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斌
(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新疆乌苏833000)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
■巴文斌
(新疆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新疆乌苏833000)
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新疆的斑岩铜矿比较多。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综合找矿方法
斑岩铜矿(强调母岩的重要性)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强调矿石结构、构造特点)。斑岩型矿床作为一种最重要的铜钼和铜金矿床类型一直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近些年来又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以新疆地区为例,首先对斑岩铜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疆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及时限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综合找矿的方法。
我国国内的部分研究工作者或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相关方面,对斑岩铜矿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以及研究工作。然而部分研究工作者在进行相关的探究工作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或者注重相应的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从相关的勘查工作研究人员的工作角度出发,对斑岩铜矿的相应的成矿理论研究和相关的勘查技术的阐述或者总结研究。
这样就使得现在的关于斑岩铜矿的研究工作人员对这些问题或者方面进行相关的探索以及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斑岩铜矿的勘查找矿工作或者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作用。
现在部分比较经典的研究理论认为,斑岩铜矿主要就是指和中性或者酸性的斑岩体有关的,与此同时含有钾或者氢的蚀变矿物晕以及铜、钼、银、铅以及锌、硫地球的化学晕的岩浆期后中温或者高温的热液形成的一种细脉侵染状的硫化物铜矿床,也可以被称为硫化物钼矿床。斑岩铜矿床的主要特点包括规模比较大、品位比较低,同时埋藏的深度比较浅,开采过程也比较简单,成矿斑岩是浅成—超浅成的侵入岩类型,共生的元素组合比较多以及伴生的元素组合也不少等非常明显的特点或者特征。
3.1成矿条件
(1)物理及化学条件。新疆大多数斑岩铜矿床具类似演化特征,少数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具有其独特性.如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的岩浆-热液系统为富甲烷低fO2流体,晚岩浆阶段和钾化阶段成矿流体为NaCl-H2O-CH4体系,形成铜金矿化,绢英岩化阶段成矿流体为NaCl-H2OCH4-CO2体系,形成铜钼矿化。
(2)动力学条件。斑岩型铜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俯冲形成的不成熟岛弧环境.东天山吐鲁番-哈密盆地南,以大草滩断裂为界,断裂以北发育古生代哈尔里克复合岛弧,断裂以南发育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产出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
(3)元素组合。金属元素组合:新疆斑岩型铜矿床金属元素组合主要是Cu-Au、Cu-Mo、Cu-Mo-Au、Cu-Zn、Cu-Fe、Mo-Cu、Mo-Re、W-Mo等,以Cu-Au和Cu-Mo组合为主。
3.2成矿时限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新疆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和成矿年龄跨度较大,从晚志留纪到三叠纪,集中在泥盆-二叠纪。西准噶尔发育早古生代斑岩铜钼矿床,成岩年龄为418~427 Ma,成矿年龄为411 Ma,有晚古生代成岩和成矿作用叠加。成岩和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斑岩铜矿床成矿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380 Ma、320 Ma和200 Ma,不同矿床具不同成矿时代。有些矿床有多期构造-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如哈腊苏斑岩铜矿床,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
4.1斑岩铜矿的分布
从斑岩铜矿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受板块构造控制,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斑岩铜矿集中在板块构造的敛合带上,洋壳俯冲带的仰侧(即靠大陆板块一侧)。这些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火山岩的分布,对寻找斑岩铜矿起着战略性作用。
4.2构造裂隙对成矿起着重要作用
矿(化)体的形态、大小、范围明显受接触带、断裂带引起的网脉、网状微裂隙控制,特别是微裂隙的大量出现直接控制着蚀变及矿化程度,在野外一定要注意加强研究。
这些裂隙大体可归为三类:
(1)应力产生:沿一定较深构造带侵入的浅成或杂岩体多期活动引起的构造应力,使已固结或未固结的岩体发生破裂,产生侵入岩本身的侵位构造,产生裂隙;埋藏较浅的脆性岩石,因固结侵入体的多次活动,在冲撞、挤压条件下形成破碎带,产生裂隙。
(2)非应力裂隙:侵入岩在复杂的冷凝固结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非应力成岩裂隙系统。
(3)原生裂隙:围岩中(含三大类岩石)原有的片理、劈理、层理、节理、角砾等裂隙系统等。
这几种裂隙,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则形成渗透性较好地段,为热液运移,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以充填、交代方式进行矿化、蚀变,在工作中除对接触带进行研究外,要特别指出,注意对围岩及侵入岩的裂隙构造进行研究。
通常在圈出成矿带的基础上,通过1∶20万化探圈定普查地段。有的用大比例尺化探成果指导布置工程。例如安徽沙溪铜矿以化探成果布钻孔(10个孔),见矿孔8个。为了在找矿工作中能很好地运用化探方法,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液态包裹体研究:斑岩铜成矿作用的分带性与包体形成温度和盐度间存在广泛相关性;
(2)黄铁矿/黄铜矿比值研究:斑岩铜矿中金属硫化物在垂直、水平(侧向)方向都具一定分带性,其中突出特点是各带硫化物矿石中黄铁矿与黄铜矿具一定反消长关系。其换算方法是根据Cu、S的含量(分析数据)或硫化物的含量换算成黄铁矿、黄铜矿比值;
(3)计算钙碱指数;
(4)用X衍射仪对浅色蚀变岩进行蚀变矿物组合半定量测定。
综上所述,新疆区域架构内的斑岩铜矿,涵盖多层级的成矿背景,同时斑岩矿床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是有些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要采取适当的找矿方法,从而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1]张静,新疆斑岩铜矿及其成矿作用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13):56-57.
[2]杨富全;闫升好;刘国仁;周刚;张志欣;刘锋;耿新霞;郭春丽.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J].矿床地质,2014(12):15-16.
[3]李卫东,西准噶尔宏远斑岩型钼(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23):10-11.
P6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