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人文”内涵聚焦课程“综合”

2016-04-14 11:07潘文新宗兆宏
江苏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宝应人文课程

潘文新 宗兆宏 朱 健

深挖“人文”内涵聚焦课程“综合”

潘文新1宗兆宏2朱 健3

学校的课程基地建设受制于课程观,影响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我校从目标、规划、实践、成果到评价对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以下简称“课程基地”)课程项目进行建设,并依托基地课程建设统整学校所有课程,开发跨学科的校本化课程,通过课程实践和特色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人文综合智慧,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人文、综合、体验、跨学科、校本化、核心素养

一、创建原因

第一,回应当今世界对“人文精神回归”的深情呼唤。当下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却也面临传统文化被风化,精神家园遭践踏,教育的人文性严重缺失等现象。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方能促进世界更好的发展。

第二,满足“社会问题综合化、学生认识综合化和知识系统综合化”对教育的真切要求。在全球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今天,学生必将碰到越来越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现有的课程过于分化和孤立,因此不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第三,感悟“体验学习”在全球的蓬勃兴起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现今的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远,从学校走出的“优秀学子”在实际生活中时常表现出“水土不服”。庆幸的是体验学习在全球的兴起,正努力恢复着知识与主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生活的本源关系,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和谐统一。

第四,直面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存储和再现,形成“知识爆炸”,这要求我们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发展。

第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人文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体验、不断创新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江苏省宝应中学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百年老校,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其校训“真恒”,求真知、做真人、有恒心、秉恒爱,是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核心价值的凝炼。

二、课程探索

(一)核心概念

人文,广义指人类文化,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尺度。

综合,就是总聚、集合的意思,是将不同种类中有关联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人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综合性和多样性,人文学科走向综合化是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趋势。在分科学习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好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区域文化资源,构建围绕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平台是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重点。

体验,就是个体与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杜威曾说过,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来自于体验。简而言之,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人文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让人文学科走出机械、教条、记忆、模仿,走出在标准答案里打转的怪圈。

(二)课程结构

为防止课程结构整体设计不足,项目立项后,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小组,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综合体验平台、丰富人文实践活动、培养核心素养等视角设计课程目标;从开发校本化国家课程、组织社团活动、编辑课程期刊、指导学生成长、研究教师发展等方面建设课程资源;从人文综合体验中心、人文校园环境、人文综合体验网站、校外人文体验基地等方面搭建课程平台;从起始年级实施必修模块、跨年级段实施选修模块、组织人文体验研修活动和组织社团活动等方面实施课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体验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研发团队总体评价的课程评价。对这六个维度精心规划和建设,使彼此联系,相互促进。

(三)创建三大课程体系

经过对全校所有课程的梳理统整,构建了人文综合课程、活动体验课程、文化浸润课程等三大课程体系,创设40门校本化主题课程,营造了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学习环境,变传统分学科的学习方式为分学科学习和综合体验式学习相结合,倡导“三段六环”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库柏“直接感知、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具体运用”的体验学习过程,体验、感悟和运用所学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

1.人文综合课程。人文综合课程是指把国家课程中分科课程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开发主题式的综合课程,让学生体验学习人文综合知识,培养其综合视野和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红楼梦》与现代管理等课程。

2.活动体验课程。活动体验课程是指把国家课程中难点、要点梳理出来,通过开设校本活动体验课程,拓展不同体验学习渠道,增加对国家课程的感悟、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中国十大名著阅读、艺术之旅、中国五大戏曲名曲赏析、影视艺术鉴赏等课程。

3.文化浸润课程。文化浸润课程是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应特色文化、学校百年文脉、学校校园文化、现代文名礼仪中,既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又涵养现代文明礼仪,如宝应荷文化、乱针绣艺术、水晶雕刻艺术、学校历史研究等课程。

三、课程实践

(一)凝心聚力,建设场馆

其中,,N为第 种的数量,N为所有种的数ii量,Pi为第i个种占总物种数的比例,S为采样点的物种总数〔8〕。

借新建契机,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建设10大中心5室3场1馆1办。基地环境建设紧紧围绕 “人文、综合、体验、至真、至善、至美”核心理念开展。各个中心、处室的硬件设施体现出“体验性、审美性”的课程要求,利于学生在其中获得体验,激发追求。课程基地目前由综合课程开发中心、情境阅读课程开发中心、人文之旅课程开发中心、戏剧创作表演中心、影视鉴赏体验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文明礼仪培训中心、江淮考古课程中心、学校历史研究中心、课程实施研讨中心等10大中心;电子阅览室、水晶创作雕刻室、乱针绣创作室、名师工作室等5室;3个青春剧场、1个情境阅读体验馆和1个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管理办公室组成。

(二)整合资源,开发课程

深挖课程资源,构建三大课程体系,开发40门校本课程。开发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红楼梦》与现代管理、蒲松龄与宝应文化、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主流文化、王洛宾的歌曲与人生等6门人文综合课程。开发中国十大名著阅读、世界宗教经典阅读、文化命题探幽、文化因子探幽、阅读策略研讨、人文之旅、艺术之旅、民族之旅、运河之旅、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中国五大戏曲名曲赏析、高中课本剧表演、课本电影赏析、红色经典影片赏析、影视艺术鉴赏、中国电影史、中国动漫60年等16门活动体验课程。开发荷文化面面观(科学篇)、荷文化面面观(文学篇)、荷文化面面观(艺术篇)、乱针绣艺术、水晶雕刻艺术、诗词宝应、书法宝应、宝应名人、宝应地名探源、宝应考古与旅游、走近扬州运河遗址、扬州重大考古发现巡礼、校园文明礼仪、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现代社会与文明礼仪、餐饮礼仪、宿舍文化、学校历史、我是宝中人等18门文化浸润课程。

(三)创新课程研发思路

我们采用“主题+招标”的手段,开发了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的跨学科课程形态,冲破了学科藩篱,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高度融合。如招标主题《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要求将语文学科中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刘白羽《长江三峡》、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政治学科中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学科中毛泽东与中国政治制度、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维护国家政权的斗争、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毛泽东与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地理学科中祖国的山山水水;美术学科中毛泽东去安源等毛泽东组画;音乐学科中毛泽东诗词歌曲;以及毛泽东与三大战役等进行整合。教师配置:领衔1人、语文1人、政治1人、历史1人、地理1人、美术1人、音乐1人;成果要求:①呈现不少200页校本教材②有导学案,为后续开课准备③有社团活动方案,为后续社团活动准备④有独特的成果呈现(如论文、表演剧、诗歌创作与朗诵等等)。

(四)探索课程实施途径

(五)课程向社团活动延伸

建立45个社团,精心组织社团活动,深化校本课程实施。研读“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为宝应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研究《红楼梦》与现代管理,为反腐倡廉出谋划策;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开展“我是宝中人”校史名人研究,总结成功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社团活动组织从策划书、活动流程、活动记录、活动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综合评价和研发团队总体评价四种形式进行评价。

[1]陆小兵,钱小龙.美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12).

[2]倪娟,马斌.“课程结构”与“课程管理”转变的相关思考——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4).

[3]吴刚平.校本课程的功能与结构[J].基础教育课程,2013(Z2).

[4]严奕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初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06).

G637

A

1005-6009(2016)28-0065-03

1.潘文新,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校长,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2.宗兆宏,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3.朱健,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科研室副主任,扬州市优秀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宝应人文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人文绍兴
宝应湖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对策
人文社科
宝应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