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不需要一下子抓太多,抓到一个点,拎出一张网,就能把很多东西都融进去。
五岁的儿子目前已经有几本自编自画且风格各异的绘本。这些绘本虽然都很幼稚,但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以绘画为基底,使自信心、语言、逻辑等能力网状地成长,也看到了自己这种以点及面的教育方式的成功。
从小圆圈到小蝌蚪
儿子大概不到两岁时,开始喜欢看各种画,还总是拿着笔,颤颤悠悠地跑过来说:“妈妈,画。”我没有任何绘画功底,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比如小鸡小鸭什么的,他看到后一样很高兴,小眼睛亮晶晶的。
见他这样,我想启发他自己去画,即使乱涂一气,那也是孩子的一种创作,但他就是不肯动笔,总是固执地说:“妈妈画。”
有一天,他好不容易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圆圈不圆,在闭合处留有一个小尾巴。我灵机一动,深感这是一个好机会,便拿起笔在他画的圆圈里面描了一个小圆点,并夸张地喊:“宝宝,哎呀,你居然画了一只小蝌蚪!”那天他正好去小河里捕捉过小蝌蚪,对小蝌蚪记忆深刻。他非常激动:“小蝌蚪,我画的小蝌蚪。”他拿着自己的画去给爸爸和奶奶看。
这只小蝌蚪似乎成了孩子绘画的启蒙之光。此后,他疯狂地喜欢上涂涂画画。
很多时候,孩子不爱动笔画画并不表示不喜欢,是因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画不好。此时如果能把握时机,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兴趣之门也就自然打开了。
穷追猛打地问: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孩子越画越爱画,有时候回到家里,赫然看到一副“古怪的东西”,我就问他,这是什么,孩子有时候会跟我讲,当然有很多时候是懒得理我,酷酷地说一句:“不告诉你!”
尽管这样,每次我都锲而不舍,穷追猛打地发挥孩子式的为什么来跟他较量。当然,我之所以坚持问他画的是什么,不仅是想培养他的表达能力,也是真的对他的世界感兴趣——
我:“你画的什么?”
儿子:“小猫,小狗。”
我:“为什么小猫和小狗在一起啊?”
儿子不说话。
我:“他们是好朋友么?”
儿子:“是。”
我:“为什么他们能成好朋友?是因为他们在森林里认识了么?”
我不断地以他的画为基础,做着“胡扯”示范。慢慢地,我再问他,他就主动开始“胡扯”了。
学龄前孩子绘画的特点是先有画后有构思,所以在孩子画完后引导其表述绘画内容,其实就是帮助他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这不仅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循序渐进、从简到难的绘本自创之旅
无字绘本 孩子喜欢画画,我又喜欢收藏,作品自然就多了起来,足够做一个绘本。于是诞生了孩子的第一本自创绘本,取名《儿仅书》。
这本绘本各页内容没有太多关联;名字也是他自己起的,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是“只给孩子看的书”。
孩子能根据自己的作品特点,取这样一个名字,这实际上表明他已经会归纳和提炼了。
模仿绘本 有段时间,他看了绘本书《恐龙有多大》,严重地迷上恐龙,天天照着绘本画各种恐龙。
一次,我看到他的画上有一头驴,觉得画得很像,便惊喜地问他画的是什么。谁知他说是绘本里的一只暴龙。我当时震惊了:你怎么能把恐龙画成一头驴!但嘴上可没这么说。我问他这只龙在做什么,没想到儿子居然流利地说了几句话。我一听,哎呦,这不都是绘本里的故事内容吗?他全记住了。
回头一看,其他页他也画了几张。我干脆说,咱们做绘本吧!于是儿子把已经画好的画拿出来,他一页一页地说, 我一页一页严格按照他说的去写。我俩就这么完成了他的第二部模仿绘本《龙上下走》。
这不仅仅是复习故事内容,在回忆和复述的过程中,儿子的记忆力、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也都大大地提高了。
自创绘本 前段时间,儿子看了一本昆虫科普书,碰巧电视里的动物频道播放的都是有关昆虫的内容,就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经常跟我讲各种昆虫的趣事。
“哇,你都成为昆虫专家了。不如编一个有关昆虫的绘本。”我向他提议。儿子一听,果然来了兴趣,拿过笔就要画。
“以前,你都是先画再讲故事,这次可不可以先把故事想好,然后根据故事的情景来画呢?”我又给他出主意。儿子觉得这种做法很新奇,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从目前的几张和他编的故事来说,极其幼稚甚至有点粗俗,比如独角仙放屁了什么的。然而我还是很欣喜,毕竟这已经过渡到原创了。而且儿子说要坚持画下去,目标是60页!
这已经开启了创作模式。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各项能力都要启动。还有什么比孩子独立创作更高境界的吗?
立体绘本 不久前,儿子看了《咕噜咕噜美人鱼》,回来要求写口述日记。为了帮助孩子回忆,我就想干脆来个立体配套。我买来轻陶土,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于是,大小美人鱼就这么问世了。
就这样,手工也轻而易举地收入网中。
我还遐想了下,未来学了英语,就先加点英文,逐渐从中英文对照过渡到英语绘本——英语也自然而然地串到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