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八宝“盂兰会”河灯节习俗及其功能探析

2016-04-12 23:54蔡世保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八宝习俗功能

蔡世保

(云南文山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文山 663000)



广南八宝“盂兰会”河灯节习俗及其功能探析

蔡世保

(云南文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广南八宝河灯节又称“盂兰会”,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日(旧历七月的最后一天)在壮族聚居的壮乡八宝,流传着几百年放河灯,祭祀河神的传统习俗。民众祈求神灵保佑、施孤安魂,盼望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八宝河灯节主要的仪式有:制灯、颂灯、接灯、放灯、抢灯,民歌对唱等几个仪式。本文主要探索八宝河灯节的习俗及其功能。

关键词:八宝;河灯节;习俗;功能

一、引言

八宝镇位于文山州东北部,广南县东南部。在八宝境内有大小河流25条,八宝河从木美湖出水,由南向北流。在美丽的八宝河畔,有一坐历史悠久的观音寺。八宝的水孕育了八宝的水文化,八宝是水文化和八宝观音寺结合就形成了八宝“盂兰会”河灯节,八宝人民在每年的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来到八宝镇参加河灯节。本文主要探讨八宝河灯节的习俗及其功能。

二、八宝河灯仪式习俗

八宝河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其中施孤仪式是紧接着接灯灯仪式后和其它几项仪式同时进行。

(一)诵经仪式

由八宝观音寺中的九位居士对着三盏头灯,为在八宝死亡以及八宝人在外地死亡,特别是被水溺死的亡灵诵经。诵的经文主要是《地藏经》、《起生经》、《回生经》等。目的是让各位孤魂野鬼借此机会投胎转世。八宝村民认为,没有儿女的夫妻,如能抢到头灯,放置于床下或是供桌上,来年就会有孩子。通过诵经这一过程,对于居士们而言,可以使得经德圆满。同时又让河灯附上了佛法的力量。

(二)接灯仪式

下午六点,八宝镇10余支接灯队伍,主要以舞龙、民间舞蹈为主。队伍最前面的是鼓锣队,后面是一对童男童女,还有三个青年男子。(童男童女主要任务就是接荷花灯,而三个男子则是接三盏头灯。)敲锣打鼓地来到观音寺后,由观音寺中的李运详居士把经过诵经的河灯交接给童男童女。观音寺的韦德兴、李运详、钟秀群、吴瑞华三位居士带领着手捧河灯的童男童女,后跟10余支接灯队,以各种文艺表演队,载歌载舞巡演着向风雨桥走去。

(三)施孤仪式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间把祭品施舍给阴间的孤魂饿鬼。传说整个七月,阴府的地狱大门开放,地狱里的孤魂饿鬼终于可以走出挨饥忍饿、惨遭折磨的地府,来到人间享受香火。

八宝河灯节施孤仪式主要是由八宝观音寺的居士举行。时间是当观音寺把河灯正式交给童男童女后,留下居士们举行施孤仪式。观音寺的居士设一张简单的经坛,上面放着三碗米饭;三个碟子,碟子中放着水果、糖果等;两杯酒;两只大碗,一只大碗装着水,另外一只碗中放着米,一个香炉,香炉插上三柱香;摆上木鱼、磬;此次由五位男居士在此诵经施孤。不远处,三位女居士在面前摆放着很多纸钱、两个火盆,一把簸箕,簸箕上面摆上了做熟了的菜,四周放上空的碗和筷子。

摆好所有用具后,罗廷宽、蒙义奎、蒙礼雄、黄祖恒四位男居士开始诵经,女居士开始烧纸钱。当经文念到有甘露浆的时候两位男居士就站起来,一个人端上摆在经坛上的米碗,另外一个则端起摆在经坛上的水碗,围绕着台子,一边撒水和米,口里念道:“一撒甘露浆,投放往西方;再撒甘露粮,投放往西方。”经文总体意思是:孤魂野鬼,今天给你们布斋,吃饱喝足,随着河灯去西方极乐世界投胎去吧。

(四)开灯仪式

接头灯至风雨桥,由观音庙居士念《盂兰会期放灯文》经文。灯文如下:

尊敬的各界人士们,您们好!

根据我们八宝民间民族风俗。一年一小会、三年一大会的盂兰河灯节会期,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八宝地区的众姓合会、焚香秉烛,设供修斋,恭祝地藏王菩萨圣诞之期。今时宜初秋,时定福熟,暖朵初开,白玉之花,玩树挂黄金之缕,气象更新,八宝地区众姓合会人等,竭诚致敬,玉皇大帝,三教圣人,四圣夫子,诸佛群先,列圣万灵,共舒明慧,普照洞鉴凡情,恃以世风,日峰洛义,士农工商、四关男女、智愚维全八德伦常之丧失,劫定之降临,刀兵水火,遣于它方,更无冰雹旱涝虫蝗之灾害,适值初秋,正逢盂兰圣诞,举设醮典投诚以求免劫,使八宝地区合境宁域,今已经经懺圆诵,风和日丽,风清俗美,阴阳两泰,善果阖成,惶恐之至,瑾表以闻。

