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宁/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强化奖补管理 提高建设质量
徐海宁/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09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以项目建设质量优良为核心,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持续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受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好评。全区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60个,累计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21205.68万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工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在区财政局下设办公室,抽调区农工办、财政局工作人员具体承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等日常工作,并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直接抓,农经、财政等部门安排专门人员,拿好规划,制订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各村民主议事、项目申报、预算审核、招标议标、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项目台账、信息录入等项工作。制定了《赣榆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行办法》等等一系列文件,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政策依据。
二是重抓政策宣传,夯实政策执行基础。每年初,区政府专门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大会,各镇村也分别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省、市、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有关方针政策,让村民了解具体内容与目的,增强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愿筹资筹劳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同时,区农工办、财政局多次组织镇村相关工作人员采取会议、讲座、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奖补业务和信息系统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执行力。
一是强化项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实施财政奖补项目的基础。财政奖补村筹资筹劳方案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按民主议事程序进行讨论表决后,由乡镇初审,区委农工办复审。村民筹资筹劳严格控制在省规定的上限标准之内,即以村为单位:一事一议筹资每人每年不得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每个劳动力不超过8个工日。
二是强化项目规划和立项审查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建立全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各镇设立分库,结合村镇布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均衡有序开展奖补工作。二是民主议事。由各行政村组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坚持实行民主提议,由村民委员会、1/10以上的村民或1/5以上的村民代表提出筹资项目方案,重点选取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再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后立项。三是采用网络“天地图”。区财政局、农工办采用网络“天地图”强化对项目定点定位和数量测算,减轻立项审核时逐个项目现场定点定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项目审批。在项目审批上,严格履行“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区级审批、报省备案”的程序,严格界定为村内户外公益事业项目,重点为村内主次道路、跨组道路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道路建设, 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
三是强化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一是规范项目招投标。对道路、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根据近年工程建设成本,分类合理确定招投标指导价,由乡镇统一进行招投标,确保阳光操作。二是严格把好材料关。为确保工程质量,全区统一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三是加强专业监理。统一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项目监理,监理部门制定项目监理规划,出台监理实施细则,向施工单位下达项目施工指导书,详细记录监理日志,全程做好项目建设监理工作。四是加强行政监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区财政局、农工办强化分工合作机制,通过联合督查、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周统计、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各镇工作动态,了解存在问题,促进政策落实。区奖补办每月以通报形式,公布各镇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平时检查打分、季度督查考核计入年终总评。镇分管领导负责本镇范围内的财政奖补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督查。五是加强民主监督,由村民代表、老党员等组成的村民项目督查小组对项目进行日常监督。项目竣工后,统一由区制作标识牌,在标识牌上标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名称、投资规模、承建单位和竣工时间,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
四是强化项目验收规程。对竣工项目,区、镇、村对照合同约定、施工标准、质量要求等进行严格验收。首先由施工单位向镇提出验收申请,镇安排专业人员和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组成验收小组进行全面验收,其次由区奖补办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检测。最后,区财政局、农工办采取竣工一批、验收一批的方式及时进行验收。同时,区财政局、农工办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分别纳入镇财政所、农经中心的目标考核。对荣获年度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考评一、二等奖的镇,在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上分别增加奖补资金30万元、20万元。对达不到规定质量要求的,根据情节轻重扣减财政奖补资金。
五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奖补项目坚持在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到账、财政资金配比无缺口后方能开工建设,没有因奖补项目建设产生乡村新债。向农民筹集的一事一议资金、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全部用于村民议定的项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奖补资金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实行乡镇报账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奖补资金。项目开工后,即可申请拨付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资金清算,除预留10%质量保证金外,省、区奖补资金全部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监理费、检测费、标识牌制作费,本着节约的原则从紧安排,据实列入工程建设成本。资金拨付过程中做到“两不拨一取消”,即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立项的项目,不予拨付;未经区奖补办验收小组参与验收及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拨付;发现有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行为的,追回奖补资金,取消其奖补资金。
一是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项目实施村要及时公布一事一议情况、项目招投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投入建设的筹资筹劳数量、项目资金(实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完工决算情况,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项目实施村推选3-5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以及老党员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监督项目施工和验收,并做好相应工程建设督查记载和验收记录。
三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区、镇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将财政奖补项目的村民议事记录、立项审批表、筹资筹劳方案审批表、中标单位资质情况表、施工图纸、工程合同、资金拨付申请表、项目决算明细表、项目竣工验收申报表、项目支出公示表、项目资产移交表、项目督查情况表、村理财小组审议意见等资料,按统一格式装订,区镇分别归档,形成资料库。同时,以单个项目为单位,建立资料齐全、简明清晰的标准档案,奖补项目的年度基本奖补、专项奖补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财政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监管系统。
四是建立健全项目管护制度。奖补项目建成后,由区奖补办统一移交给各镇政府,再由各镇政府移交给各村,明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负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日常管护工作。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五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所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明确由镇三套班子成员为具体责任人,对截留、挪用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人,由区相关部门追究责任。对有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村,除追回已拨奖补资金、取消下年度奖补资格外,还要追究村主要负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