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玲
(安图县农村水利管理总站吉林安图133600)
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吉林省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赵秀玲
(安图县农村水利管理总站吉林安图133600)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根据诺瑟姆曲线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目前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处于从中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小城镇发展陆续提出了“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小城镇;建设
一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是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数据显示,全省427个建制县中仅71个建制县镇区人口超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省有70%以上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不足3万人,有70%的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不足4 000人。《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10耀20万人以上县城达到20个,5万人以上小城镇达到10个以上。着力发展2耀5万人口的小城镇,突出培育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是未来吉林省县域城镇规模建设的趋势。
二是小城镇成为流动人口新聚集地,是农民向市民转化的核心。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通过县域经济每年向小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近5万人。
一是小城镇建设是平衡城乡二元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小城镇发展,作为城乡间发展的缓冲带与枢纽,可以缓解城乡二元发展不平衡,可以解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促进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平衡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合理配置。
二是小城镇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助推动力,小城镇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特色产业的升级作为支撑,把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新型工业化战略,全面提升一、三产业的发展潜力,现代农业化发展加速二、三产业升级,解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的同时,注重培养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吉林省小城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根据各地区不同特色,分别培育发展以多种类型特色产业支撑的小城镇,诸如:以榆树市五棵树镇、永吉县岔路河镇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型小城镇;以磐石市明城镇、前郭县长山镇等为代表的工业主导型小城镇;以梅河口市山城镇、抚松县万良镇等为代表的商贸流通型小城镇;以抚松县松江河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等为代表的旅游开发型小城镇;以长春英俊镇、松原市长山镇和延吉市朝阳川镇等为代表的卫星型小城镇、沿边境的口岸镇和民族镇等。
三是小城镇建设是拉动内需促进投资的强大引擎,也是促进内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小城镇建设,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投入,都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还可以开发农村市场,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培育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小区域经济中心。双阳区奢岭街道重新制定了总体规划,引进国信集团乡村都市、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重点建设文化印刷产业、机械装备制造、能源燃气、现代都市农业四大产业园区,打造教育产业、生态家园、康体休闲、绿色菜园四大服务区,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原则。充分重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确保城镇布局的科学性、前瞻性。考虑到经济发展与人口布局与城镇发展的关系,重视城镇承载能力的合理规划。
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城镇规模扩大、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城市建设,贯彻落实“美丽中国”的核心内涵,节能、低碳、环保应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原则。通过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来破除身份带来的农民不能真正市民化的制度障碍。通过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政策,解决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问题,通过开发土地流转新型模式,使小城镇居民摆脱“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两难状态,实现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的分离,促进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原则。吉林省小城镇产业发展资源消耗与收益不成比例,产业带动系数相对较低,小城镇产业趋同化严重,核心竞争力弱,经济聚集效应低,地区内产业链结构不完善,辐射范围有限。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业与人口聚集效应的发展趋势,破除新型小城镇建设功能单一化的弊端,注意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园区城区化,把产业园区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空间发展,合理利用土地,避免造成交通与用地成本的增加,为小城镇增加就业吸纳人口创造条件。
1004-7026(2016)11-0046-01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1.031
赵秀玲,经济师,安图县农村水利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