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小学 罗玉荣
寻找写作的源泉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小学罗玉荣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出口成章”是古时衡量一个人文学底蕴的重要标准,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更是文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而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突显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砝码。良好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写作能力也是一样。可是却有众多的学生面对着作文大皱眉头,咬了半天笔杆子也写不出几句话,写了也不知所云。其实作文不难,关键是要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低年级学生要掌握很多生字生词,首先要指导他们认真地正确书写,避免在以后的作文中写出太多的错别字。要求他们大体上能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强化写话训练。从简单的开始练起,首先训练学生扩展组词,即用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由此丰富学生的词汇。如给“常”组词:常常、经常、非常、常来常往等,有了大量的词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先造一些简单的句子。例如用“非常”造句:今天我非常高兴。天气非常好等。会说一些简单句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扩展开来说:“今天我生日,我非常高兴。”再引导学生用上“生日、高兴”等词语写话:“今天我生日,家里来了客人,送我很多礼物,我很高兴。”由字、词到句的扩展训练以一、二年级的学生为宜。在二年级的后半期,可进行简单的写段训练,即让学生把几句有关联的话串起来,为三年级的写段做好准备。除此之外,可让学生常练习看图写话,直观的图象远比文字、语言来得生动、形象。指导学生看图,写上一两句话,逐渐地从单幅图过渡到多幅图,并把图意用几句话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情节。
到中年级以后,开始强化段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主题用上合适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在这一阶段侧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地写话。直至到了五、六年级,在写好段的基础上,溶入写作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事件还需交代清起因、经过、结果,并能适当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学生的作文要遵循字、词、句、段、篇的规律循序渐进,如果说中年级的作文是一棵光秃秃的树的主干的话,那么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任务就是给树添上枝叶花果,使之美观好看。而低年级词汇、句子的积累则是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使作文之树生机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动力都敌不过兴趣的强大,想让学生不对作文皱眉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对作文产生兴趣,让他爱上作文。我们可以从作文的评语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采用激励式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即便在我们认为真的是通篇不知所云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出其中的一两句话,用红笔着重地标出并写上“这一句写得很好”或者写上“你比上次进步多了”。文章无法表扬,我们还可以表扬字写得清楚、漂亮。总之一个原则,别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别让他们厌倦作文,要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作文的兴趣。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例如,在一个纸箱里放入一些卡片,卡片上有的绘图,有的写上几个词或几句话,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上台摸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说上一段话。觉得说不好的学生允许他们以表演节目的方式代替,这样无形当中训练了写作能力,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参与的积极性。游戏的方式很多,在得到老师肯定的鼓励下,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作文课,会不爱上作文的。
写作源于生活,注重平时生活素材的积累,写时才会有物可写,有感可发,这就要培养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去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并认真地记观察日记。去年有一段时间流行养蚕,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放着一个养蚕的小盒子。课间活动时间他们一个个争着比着谁养的蚕宝宝大,谁养的蚕宝宝好。课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侍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当时我没有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而是因势利导,布置了一道作业——记录蚕宝宝的成长经历。投其所好,学生们热情高涨,每天认真地观察,详细地记录。交上来的观察日记写得详细清楚、生动有趣,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以此为出发点,我再指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动物、植物,并培养他们随身带纸笔的习惯,碰到什么有趣的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或什么良好的资料,能随时记录下来。在学生提供的观察记录中,各种内容都有,如菜市场小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各种蔬菜的描写,街道公园清晨的美丽景色,校园里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情景等。一段时间下来,再次翻阅他们的作文,大部分人都能够写得有声有色,内容充实,这说明平时认真观察的习惯功不可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你写作的兴趣如何浓厚,平时观察得多么仔细,如果脑中没有一定的词汇、句子,是难以写出一篇文章出来的,这就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了。除了课堂所学的知识需要掌握运用外,还要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碰到好词佳句,或一些优美的段落,可摘抄下来。闲暇时间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加深印象,并组织在班级里定期交流、互相观摩。苏轼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平时的积累“厚”了发的时候自然是“薄而精”了。到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词汇贫乏、语句苍白的问题了。为了避免学生一味地照搬照抄,还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即模仿段落或句式写。如十一册《桂林山水》一文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雨下得真大啊,大得……,天上的星星真多啊,多得……,路灯真亮啊,亮得……,经过仿写练习,学生能比较灵活地运用阅读笔记的内容,又避免了生搬硬套,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地把读书笔记贴切地用在作文上。
我想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碰到一个相同的现象:一个相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基本上却是一样的,就像是刻好的模子,一个个翻印出来。如写《我的老师》,大多数学生会写老师批改作业认真,讲课生动有趣,给同学补课,送生病的学生上医院,自己带病坚持上课等事例,这些都是老调重谈,是学生思维的定制,也是创造力想象力没有拓展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我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有关老师的印象深刻的事。学生讨论时气氛异常热烈,说了很多。趁热打铁,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说的那些事记下来写成作文。写好交上来的作业内容丰富、语句生动,因为是亲身经历,感情也很真挚感人。如一位学生写《老师爱“吃”粉笔灰》一文,先写老师每次下课后都要亲自把黑板擦干净才走,这件事本来是由值日生做的,可老师总是抢着做,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后来才明白老师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才这么做的。文章从这件小事中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选材新颖,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在命题方式上,要照顾学生各自的特点,命题范围可以宽一些,让学生有所选择。如写《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有的同学会认为其它的事更让他感到快乐,让他印象更深刻,写出来可能会更好,可以把题目改为半命题的《快乐的》,放宽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来写。还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选题作文,如写《课间十分钟》,可根据内容添上《跳绳》《打乒乓球》《玩捉迷藏》等题目,让学生自由选题作文,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写得较为集中,片段也较为精彩。
续写或改编故事是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绝好方式,如续编《鹬蚌相争》的故事。书中结局是渔翁把鹬蚌带回家了,带回家后怎样了呢?有的学生写到鹬蚌发现自己做错了,互相松开对方,诚恳的道歉,并成了好朋友。有的写到渔翁的儿子是个善良的人,劝父亲不要杀生,并放了鹬蚌,使它们得以保全生命。有的写到鹬蚌死也不松口,最终落得被煮了吃的可悲下场等各种不同的结局。一棵树开出色彩缤纷的花朵,这是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折射,教师应从这方面入手,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国度里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写作的源头常流不竭,才会写出优美生动的“活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