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 蓉
读思写:语文教师“三件宝”
文/向 蓉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要提升教师语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广泛地读,深入地思,不停地写。
大声朗读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语感,从文字里得到美的熏陶,并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文章的感悟力。诵读应选择合适的文本,除小学课本里的部分选文外,还应选择一些美文,比如薛瑞萍老师编写的《日有所诵》、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古文100篇》、清代车万育编写的《声律启蒙》等书籍。
中国古时就有“晨读暮诵”读书要求,据《朗读手册》里载入的调查研究表明,每次诵读时间为15分钟左右最为适宜。坚持诵读,培养过硬的朗读水平,是提升语文教师素养的一项重要途径。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一次讲座中谈到,每个语文教师,每天都应该大声诵读15-30分钟。当老师能把文章读得绘声绘色,读得声情并茂时,一定能打动学生,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课堂。
朗读还有利于备课,于永正老师说他备课时,首先要把文章读上好几遍,读到三五遍之后,教学的大概思路就出来了,再读几遍,教学的环节就基本有眉目了。难怪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就得做个诵读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课堂激情飞扬、精彩纷呈、富有吸引力,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摄入,而这些信息就来自于广泛阅读。语文教师的阅读涉猎范围要广,不要只盯着课本,只盯着学科专业知识,只盯着教学杂志,而要大量地阅读各学科各领域的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中,提升自我素质,很自然地就提升了驾驭课堂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
《亲近母语》的主编薛瑞萍老师,在布置学生阅读作业时,总是首先阅读推荐书目,并且记下所读时间,用亲身的阅读体验告诉家长、孩子。教师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拓宽语文课堂的知识广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与孩子一起阅读“童书”,成为孩子阅读的先行者、引路人,在浩瀚书海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无数成功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经常把读过的书中精彩片段与孩子们分享,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与孩子们一起读了几百本儿童书籍,国外的包括《彩乌鸦系列》《儿童国际大奖》图书系列,国内的包括曹文轩、沈石溪、黄倍佳、杨红樱等作家的书,师生共读,增加了情感的交流,带动了班级阅读,孩子们在激情飞跃的文字中,学习兴趣十足,课堂效率自然提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常常进行教学反思,不要因为做惯了就是做对了。赫拉克利特说得好,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教学是一种永远不会重复的工作,即使教同一篇课文,但面对不同的孩子,课堂也不能简单复制。教学也应该每日“三省吾身”。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新教育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更是开办“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还不能成为名师的话,可以向他索赔。当然,反思不能只在数量和形式上进行简单的堆砌,而必须洞彻事理,专精覃思。
思在于心,而不是迫于规定完成任务 笔者多年前认识一位数学老师,每次上完课后,总会静静地坐着,有时紧锁眉头,有时冥思沉想。那时还不懂得什么是教学反思,也没有动笔把她的反思记录下来,但她把教学后“思考”的习惯让她受益无穷,她的课总是让人觉得轻松简单、实效性高,学生不用课后完成作业,就能把数学学得非常好。这种反思就是因为根植于内心对教育的热爱,才使得反思更有成效。
思在于法,而不是散点凌乱地叠加数量 反思应该有主题,有系统地进行。比如:要研究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就应该有目的地在教学不同内容时,观察学生状态,然后分析教学中有效与无效的原因,进而在教学中作出调整,这就是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之外,还要善于“下水写”。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要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就得笔耕不辍。
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很困惑,他阅读教学课上得生动,上得精彩,可为什么学生的习作能力就是提不高呢?
在一次全国语文研讨活动中,有位老师曾向窦桂梅老师提问:“怎样提高学生习作?”窦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回去跟着学生一起写上二十篇下水作文。”小学名师管建刚老师,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作者开始的。中学名师李振西老师也是这样的,他每次上习作课,都会跟学生一起动笔,在习作点评课时,他的习作分享就成了孩子们最为热心的看点。写下水作文其实就是以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而在分享教师的作品中,又让孩子们从成人的角度习得了作文的构思,习得了作文的选材,习得了作文的遣词造句……
每次习作课,笔者也曾先动笔写,按习作要求思考该怎样选材、怎么谋篇、怎样安排文章详略、怎样描写文章细节,深切体会到学生习作的酸甜苦辣,也从中体会到,要积累习作素材,就得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这样把自我的感受、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学习模仿是习作最重要的方法,常写就要去寻找文道,也就是写作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很好地去发掘文本中那蕴含的章法。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就从阅读本位,上了一堂精彩的欣赏课;又从习作本位,上了一堂精彩的练笔课。教学目标不同,课堂的训练着力点就不一样,相信时常动笔,时常与孩子们一起写,你的课堂教学关注点定位就会更准确,课堂教学胜任力就能很好地提升。
教师不仅仅要跟着孩子写下水作文,自己也应该做一名写作者,教师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可以记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做自己的作者。自从要求孩子们写日记起,笔者也坚持写日志,用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几年来,几百篇博客日志留下了自己岁月的足迹,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当回味那些岁月时,一种幸福溢满心头。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就得做一名终生学习的老师。读书让人的眼界开阔起来,思索让人的思想深刻起来,写作让人的生活丰富起来,学习让人的精神饱满起来。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洋溢着生命力的人,他的课堂一定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不会低。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