸子顺行在各花序上轻轻指掸。在一些草莓老产区,有的农户在草莓开花期用扇子扇植株上的花朵进行辅助授粉,可大大节省人工,效果也比较好。
3.8科学施肥,加强肥水管理
要科学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应以施有机肥为主,并做到适氮重磷钾,还要及时补充钙、硼等元素。花芽分化和发育阶段,调整氮肥用量,准确掌握移栽时期,可防止雌雄不健全的花芽出现。生产上可通过增施过磷酸钙、酸性土壤追施石灰水等办法补充钙元素。土壤缺硼,应在基肥中适当增施含硼肥料,出现缺硼症状时,应及时叶面喷施0.1%-0.2%硼砂溶液,7-10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