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龙
(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分析
■许龙
(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埋藏于南雄盆地的红层之中,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南雄群含古生物化石层暴露于地表。据统计,在南雄红层的晚白垩世至古新世的地层中,出土了包括腹足类、介形虫类、轮藻类及恐龙类等古生物化石共60余属、110多种,其中以恐龙化石遗迹最为丰富,包括霸王龙、短棘南雄龙、南雄小鸭嘴龙以及成窝的恐龙蛋化石。科学考察证明,这里是恐龙最后灭绝的地方之一。此外,在恐龙化石层位之上的地层中,又发现了阶齿兽等10个属、13个种的哺乳类动物化石。有地质专家研究指出,这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恐龙灭绝问题的最佳地点,也是亚洲惟一的最佳地点。
地质遗迹南雄红层恐龙化石保护措施
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保存较系统、完整。最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其它爬行类动物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与其相关的古近系/白垩系界线剖面、白垩系地层剖面和古近系地层剖面。这些景观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具有极大的稀有性和独特性,也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其次是丹霞地貌和水体景观等。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分类如下(表1):
3.1地质公园苍石寨园区丹霞地貌
地质公园苍石寨园区以气势恢弘、景色迷人的丹霞地貌景观著称,其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山貌以“顶圆、身陡、麓缓”的特色有别于“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山景色,加上深山飞流的瀑布、曲径通幽的情人谷,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美卷,观赏价值极高。
苍石寨丹霞地貌的形成开始于距今约6500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当时的南雄盆地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了间歇性抬升,导致了整个南雄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岩层发育了大量的断裂构造,在其后的漫长地质历中,受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等)的共同影响,苍石寨被塑造成了如今的丹霞地貌。
3.2坪岭E/K界线剖面
坪岭E/K界线剖面即古近系与白垩系的界线剖面,出露地层为南雄群主田组上部、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坪岭段和下惠段。该剖面为我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剖面,它以发现恐龙足印、双壳类、腹足类化石及地层出露良好和研究程度较高而著称。
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必须要找到保存有E/K过渡时期的含有恐龙化石的连续地层层序,科学考察证明,位于南雄的E/K界线正是恐龙最后灭绝的地方之一,也是解开恐龙灭绝之谜的世界最佳地点之一。
3.3罗佛寨组
罗佛寨出露世界上公认的古新世(E1)至始新世(E2)早期的标准地层——罗佛寨组,属湖泊相沉积,与下伏白垩系的南雄群呈不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地层中发现了阶齿兽、罗佛寨兽、双锥中兽、分岐湖口兽、粤齿兽等哺乳动物化石及湖口龟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如何大规模繁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4恐龙遗迹化石
下坪地质遗迹保护点可见成窝埋藏于地层中呈原始状态的恐龙蛋化石,目前区内发现的最大一窝恐龙蛋化石有二十九个,是世界上已知同属种中保存最完整、个数最多的一窝,部分恐龙蛋中还保存着未完全孵化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古市枫树岭地质遗迹保护点完整保存着一组南雄鸭嘴龙足迹化石,它活灵活现地记录了恐龙的生活状态,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园区中部水口桥的岩壁上出土的巨型恐龙化石,其中一段肢骨直径就达30厘米,推测恐龙体长约30米,体重大于80吨,属巨形蜥脚龙类恐龙,其体型已超过了著名的北美梁龙,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
这些极其珍稀的恐龙遗迹化石不仅为我们演绎了恐龙的兴衰历史,更诠释了整个地球生命的衍化与发展史。
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以恐龙遗迹化石为主,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是世界上罕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为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灾变事件、古气候变化、恐龙家族的兴衰及灭绝等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1]曹俊,郭建强.四川地质学报.2002 22(3).175-177
[2]高亚峰.地质遗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地质.2005(2).30-33
[3]赵汀,赵逊.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地球学报.2009 309(3).309-324
[4]黄松.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地理学报2006 61(3).227-240
[5]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国土资源情报.2004 (5)8-11
P694[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