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阳
发展群众体育,构建和谐三仁
◎杜向阳
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方便群众锻炼身体上发挥体育设施的作用,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普及完善农村体育设施是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石。
体育 构建 和谐
三仁畲族乡是遂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遂昌城西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名乡,浙江省毛竹之乡、省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近年来,随着三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群众对文化体育事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文化体育事业,在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开展活动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更加浓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
三仁畲族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体育工作,通过专项举措,乡、村联动,群众体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一)设立全民健身工作小组,确保组织领导
由乡各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规划制定全乡的体育活动,各部门相互协作,确保了体育工作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落实资金,提供经费保障
乡党委、政府通过部门项目资金、财政的专项经费、村文体队伍建设资金,体育工作资金上有了保证并逐年提高,许多体育活动项目得到积极有序的开展。
(三)把体育工作纳入乡镇中心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乡党委政府将体育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班子会议,讨论部署文体工作,把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列为村干部工作考核。
(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
乡党委、政府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横幅、标语、农民信箱、文艺晚会、短信、路牌、健身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一)加强队伍建设,带动群众参与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加强相互间交流、学习,专门聘请老年大学、县文化部门的老师来辅导,教授排舞、健身球、扇舞、腰鼓等项目,提高骨干队伍的水平。我们还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和文体比赛,以赛代练,提高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极大地鼓舞全乡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全乡建有晨练点13个,村老年体协14个,拥有体育健身队伍39支,1000余人,建立健全各项体育竞赛制度。
(二)设施完善,布局合理
截止目前,全乡拥有14个健身点,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全乡拥有篮球场5个,乒乓球室12处,安装健身路径13套,文体活动室8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2个,目前实现了参加运动不出村,文体队伍村村有的良好格局。
(三)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乡政府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组队参加县级比赛取得很好的成绩。推进全乡体育事业的发展,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四)挖掘民族体育特色,弘扬畲族文化
乡政府在中心小学组建多个体育社团,挖掘整理畲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与丽水学院建立特色体育实践基地,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县运动会获得佳绩,在第四届浙江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取得2枚铜牌,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获金奖。积极参与我乡举办的重大文体活动,成为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五)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增强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
重视职工文体活动,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增加相互间团结协作,增进同事之间友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组队参加省全民健身(浙西片)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省海洋运动会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辖区内的永新化工厂连续三年举办职工运动会,参加浙江省社团运动会健美比赛取得好成绩。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群众的体育锻炼状况,指导广大群众掌握科学锻炼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我们对全乡体育人口进行初步的调查摸底,全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3766人,占全乡人口的40%。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掌握国民体质数据,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仁畲族乡的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推动我乡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体育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体育活动形式较单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建好队伍,不断创新机制,攻坚克难,把我乡的体育事业推向更高层次,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服务。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杜向阳,男,在职大学,群文馆员,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文化站,站长,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