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教材在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016-04-14 06:12刘研
江苏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碑帖书写书法

刘研

论书法教材在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刘研

当代书法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书法教师必需要在承继古代书法教育先贤经验的同时,纠正书法教育固有的误区,深入研究教材(古代经典碑帖),解决书法教育过程中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有效地组织书法教学过程,从而促进书法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并实现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书法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益;可持续发展

一、书法教学之起源——承续文脉

中国书法以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绵延数千年。各个历史时期的书家灿若晨星,大师巨匠层出不穷。书法本身也逐渐从实用文字的书写中脱胎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抒情达意的艺术样式。这其中固然于历代书法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勇于实践探索密不可分,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古代书法教育的不朽功勋。

书法一定是写字,写字不一定是书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论题。关乎书法教育教学指向性的核心问题,即书法教育教学走向何方?对这一论题的理解是否深刻,决定了书法教育是走向单一的技能技巧的书写训练,还是走向“成教化、助人伦”的心性培养的路径。

回溯到古代教育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寻求价值,即从一个教育家的角度来看待书法教育。书法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书写技能,增长才艺,更在于以对的心性培养为主体,一以贯之。书法教育只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关乎学生的品格、修养、礼仪与风度,培养严谨的学风。培养人的良知,才是人文教育最核心的目的。这等同于学校教育中,不单单只重视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的成全。

然而,一切艺术学习皆从模仿开始。技进乎道的境界必先始自于“技”的训练,书法教学尤其需要让学习者从书写技能、技巧上加以操练,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培养审美、陶冶心性、成全“人”的最终目标。

郭沫若先生在甲骨片中发现练字的骨片,一行十分规整,而另一行则明显稚嫩,而在其中又有几个像是老师在旁边指导或捉刀示范的,这或许就是最早的师父带徒弟,培养下一代“贞人”的贵族子弟教育方式。殷商时期的“贞人”是其时史官,正是“贞人”的记录,才使得商代文明得以保留,因而其他贵族子弟才有了学习“典册”,识字、书写的机缘。

师徒授受是早期的书法教学样式,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一直保留至今。在其后的西周、东周、秦汉等各个历史时期,书法教学呈现不同的样态,父子之间口传手授、亲友之间相互传承借鉴,为书法承继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统一六国以后,始皇帝嬴政命丞相李斯对六国古文“罢其不与秦文合时者”,废除异体,简化字形,于全国范围内推行规范文字,作为推行识字教育、书写教育的教材,颁行全国。这不仅推动了文字的统一,同时也成为汉后诸朝儿童识字习书的先驱。

整个一部书法史,不仅是一部汉字使用与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书法教育传承的历史。

书法发展史是随着书体的不断演进,在使用过程中由实用主义逐步走向艺术的自觉,并在不断承继的同时,发展创新,从而逐步建立起恢宏的艺术格局。这格局包括笔法、结构、章法等书法作品本体,还包括书法家、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哲学等书法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环环相扣、互相交叉又互相牵制并井然有序的庞大的立体构架,从而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学”。

二、书法教学之目标核心——心性培育

一切教育样态都以成全“人”为这最终目标,书法教育教学的真正旨归依然指向教学对象——“人”的成全。在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里,书法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孔子所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便是其中之一。

书法教育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有其必要的社会担当。书法教师首先要回归教育家的立场,书法教育的重点在于“成教化,助人伦”。通过书法教育育人,以学生的心性培养为核心。

现在书法教学的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形式看好,教育部门也十分重视,仿佛已然万事俱备了。但实际上它的核心问题却令人堪忧,首先是社会对书法这个学科的理解有很大偏差,普遍把书法教育看作是一种兴趣爱好或者是技能才艺展示,成为附庸风雅的面子“工程”。这种教学目的性使书法的教学的状态显得非常尴尬。一方面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毛笔书写已不实用,同时,学生对繁体字与简体字转换有隔阂;另一方面,以此来体会传统文化,很多书法教师又无法以传统文化之道,一以贯之到学书过程中。

书法教育教学的实施行为必须直接指向书法教学的目标核心。在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组织教学过程的前期准备阶段,书法教育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便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教学过程组织因不同施教对象而有所不同,这就是书法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牢牢把握的因材施教的问题。因此,教材的组织编排就要具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性,从而顺利实现教学行为作为最终的核心目标服务。

中小学阶段书法教育是书法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程,这是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共识。“没有中小学书法教育,就没有中国书法的未来。”

书法教育靠的是书法教师。书法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精研历代经典法帖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具有研究教材、教法的专业技能。在固有的师范院校书法培养目标中即有“三笔字”(即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技能达标。但是,这种纯粹以技巧训练为目标的所谓达标,将书写纯粹理解为技能,而没有提高到文化的认识高度。书法教育教学必须从静心习书、培养审美、陶冶性情着手,努力培养教学对象正心诚意的为学处事作风,在细心、认真、专注书写一手工整秀丽的字迹之外,塑造美好的中国心灵,承继华夏的文化血脉。

三、书法教学目标达成之载体——教材

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得以圆满实现,必然涉及诸如书法作品(碑帖)研究、书法家个案研究、书法技法研究、书法家个体研究、书法美学知识体系研究、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史学研究、书法哲学研究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即“教材”。

