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小学 林玉英
寻觅教育途中的美丽风景——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
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小学林玉英
选读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刘可钦校长著的《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想随着刘老师的墨香一同寻觅教育途中的美丽风景,支撑自己的教育信念。当今社会,教师职业倦怠感与日俱增。一直来,我本坚信自己是教育的笃行者,身边三个好姐们陆续改行,唯我坚守教育这片净土。可近些年不知从哪日起,随着压力越来越大,心中的信念支柱也在慢慢倾斜,谈起了教育已没有了当初的幸福感。
《教育其实很美》——书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教师做得有滋有味,从读书、学习,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信赖与尊重。在刘老师娓娓的阐述中,一个又一个管理故事,一则又一则教育案例,延展成了一片片教育的美丽风景,让我沉思,让我陶醉!
本书第二章:“教师如何从一般走向优秀”,刘校长用了三篇文章浓墨重彩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校十余年来坚持每学期送教师一本教育经典书阅读,但在工作中,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上班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因为忙,更无暇动笔记录心得。苦于找不到读书的理由,读书行动一拖再拖。学校要求上交读书心得期限之日,便是老师们争分夺秒促读之时。因以忙为托辞,读书便当成了吃快餐,缺失耐心与作者对话。部分老师虽读了一些书,但仅仅是停留在读过这本书的层面上。书中刘校长如是说:“事实上,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在我看来,读书就像呼吸,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读书就是一种习惯,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阅读时间,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的品位,便可逐渐拥有清、正、雅、和的教师气质。”读着这些话,我汗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香日积月累的浸润,性情逐渐变得温和而又低调。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职业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成为一名爱读书的教师,是我在教育途中寻觅到的一处美丽风景!
在教育中,“爱”是不老的话题,可从教十多、二十年,还能对学生保持一腔鲜活热情的教师应该不多。工作中,我们无法容忍反反复复,挑战教师忍耐极限的孩子;我们无法从容面对那些木讷的、“不听话”的学生,有时甚至会抱怨:我们班上,要是没有“谁和谁”那该多好啊!经年累月,我们的耐心消磨殆尽,原本充满爱心的老师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怨妇。
宽容、仁爱的刘校长始终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她认为恰恰是孩子的独特,他们的并存,才构成了丰富的教育过程,使人们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教育方法。正是这些难教的学生,挑战着我们教育者的耐心与智慧。“最好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如果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好,至少不能让他变得更糟。这就是做教师的底线。”读着书中充满哲理性的话语,一字一句,字字锥心。
文中有个叫拉拉的独特女孩,她尤其不愿意上课。别的孩子在教室,她在校园内到处乱窜。老师说教,家长斥责,她就以哭闹抵抗。最后老师担心,家长无奈。工作繁忙的刘校长在了解情况后,让小女孩走进了自己的会议室,让老师放心的去给其他孩子上课。随后数月,她一步步引导孩子自觉地回归了课堂。当有人质疑:这孩子不影响你的工作吗?刘校长回答说:“帮助她适应学校的生活也是我的工作啊!”
我们校五年级也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他的表现和拉拉相似,课堂上难以自控,常随意走动或离开教室。我很钦佩每一任接纳他的老师在他身上付出的爱心与耐心。说来也奇,这孩子对电器特感兴趣,发现德育室有广播系统,老爱往我们这跑。刚开始,我对他也挺友善,可发现他爱肇事,常趁我们不留神,便把哪个开关给摁了,搞得我们手忙脚乱,没法只好对他下逐客令。读完《静静地等待花开》这个章节时,我脑海自然地浮现出孩子远离我们,闪现出的那丝不安与惊慌的眼神,我内心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中。我折服于刘校长的耐心与爱心,在爱的感召下,我一次次试图主动接近他。一天,我惊喜地发现这个自闭症的孩子因为我的友好向我显露了一缕阳光,一丝笑意,虽然数秒过后他又是满脸的冷漠,不过在这个自闭症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线生机。我惊叹于教育的美丽,因为好的教育是“当春乃发生“的,因而能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效果。
放低自己的声音。书中刘老师一针见血地说“今天学生并不喜欢超大声讲课的老师”,“老师情绪不佳时的高声喊叫,除了让自己生气外,几乎看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当我们讲授重要的知识和要点,想提高声调引起学生重视,你有没有想到可以放缓声速,降低音调,反而会给学生带来静静的、独立思考的空间?”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刘老师的话,让我恍然大悟,给我以警醒:我们的职业病——长期大声教学,导致声带疲乏。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地调整自己的讲话音频,降低音调与学生好好对话呢?
两周前,我用自己的轻柔声音,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轻微变化。二年级的他似乎得了多动症,校园里时常见他捣蛋的身影,一会在车棚旁贴壁走,一会在折学校的树枝……开始厉声斥责过他,现可好,他一见我就跑,没见时调皮的他依然如故。上周五,他又在钻栏杆,被我逮了个正着,没想我不生气,还柔声夸他长得帅,孩子就是孩子,很快就和我约法三章:如果他从现开始每做一件好事,我就奖他一朵红花,集到五朵红花就奖一张绿卡,一次做坏事抵消一张。孩子乐颠颠地走了。这不周一过去,没发现他做坏事,原本见我就躲的他反倒特意找我,说有个高年级的同学在踩花圃。放低声音,亲近学生,这招果然好用。但凡事要有个度平衡,个人认为,温和和适当的严厉是最恰当的教育,温和可以使师生间的心灵靠得更近,严厉则可以让孩子养成自律。
做个不啰嗦的老师。当老师久了,就“好为人师”了,凡事喜欢说教,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口气,把对方当成学生絮絮叨叨了一番。唉——教师的职业病又犯了。
自己没察觉,但去听课,便会发现大多数老师爱重复学生的回答——或感觉内容重要,或表示对学生的奖励,或只是下意识的举动……结果课堂显得拖沓,表述啰嗦、浪费时间。书中说:“当啰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便开始学着不集中精力,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
所以,我们要提炼自身,不断清除自己的语言碎片,做个不啰嗦的老师,让我们发出的指令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真正做个让孩子欣赏的老师,是教育途中寻觅到的又一片美丽风景。
轻轻合上刘老师的《教育其实很美》,我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发生了改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希望,倾我全力,持之以恒,继续寻找教育的大片大片美丽风景。纵然,不能至,心却始终,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