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同全
在现行各版本教材(新鲁科版、新苏教版、新人教版)中,都有关于炭与浓硝酸反应的相关知识,但在不同的版本中对该实验却都未有涉及。在新鲁科版教材中只是提出了: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还能与炭单质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4HNO3(浓)△4NO2↑+CO2↑+2H2O
也未给出实验及操作。
一、原理与分析
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电子构型为[He]2s22p2,处于得电子和失电子的中间位置。在常温下,炭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一些非液态氧化剂容易反应,而与液态氧化剂的反应却要求较高。
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中,需将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后投入到加热至沸腾的浓硝酸中,为二者的反应创造条件。该操作中,有两处加热,一是固体炭的加热,一是液体浓硝酸的加热,操作相对复杂。加热过程中部分浓硝酸会分解,造成大气污染。
反应后,产生红棕色的NO2会污染大气, 产物CO2的检验是本实验成功成功所在。
二、仪器与改装
图1取1支10 mL Y试管,将其一侧在酒精喷灯加热至红热后,用玻璃棒点压出1个凹口部分,注意不要将其点破,用以固定加热固体炭。
如图1所示,用一长镊子取1.0 g炭固体置于加工后的Y试管A处,并固定于铁架台上。再用长胶头滴管将3.0 mL 8 mol·L-1的浓硝酸加于Y试管B处。最后将带有长玻璃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塞紧管口,长玻璃导管的末端伸入到盛有0.2 mol·L-1氢氧化钡浓溶液15 mL的试管中。
三、实验与操作
同时点燃A、B处酒精灯,待A处炭固体红热、B处浓硝酸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轻轻倾斜Y试管(可通过倾斜铁架台来实现),使A处红热的炭滑入沸腾的浓硝酸中。可看到,红热的炭在浓硝酸中燃烧,Y试管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同时盛有氢氧化钡浓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CO2产生,说明炭固体被浓硝酸氧化为CO2。此时发生的反应为
CO2+Ba2++2OH-BaCO3↓+H2O
实验结束后,打开胶管处止水夹,用洗耳球将装置中残留的气体排入小试管中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四、改进后的优点
1.节约试剂
该实验中采用1.0 g炭固体及3.0 mL的浓硝酸即可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现象明显,做到了实验用品的微量化。
2.固、液加热一体化
本实验将炭固体的加热及浓硝酸的加热在一套密闭装置中进行,将二者的反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实验的简约化,且能够防止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NO2对大气的污染。实验结束后注意了残留尾气的吸收,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3.产物验证、尾气吸收一体化
实验中,利用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取代传统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的NO2和CO2,既有利于NO2的充分吸收,又能使CO2的检验效果更加明显,真是一箭双雕。
由此可见,对中学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反应,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科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科主导思想和功能,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