书法教材的设计编排依据,即是帮助不同教学对象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的书法学基本内容的理由。书法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精研古代碑帖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浩如烟海的碑帖中遴选出适合不同施教对象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并能根据遴选出的碑帖合理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即“教法”。

对学生而言,“怎么写”是他们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势必从教材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于是,书法教材研究问题便是呈现给书法教师的第一步问题。历览我们学书过程中所见的书法碑帖,都需要教师对这些经典碑帖进行深度剖析、整合、拆解和重新建构。

当然,这样的做法与“书法教材要超越形而下的技巧解析,传播传统文化正道”并不矛盾。即使回溯到古代书法教育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寻求价值,也要从一个书法教育家的角度来看待书法教育。如果没有起码的书写技巧、技能,何谈心性培养?整个书法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便是在培养学生不畏难的意志品格,正心诚意的修养、礼仪与风度、一丝不苟的书写正是在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教导一个学生的书写要端庄正确,就意味着教导做人做事要有规矩有分寸,要知书达礼,要行为雅正。如果心性的培养这条主线没有贯穿下去,所有的书法教育都是片面的。假如脱离书写技巧技能的操练,书法教育便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即使是在书法承继的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书法教材,其呈现的弊端也十分明显。20世纪80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先生题签的《中学生字帖》,相信对众多书法爱好者,甚至是目前奋战在书法教学一线的书法教育工作者,都曾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套“四大楷书”教材分别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这套教材在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史上曾起到过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然而,当初笔者作为书法爱好者使用这套教材时就十分困惑,待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阶段,乃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些困惑逐渐随之迎刃而解。

1.多数学书者都受这一固有观念的影响:学书先学楷。

书法教材楷书热销,篆隶备受冷落,遑论行草。其实,从整个书法史的演进来看,楷书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唐代,若要按照这一理论,楷书产生之前的学书者莫非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楷书产生或成熟之后?而且,楷书的用笔方法甚为繁复,对初学者来说尤为不利,学习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陈忠康在《书法学习的核心问题》中也谈到:汉代到魏晋这几百年中,成熟的书体不是楷书,而是草书。也就是说,魏晋人学书法,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草书系统,而不是如宋以后,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唐楷系统。这样差距就出来了。草书对于楷书来说,更加自由开放,从草书化到行书,行书必定具有草书的品格。所谓古法,就是一套从草书中化出来的笔法系统。而宋以后,学书先学楷书的做法成了书法的常识,也可以说是偏见。

2.楷书的笔法系统甚为繁复,包括此套教材在内的诸多书法教材中,大家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对笔法教学进行图示的笔锋行进路线图。从双钩的笔画中间加一条带有笔锋行进方向的虚线,笔锋转换处还有重重的黑点加以提示。然而,稍微具有基本书写技能技巧的教师应该对此深感疑惑。笔锋的连贯运动是要结合提按进行的平动和立体运动的结合,这种运笔的运行轨迹都是平动的细线,假如按照其运行轨迹行笔而不加笔锋提按的教学示范,必然是满纸“墨猪”。相反篆隶笔法相对简单易操作,为何趋简而就繁,舍本逐末,事倍而功半呢?

3.笔画训练目标即是在有经验的书法教师指导下得以顺利实现,接下来的笔画训练与单字之间的承接关系之弊端便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单字范例的选择上:如“横画的训练”单元,其范字选择尽量不要涉及尚未学习过的“竖”“点”“撇”“捺”等。然而,我们所见的内容却并不理想,如“横画训练”单元范字练习中出现了“上”“下”“言”等字例,相信大家在年少发蒙习书时曾经因此而倍感苦恼。本来这节课的训练内容是“横画练习”,结果习题中却又出现了“竖”“折”“点”等尚未学习的笔画,虽然这样方便教材编写,但却着实苦了一线教师。

教学过程中的一整套严谨有序的涉及方案是具有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逻辑规定的,而这种草率的范例选字造成了教学过程的秩序破坏,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按照既定方向合理、有序、有效进行,学生们也因陌生技法的干扰影响整体的习书效果,使得技法学习的思路变得模糊,不利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不管是哪一种碑帖的教材编写,势必破坏作品的整体章法,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整体气象的把握,同时,古代碑帖范本原拓,一般是可以句读,具备可识读性的完整文章,即使因为历史久远、风雨剥蚀、自然破坏漫漶而缺失或残损,但仍有大部分内容可以给学习者以美的熏陶和感染。结构拆解后的重新梳理虽然有助于学习者对笔法、结构的训练,但势必会破坏原帖的精神风貌,因此,要求书法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能做到整合、拆解运用自如,并能根据教学进度,合理有序安排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否顺利、有效达成与教材是否按照科学的逻辑顺序编排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这势必要求书法教师在理解、把握碑帖的整体精神风貌,能动地把握好将碑帖拆解、整合成有效教材上,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尝试自编教材,并根据施教对象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汪永江.中小学书法教育要以心性培养为核心[V].中国美术报,2016.4.18.

[2]黄惇.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J].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1.

J292.1

A

1005-6009(2016)30-0061-03

刘研,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00)书法篆刻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委员会高级培训教师。

猜你喜欢
碑帖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