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 杨玲 罗丹
(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118)
湖南省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邓玲 杨玲 罗丹
(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118)
本文全面分析了湖南省级3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卫视气象站"、"湖南气象网"、"湖南天气(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品牌规划、加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营销与传播、严格气象服务品牌质量管理、提高气象服务队伍素质4个方面研究提出加快推进湖南省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发展现状品牌规划营销与传播质量管理途径与对策
公众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电话、手机、电子显示屏等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预警等信息,以防灾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等为主要目的公益性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品牌是指气象服务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种独特的区别于竞争对象的优质的气象产品和服务,是气象服务部门的一种无形资产。
2.1卫视气象站
卫视气象站创办于1997年,是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同类型节目中享有一定美誉。节目经历了多次改版与创新,1998年4月实现了有主持人节目的播出,2000年实现了精确插入录制,2004年实现了数字化录制,2009年 1月采用美国Weather Central 3D:LIVE系统设计全新改版,2009年9月实现高清节目播出。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公共气象服务理念,卫视气象站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放在首位,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节目紧凑流畅,信息量大,画面精美,无商业广告,公益性强。多年来,卫视气象站节目收视率始终稳居湖南省级气象节目之首,湖南卫视收视前五,受众多以中老年观众为主。
2.2湖南气象网
湖南气象网创办于2004年,2008年改版成为湖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具有政务和气象服务双重功能,2014年再度升级改版,实现了气象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和链接。改版升级后的湖南气象网新增图片频道,及时展现天气实景,新增全媒体频道,集成湖南天气微博、微信、电视气象节目,实现天气预报的实时发布、信息的快速传播、内容的有效整合、服务的双向互动。湖南气象网具有独立的品牌标识系统,页面设计简洁大方,并集成湖南省气象局下属业务单位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和省、市(州)、县三级及时丰富的气象资讯,气象服务产品专业化、多样化,同时关注民生,突出天气热点,突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和气象科普宣传,是湖南省级各大媒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来源。
2.3湖南天气微博
自2011年6月以来,湖南省气象局依托新浪、腾讯、人民网微博先后建立气象官方微博“湖南天气”和“湖南省天气”,及时为公众提供天气趋势预报、天气实况、气象科普、生活资讯等气象信息服务。2014年利用人民微博后台,实现3个微博内容统一发布,统一管理,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自动传播。2013年12月与湖南省高速警察联合推出“湖南天气?高速路况联合早报”,每天上午9点,播报最新天气及省内高速路况信息;2015年2月与省旅游局联合推出“旅游微气象”,每周一发布。截止2016年3月,湖南省气象局3大官方微博粉丝接近85万。
3.1对公众气象服务品牌的建设认识不足
2013年,湖南气象部门提出并实施省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虽然目标明确,但并没有对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也缺少对气象服务品牌的引导和帮扶,气象服务从业人员也缺乏对建设气象服务品牌重要意义的认识。
3.2缺乏公众气象服务品牌核心竞争力
和同类服务相比,卫视气象站、湖南气象网、湖南天气微博品牌特点不突出,缺乏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未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3缺乏必要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湖南目前从事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的气象专业、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人才都寥寥无几,同时也缺乏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图形化气象产品、特色气象服务产品等产品支撑以及信息传播新技术支撑。
4.1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品牌规划
加强湖南省级公众气象服务品牌规划一要强化品牌定位和品牌愿景,根据定位做出战略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并逐步落实。二要以需求为牵引,经常开展针对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针对性确定发展用户的策略,提高服务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三要细分用户需求,建立分众化的气象服务内容,并针对服务内容,改进服务对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气象服务品牌的美誉度;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4.2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气象服务队伍素质
公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要立足于气象基本业务、要立足于气象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气象服务品牌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气象服务队伍应围绕如何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打造气象服务品牌来提升自身素质。一要统一思想,树立强烈的创建“气象服务品牌”意识,时时处处维护品牌的声誉和形象。二要全面提高气象专业素质,要从信息报告员逐步向专家型、复合型技术人才靠拢。三要强化科技创新,不断研发适应用户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
[1]孙健,胡桂琴,沙文珍.公共气象服务品牌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J].气象软科学,2014,3:28-35
[2]张贤平,陈丽娟等.服务品牌传播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86
[3]王银平.关于扩大气象服务"五满意"品牌效益的思考。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2011
[4]余勤;任启江气象信息产品的品牌规划与传播策略研究--以甘肃省气象局12121气象信息产品为例,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5]李春梅.品牌价值及传播增值对策 [D].华中科技大学,2004.
[6]宋英杰;古晶华风集团行业媒体品牌建设实践观 中国电视(纪录)),2009,09 42-45
X83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