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辉
(青海 崯田地球物理化学勘查股份合作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15)
青海鄂拉山地区印支期陆相火山岩成矿作用探究
■任辉
(青海崯田地球物理化学勘查股份合作公司青海西宁810015)
本文在详细分析鄂拉山区域地质概况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陆相火山岩的成矿作用,并剖析了此地理位置的找矿潜力。
鄂拉山地质成矿作用找矿潜力
青海省鄂拉山地区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具有多旋回发展演化的特点,这种结构是我国西部地区非常有特点的内部结构,该区也是青海省最终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该矿区近年来相继发现铜裕沟铜矿、日龙沟铜矿、鄂拉山铅锌银多金属矿等一批重要矿产地,让该区成为了近年来重点勘查地区。近年来研究认为鄂拉山显现出陆缘火山弧的特征,这种鄂拉山火山陆缘弧三叠纪时在柴达木东缘就已经发育。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调研,将鄂拉山地区广阔的陆相火山岩作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火山岩成矿作用,指出了鄂拉山陆相火山岩地区的找矿潜力。
鄂拉山地理位置处于东昆仑、西秦岭、南祁连造山带以及柴达木地块的交汇处,鄂拉山处于构造强烈叠加的地理位置。它经历过加里东以及华力西一印支期等不同时期构造相互转换以及多旋回构造阶段性演化,出现了很多时期不一样的不同构造属性的沉积建造、多期变质变形以及岩浆活动,属于中国西部地区极其重要的构造之一。
NNW向的温泉断裂是鄂拉山岩浆岩带的分界线,东侧主要为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西侧主要为深成侵入体。深成岩体以及火山岩的同位素的年龄是一致的,深成岩侵入到同时期的喷出岩当中,两者有着非常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这样独特的特征是柴达木地块东缘鄂拉山岩浆带的独特结构。
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古近一新近系、石炭系以及第四系。地层的主体部分是上三叠统鄂拉山组,为一套陆相喷发的中-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以及火山岩,主要成分是碎屑岩以及中酸性的熔岩,这种特殊的结构主要是分布在德亥龙、柔龙、优龙等多个地区。区域构造线方向与地层展布的总体方向是相似的,都呈现NW方向;古近-新近系零散的在曲里盆地边缘的山前零散的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在区内沟谷地带广泛分布;石炭系则零散的分布在关角牙河北山-东山这一地带。
断裂构造的主体是NNW向的鄂拉山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断裂带西边是以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为主要部分,在鄂拉山岩浆岩地带中分布非常广泛,东侧的主体构成是NNW向的构造岩浆岩带,河卡山前陆逆冲断裂地带。
该地带岩浆活动较强烈,加里东期到燕山期侵入岩在断裂带有很多,特别是在三叠纪地层中,分布有很多酸性侵入岩。火山岩主要存在于晚三叠世鄂拉山组,主要为中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以及熔岩所组成;该区岩石类型较多,比如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英安岩等,岩性以及岩相的变化都比较大,有强烈的腐蚀性。岩石的成层性质不高,呈现柱状节理发育的状态,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陆相喷发的特征。火山岩地层呈现NNW向并且分散于鄂拉山处,是鄂拉山岩浆岩带的主体部分。
鄂拉山组火山岩是通过碰撞的构造环境所造成的。晚三叠世通过呈现NW-SE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鄂拉山沉积盆地发生了闭合的现象,持续的应力作用让地壳厚度增加,下地壳以及中地壳产生了部分的熔融作用,造成了一系列的NW-SE向张性裂隙,通过NNW向的断裂交汇处比较薄弱的部分相互作用而喷出地表。又由于左行斜冲比较强烈,过度的拉张使得张性裂隙扩大的程度越来越大,所以就给裂隙式火山喷发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和足够大的空间。
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有经过火山喷溢以及爆发而出的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也有通过火山侵入而导致的次英安岩以及次流纹岩,经过详细的分析陆相火山岩Zn/Pb/Ag等元素,发现主成矿元素含量很高。鄂拉山地区火山机体对元素丰度以及分带控制作用非常明显,断裂复合部分通常都是聚集元素的重要场所。晚三叠世火山--次火山岩的喷出与矿床的形成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普遍集中在次火山岩的活动范围内;次火山岩岩浆受火山岩控作用,在陆相火山岩成矿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决定着形成成矿元素,也决定着它的分布。
NW-NNW向的区域深大断裂构造严重制约着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的产出,另一方面陆相火山岩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多都是塌陷的破火山口成环形的构造区以及次流纹岩体侵入交汇的地理位置,很多的地表水都在破火山口洼地聚集,地表水沿着破火山口、火山通道以及火山颈所掌控下的放射形状、环状断裂形状等裂隙系统向下方渗,流入到次火山岩浆房,最终导致次火山岩浆形成了富含水汽会发的成分,更容易渗滤有益于形成矿元素。在安山岩里面含量很大的矿物质元素就是Cu/Ag/Zn/Pb,为形成矿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也是矿质沉积的好场所。所以断裂活动的强度、时空演化、矿液运移以及汇聚等过多个方面共同决定整个矿体的规模以及矿石的富集程度。
岩浆活动与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是提供了热源,其次就是提供了矿质以及成矿流体等多种矿物质。鄂拉山地区的火山活动比较活跃,在印支期的活动最为强烈,陆相火山岩分布非常广泛,岩性主要是以晚三叠世陆相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为主体,岩石的主要类型是碱性熔岩、碎屑岩、中碱性-酸性熔岩等。陆相火山活动所产生的金属矿中所组成的主要元素是Cu/Pb/Zn/Ag等。热液充填-交代、交代-接触型是富集成矿的矿床成因的主要类型。
鄂拉山地区的铜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中三叠统,在中南段的分布非常集中,区内非常典型矿产所产出的矿物质的特征与熔矿地层中所含有的矿缘元素Ag/Pb等有很大的关系。此外鄂拉山地区很多铜多金属矿床产生在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外接触地带,也有些产生在边缘地带,与鄂拉山组呈现出侵入接触的关系,而且还不同程度的有钙矽卡岩化的现象。
[1]陈永福,张栋,路英川,等.青海鄂拉山北段牦牛沟铜金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地球学报,2016(1):69-78.
[2]王辉,丰成友,李大新,等.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15(3):313-322.
[3]李善平,谢智勇,黄青华,等.青海鄂拉山地区印支期陆相火山岩成矿作用及找矿潜力[J].西北地质,2012,45(B12):49-52.
P62[文献码]B
1000-405X(2016)-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