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佼(重庆市巴南区水务局重庆401320)
浅谈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
■陈佼
(重庆市巴南区水务局重庆401320)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化水利规划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的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水利规划和水文环境间的关系,探讨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
生态水利规划水文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永恒话题,尤其是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范围推广,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水利建设工程,在保证基本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生态水利规划是在尊重原始水文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
1.1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目前我国通过建立水利工程,实现对水系能力的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在对水系进行着有效的治理工作。近年来,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通过有效的建设水利工程,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电力能源。水利工程需要根据水域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在完成工程建造工作的同时,也人为的改变了其所在水域及附加水域的架构,甚至是河流走向,对水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兴建过程中,也会对水域的生态信息(水的流速、深浅度、温度、水域范围及水文规律)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1.2对土地、动植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可以有效保护农田免受自然灾害威胁,但是由于其在建设过程中,未能将上游的泥沙等沉积物做出有效处理,致使库区水位上涨,从而带动附近的地下水位明显上涨,同时库区附近由于小气候的存在,气温明显较其他地区高,加剧了库区附近的土壤水分蒸发,造成土壤盐碱化的形成。
同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时水域发生变化,水流会影响到水域附近的植被生长情况,同时盐碱化的发生,也将影响植被的生长,造成水土流失。水域中水层的变化,对水域中原生态动植物,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物种种群的改变。
1.3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使该区域内的水域情况和湿地面积造成影响,使得空气湿度发生改变,同时使气温、风速、降水等情况都受其影响而发生改变,进而形成该区域内的小气候现象。水利工程建成后,通常会造成当前区域内降水量明显增多、迎风面的降水量明显高于背风面、夏季降水量明显高于冬季的现象。
生态水利规划是指在进行水利规划的时候,充分将水域特点考虑进规划中,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原始特性,合理开发水利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对水域的水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其既可以突出环境目标,又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生态水利的规划需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其主要是研究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同时保证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后能够自我修复和良性发展的措施。生态水利规划将人和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达到改善生态系统,优化水生态系统,达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合理的进行生态水利规划,能够减少水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保护水域整体性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的水文环境会产生较多的影响,甚至改变河流的流向及水系机构,并对水域内的水文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构建生态水利工程首先要注重维护水域的整体性。生态水利规划是为将来的水利工程施工奠定基础的,所以其规划时,必须有效协调各个因素间的关系,在保护水域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
3.2维护水域自我恢复能力
自然流域的水域都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的能力,但这是一个复杂并且缓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周期才能完成。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根据其调节能力,设计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尊重水域的自我修复能力,能有效的保护水域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水利建设对水域内及周围的动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3.3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生态水利规划,不仅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其发展的持续性,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也要符合自然生态学的原理。所以在设计时,需要通过结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等知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要结合生态学,认真分析统计,争取能够达到小风险大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合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争取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3.4保证水域的空间异质性
水域的空间异质性是指在水域内所存在的多种小规模的生态环境,这些小环境间相互促进,保证了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水域的空间异质性反应了整个水域生物群落的生态形式。所以在规划时,应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完整性,减少对生态体系的破坏。
4.1有效的规划保持了水文环境的生态性
生态水利规划主要是将为了水利工程在建设时能够尽可能少的破坏水文环境,通过前期规划的形式,展开对生态水利建设的干预。生态水利规划能够有效的维护水文环境的自然生态性。减少水利施工中对水系造成的伤害,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水利建设施工前后水文环境的稳定性。
4.2有效降低对水文环境的破坏
水利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对水系及周边环境带来破坏性的伤害,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尽可能的把伤害降到最小化,合理有效的生态水利规划应运而生。生态水利规划不仅能够及时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应用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对水文环境的监控,及时了解并解决问题。通过生态水利规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对水文环境的破坏。
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用于抗洪、抗涝、灌溉、发电以及生活用水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需求,生态水利的建设不仅符合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理,并且由于其注重环境的保护,更加有力于实际的水利建设应用,为保障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1]吴逸远.论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J].科技风.2015(01):154.
[2]]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1(08):245-246.
[3]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10(10):6-10.
P641.4+3[文献码]B
1000-405X(2016)-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