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乐 宋 松(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河北廊坊065201)
浅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王乐宋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河北廊坊065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矿石物质,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矿石开采行业中,也应不断提高找矿技术,促进矿石行业不断发展。我们以某河流金矿矿床为实例,介绍该金矿矿床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阐述相关找矿标志,确定找矿方向,为今后寻找此类金矿床起到引导作用。
矿石物质找矿技术找矿方向
金矿找矿方法及实践是在多年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地质调查和野外填图,我们在总结找矿阶段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经验中,总结了矿区的找矿评价标志,并总结出了岩金矿和砂金矿成矿的基本规律。
岩金找矿工作通常应用的找矿方法有地质找矿法,地球化学找矿法,地球物理找矿法,探矿工程法以及就矿找矿法等。目前找矿工作通常是各种找矿方法的综合运用。
1.1露头标志找矿
露头标志找矿是通过寻找、追索和研究工作区内有关的露头、含矿转石及旧采矿遗迹等找矿标志以达到找矿的目的。它适用于基岩出露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如矿山或矿区外围)。
1.2露头标志找矿的方法和要求
(1)收集工作区范围的地形图或简测地形图,常用比例尺为1:10000(亦可由1:50 000地形图放大),作为野外用图。
(2)找矿工作采用路线穿越法(剖面法),观察路线应大致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路线的间距原则上以两相邻剖面线的地质情况能对比为度,观察路线应尽可能沿基岩出露良好的山脊及沟谷布设。
(3)路线穿越过程中所遇到的岩石或矿石露头要用地质锤敲打,仔细观察。注意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沿沟谷找矿时可能出现的含矿转石。
1.2遇到找矿标志应做的工作
1.2.1对露头标志
(1)用“碗金法”检测其含金性。“碗金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定量试金方法,简便易行。
(2)采集露头样品送实验室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对低含金的或微细粒产出的含金地质体,用“碗金法,很难检测出明金。铁帽露头也由于金及其他金属矿物几乎完全淋失,而不能从铁帽中淘洗出金矿物。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样品,送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采样前要对出露的含矿露头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向两侧追索、观察,了解其出露的规模、产状。
(3)对氧化露头(如铁帽),除按上述要求采样外,应借助探槽或浅井工程揭穿氧化带至原生带。采集氧化带不同深度的样品及原生带样品送化验分析,了解其含金性及金与有关元素的富集规律。
(4)将露头标志和出露范围,根据地形、地物(可用罗盘交汇定点),用彩色铅笔标注在地形图上,并注明观察点编号。
(5)作文字描述,记录产状要素。采样地点应用GPS定点,所采样品应统一编号,注明采样位置。
(6)对规模较大的含矿脉带,按其向产状,推测可能延伸到相邻剖面的大致地段。以对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打下基础,对实地连接相应含矿脉带的地表界线提供基础资料。
1.2.2关于时含矿转石
找矿中遇到的含矿转石,往往预示周围可能存在含矿地质体,应仔细观察转石的类型和所含的金属矿物。根据周围地质地貌条件,判断转石可能的来源方向,进行追索.发现含矿露头后即按前述要求工作。
2.1覆盖区找矿
在基岩出露条件差,植被、土壤覆盖层厚的找矿区,(如残一坡积砂砂金矿床矿区可能的源区、及金矿区外围等)找矿时,运用露头标志找矿已不能奏效。为了缩小找矿范围,直接寻找原生金矿,根据地形条件和找矿需要,可选用残一坡积重砂法或土镶测量法。现将这两种找矿方法的野外工作和要求作一简单介绍。
(1)残一坡积重砂法:残一坡积重砂法,对找金来说是一种成本低、速度快、效果佳的简便方法,它是根据残坡积层中金矿物及重砂矿物形成的机械分散晕(流),再进一步寻找原生金矿。残一坡积层中重砂的富集,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坡积重砂一般选择在干谷谷底、谷口或洼地、山凹的坡积层中布设样点,而残积重砂通常选择在凹凸不平的基岩表面上取样。残—坡积重砂取样多用网格法。
残—坡重砂采样深度一般自腐殖层向下20—50c m,样品重约20kg,野外用淘洗盘淘洗至灰色重砂(灰砂重量应不少于15g),装入有编号的小白布袋并晾干。最后将灰砂样品统一整理登记,填写送样单,送实矿物重砂验室进行矿物鉴定。
(2)土壤测量法:土壤测量法又称土壤金属量测量,是通过发现残坡积土壤中的金属量异常(或次生晕)来寻找原生金矿床。土壤测量要求测线应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取样间距视不同比例尺而定,目前没有统一标准。
2.2就矿找矿
2.2.1在金矿区外围找矿
已知金矿区研究程度较高,积累了许多地质资料,对金矿床产出特征,金的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均具有较客观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可以运用类比法开展在矿山及其外围找矿。如河南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广泛分布,通过开展矿山外围的找脉、查脉深入评价,金矿床不断发现。但应注意在矿床评价期间,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所限,往往在某一评价矿区,不可能对所有含矿脉带都达到详细评价。尤其是一些被认为规模不大的小矿脉,也只能做到初步了解。因而,对一些金品位变化极不均匀,矿化连续性差的矿脉,稀琉的地表探槽很难圈定工业矿体,可能会存在漏矿现象。一些规模小的含金脉带,有的常常含金很富,构成小而富的金矿床,特别适宜地方小金矿开采,应引起找矿的重视。在长期开采的金矿少,也不能忽视进一步在矿区外围和深部开展找矿。
2.2.2在古采矿硐地区找矿
古采矿遗迹是重要的找扩标志,通过进一步工作,常能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
[1]刘颂威;;论华北盆地西部的地震勘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1期.
[2]李忠宝,李钢.河南省内乡县洞清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32(03):82-85.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