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言】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换句话说,议论文就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同学们首先要找出文中的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同时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从而保证更有效地答题。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不阅读的中国人
□孟莎美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躡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了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电话上(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了一种满足的安宁。
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吵到了身边乘客宁静的阅读。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的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但我只是担心,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选自《西宁晚报》2013年6月3日)
1.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方法可分为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它们各自的形式都不一样,同学们需要结合文意进行具体分析。如文章第二段中就对德国乘客与中国乘客的读书方面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了德国人好读书的习惯。这里运用的就是对比论证法,同学们只要从这点入笔分析即可。
2.品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题目,同学们要结合文章论述的要点及具体语境作答,切忌望文生义。
3.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解题思路:这种题一般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这相当于写一篇很短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可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