念经结束,由竹筏载着三盏头灯和穿民族服装的歌手唱山歌,从风雨桥缓慢地滑行至新桥下指定的放灯地点,在住持人宣布鸣炮后,正式开始放河灯。

(五)抢灯仪式

抢河灯是八宝河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对于抢河灯的实际意义,从民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抢了河灯家中供,福星高照喜临门,来年生个小宝宝。”。

为什么要抢河灯?古代生男孩称为“添丁”,“丁”在《辞海》里的释义是:人口,男称丁女称口。所以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是代表光明;二是灯火蕴涵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意;三是灯成了人丁兴旺的象征物。上灯就明显带有上丁、添丁的意思。因此灯和丁的文化习俗在八宝人民民间也广为影响。认为只要抢到每年的头灯,家中就能添丁,因此,在河灯节这一天,没有男孩的家庭就成为抢河灯的主力。

当三盏头灯穿过新桥,青年小伙子们就不顾一切,跳入河中去抢头灯。抢到头灯的家庭,拿背带像背小孩一样,将灯背回家中,放于已婚青年床下,期望早日生子。

(六)民歌对唱

山歌是民间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虽然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部分壮族青年男女外出打工,学习山歌的热情不断消失,但在壮族地区这一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唱首山歌用来表达青年人的男女之情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放灯完毕后,由周边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山歌队,在八宝河边开始了山歌对唱。

(七)自由放河灯

前来参加河灯节的来宾、游客,除了部分是要准备抢头灯的外,大部分民众是为了悼念亡灵,了却自己的心愿。小部分是来超度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八点左右上万盏河灯载着各种愿望顺着八宝河而下。

三、河灯节的民俗功能

(一)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民族内聚力,是使民族成员聚集到一起的力量。这与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中的四个“共同”之一,即“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有紧密的关系。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接触时,通过对语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异同程度的观察就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认同”或“认异”,这样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民族自我意识。

八宝河灯节把八宝境内的各个民族聚集在八宝河边,各个民族同胞在八宝河边互相接触时不断对河灯节这一节日习俗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认同”。大家都“认同”八宝河边放河灯目的为亡灵祈祷,为八宝河的水亮、水好而祈福,为了八宝山青水秀,为了家人及八宝幸福安康。由此进一步形成了八宝的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二)家庭梦想体现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家庭梦想,家庭有子女的要求家庭幸福安康。家庭没有子女的都希望有子女。中国家庭都有一个传统家庭梦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的千方百计想得到一个后。哪怕是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贾仁这样对自己和家人吝啬的都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儿子。儿子承载了家庭的梦想。

八宝民间流传着这么一首山歌:“七月三十盂兰会,和你吊手街上行,你看两岸嚣声闹,万人正看放河灯,抢了河灯家中挂,福星高照喜临门,来年生过小宝宝,难忘今宵抢河灯。”中有一句就是:“抢了河灯家中挂,福星高照喜临门,来年生过小宝宝”最好的体现了,河灯特别是头灯代表了八宝民间人民的圆子女梦的梦想。

部分方言中“灯”与“丁”同音,上灯意为“添丁”。所以,在八宝河灯节中抢到头灯也预示着“添丁”的希望。

(三)民俗旅游体现

民俗旅游是指对那些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形式。旅游的目的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参与到活动中,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并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民俗文化就成了旅游的灵魂。有了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厚重积淀,旅游才有了持久的生命力。从正热的旅游资源来看,具有欣赏和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或者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都具备风格各异的民居、交通工具以及浓郁的民族风俗,多彩的民族手工艺品。

八宝河灯节虽然是以节日习俗的模式出现。但是从人们亲自做河灯,参与猜灯谜和抢河灯都充分展现了民俗旅游中的参与性。能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并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八宝河灯节源起是民间自发组织自发流传的节日,与广大八宝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凝聚着八宝民族的精神和情感。而举办八宝河灯节增强了八宝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增进了民族自豪感,不仅营造出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节日氛围,而且八宝民众的参与又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尊敬老人的另外一种体现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意思是学校要重视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去教育学生。少者行路时遇见头发花白的老人,不论相识与否,应帮助老人携带背负头顶之物。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即不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还应尊敬别人家的老人。

八宝河灯节“施孤”是对已故孤寡老人进行的祭祀,是一种善心的外在表现。不能简单地将它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俗习惯,好就好在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八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施孤”习俗也折射出八宝人骨子里的和谐朴素、厚德善良。

四、结语

八宝放河灯节是流传了几百年的放河灯,祭河神的传统习俗,。通过点燃的纸灯放在八宝河上,让其

顺水漂走用它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的祝福,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对没有子女的家庭的美好祝愿。通过举办八宝河灯节来提高八宝人民的凝聚力,挖掘八宝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由此丰富八宝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文山学院民俗课题调查组.广南八宝“盂兰会”河灯节调查报告[R].文山学院,2015.

[2]骆承烈.节日民俗故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3]邹珺.漂泊的历史记忆--凤凰县河灯习俗的变迁[J].大家,2011,09.

[4]陈玉香.资源县河灯歌节的文化传承及价值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程正柏.资源河灯节:万盏河灯漂资江[J].当代广西,2008,19.

[6]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

作者简介:蔡世保,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138-02

猜你喜欢
八宝习俗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养生八宝
遥感地质在祁连县八宝镇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八宝风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