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6-04-13 04:14张小辉孟广波礼广成
关键词:实训转型中心

张小辉,孟广波, 礼广成

(沈阳工程学院 工程实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的思考

张小辉,孟广波, 礼广成

(沈阳工程学院 工程实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

在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沈阳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 “一二三四五”中心发展建设思路,构建了“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递进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训体系,积极准备建设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省内一流的工程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转型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训中心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2015年11月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三部委《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同月19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标志辽宁省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正式进入建设周期[1]。

2016年初,沈阳工程学院作为辽宁省首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按照《实施意见》和《试点通知》文件精神,为了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开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组建了工程实训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校内公共实习实训类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训练,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中心现有实训教师29人,实训车间、实训室、微机室等训练场所40多间,共计5 000余平方米,机加、电工、电子等实训仪器设备150余台套,总值达1 000余万元,年实训学生可达3 000多人,是学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师资力量,扩大实训场地,提升实训环境,扩充实训项目。

一、中心建设思路

按照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沈阳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发展建设思路。“一”是指实现一个目标。工程实训中心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以创建省内高校一流工程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为建设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训练空间,凝炼中心特色,提升训练水平。“二”是指加强两个建设,即加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和工程生态系统建设。学校转型发展要求师资队伍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中心加强“三士”与“三师”相融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中心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校企文化”,使学生实践训练环境真正向工程生产实际场景转变。“三”是指完善三个训练平台,即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结合中心实践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建设好机械制造实训、电气工程实训和电子工艺实训三个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四”是指构建四个层次,即学生实训项目按照“工程认知实训、工程基础实训、工程综合实训、工程创新实训”四个层次进行分类,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开展层次不同的动手实践训练。“五”是指做好五个结合,即实践训练技术与理论知识相互渗透的训理结合;实践训练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互反哺的训研结合;实践训练平台与产品生产过程相衔接的训产结合;实践训练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训创结合;实践训练内容融合职业技能竞赛实战的训赛结合。

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学校要转型发展,教师应最先转型。所以,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师资队伍转型建设。中心应该按照“知识多、能力强、素质高、一专多能”的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外聘”等措施,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三师”(讲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的,“三士”与“三师”相融合的“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工程技术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2]。

中心在现有实训教师队伍基础上,还应重点建设好“三支队伍”。第一支队伍为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团队,主要是提升教师的工程训练指导能力。第二支队伍为创新竞赛培训教师团队,主要是提升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创新能力。第三支队伍为教学产品研发教师团队,主要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团队的服务能力。三支教师团队的转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实训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实训教学队伍素质。

三、工程生态系统建设

转型发展,要求优化建设和完善中心内部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和安全环境,建成“工程真实、产品研发、学习训练、竞赛实战”等适宜师生成长、具有工程文化氛围的“生态系统”。

根据学校地方应用型院校的特点,中心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校企文化”,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3],重点建设和完善四大环境。“内部环境”,重点建设或完善实训室简介、展厨展柜、样品展品、教学挂图、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人文环境”,重点建设或完善工程实训中心简介廊、安全教育认知廊、古今中外名人廊、学生科技创新廊、学生工训照片廊、中心视频片和宣传册等;“信息环境”,重点建设或完善工程实训中心网站、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可视化教学现场、门禁控制系统、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安全环境”,重点建设或完善工程实训中心楼层平面导向图、安全监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安全逃生标识、消防器材使用标识等。

四、建立工程实训体系

面向在校四个年级学生,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递进式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体系,实训内容覆盖认知型、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4],多种模块组合,划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训练阶段,对学生进行螺旋式上升知识层次和递进式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1.构建实训项目层次

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递进式的训练内容组合。

(1)第一层次为工程认知实训,该层次内容主要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了解工业发展进程、机械制造发展史;对制造工程与装备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控制与仪器仪表等有所认知;了解传统和现代机械制造的常用设备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工电子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第二层次为工程基础实训,该层次主要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取工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基础训练、电工操作实训、电子工艺设计训练三部分。机械基础实训主要有以下模块: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钳工、拆装、铸造、锻造、焊接、钣金、热处理、冲压、气焊、气保焊、氩弧焊、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激光雕刻、3D打印、数控软件和创新专项(雕刻机、快速成型、激光切割)。电工操作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安全用电及工具使用、低压电器与电机控制、低压照明与动力回路、二次接线与继电保护回路、电缆施工与测试、电机检修与测试、变压器检修与测试、断路器检修与测试、变电站设备检修与调试、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低压配电系统综合故障检修与测试。电子工艺实训模块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测试、焊接技术、电路原理、电路组装、电路测量与调试、电路故障查询与排除、印制电路板设计、印制电路板制作、表面贴装技术、EDA软件应用、PROTEL软件应用等。

(3)第三个层次为工程综合实训,该层次主要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以大工程为背景,运用单元工程知识,进行广义的“制造”工程训练。该层次实训将现代工程CAD/CAE/CAM、激光加工、数字化制造、电路板设计和制造等先进工程实训引入实训过程。通过模拟生产环境,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单元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集成思维、综合思维及相应的工程应用能力。该层次将进行装配训练、过程系统工程训练、现代控制技术、MPS系统、SMT&PCB技术、三维测量技术、逆向工程、质量检测等内容的综合工程训练。

(4)第四个层次为工程创新实训,该层次主要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开设。通过产品(作品)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创新训练、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科技制作与竞赛等部分。基础创新训练分为传统与现代训练,即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研究、设计、加工、装配一个小作品(或小产品),在训练中倡导多工种融合。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侧重于创新理论与能力的培养,强调作品的完整性、创意性,技术上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多种工艺相结合。

2.搭建实训平台模块

中心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情况,侧重建设机械制造实训、电气工程实训和电子工艺实训三大工程实践训练平台,用以改善中心工程实训环境,提升中心工程实训水平。

(1)增加铸造、锻造、热处理、冲压、气焊、气保焊、氩弧焊、磨削、钣金等常规训练项目;添置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成型、3D打印、激光雕刻等先进设备,提升常规训练项目水平;配置中频熔炼炉、震动造型机、消失模铸造系统、压铸机、不锈钢造型台、中频加热炉等;购置用计算机系统控制的热处理加热炉、高频热处理炉、超音频热处理炉等;建立显微组织观察的公共界面和计算机控制的CCD系统等;引进先进的材料成形技术,保证足够的材料成形内涵,建设真空烧结、超声加工、功能材料等训练项目;建立体现现代技术的制造工艺系统,加强数字化制造训练;建设创新编程室、计算机仿真、贴片生产线、软PLC与气动、回流焊接等训练项目;提升柔性制造、PLC等训练项目。

(2)增设电工电子综合实训装置,提升学生电工电子线路实训功能。建设低压配电系统,购置220V、380V低压配电系统装置,增开低压配电系统装配、检修与测试训练项目;增设传感器综合实训装置,增加学生传感器测试技术技能训练项目;增开电子设计软件完成电子电路系统设计仿真训练项目。

(3)模拟企业环境,引进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校产融合,与企业联合共同建设机加工生产链和电子装配生产线。

五、结 语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发展建设思路和建立的“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递进式”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体系,能够反映学生工程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质,适合学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在省内高校工程实训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崔国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该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13-217.

[2]栾好利.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18-222.

[3]张玉洲,鲁璇璇.论高校工程实训中心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136-138.

[4]高联学,贾荣丛.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转型升级的认识与实践——以滨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197-198.

(责任编辑 祁 刚 校对 伯 灵)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ZHANG Xiao-hui,MENG Guang-bo,LI Guang-cheng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spirit and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oposes the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deas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builds a “phased,multi-level,modularity,progressive type”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and makes great efforts to construct a first-class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2016-04-25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立项课题(GHYB160003)

张小辉(1972-),男,吉林乾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腐蚀机理、热力设备磨损腐蚀防护控制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6.04.020

G642.45

A

1672-9617(2016)04-0536-04

猜你喜欢
实训转型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转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