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6-04-12 15:59:55李齐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史教学方式

李齐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李齐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现代文学课程是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全国高校大幅度地扩招、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办学理念的变化等新情况的出现,现代文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主要针对新情况下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国民文化素养;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行性

20世纪中期,现代文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中文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由于其具备现代性、政治性、革命性的鲜活特征吸引了一大批学者。随着近20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普遍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对现代文学的学习兴趣陡然下降,阅读变成了一件陈旧的服饰,现代文学遭遇到冷遇。必然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招生数目减少,学生文学修养下降,不仅带文学审美能力的缺失,而且人文情怀也出现淡漠的情景。面对此景,不仅要积极的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更要切合学生普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现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知识培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理论性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上,达成了教学以“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为主要任务的共识,这里所谓的“淡化”不是完全避开文学史的讲授,而是将文学史作为次要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只有依托历史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在文学史的教学上,应当坚持“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所谓的“以点带面”指的是以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为中心,用历史将作家、作品和流派串联起来,换句话来说,就是在教学中以作家、作品和流派为主,以历史梳理为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文学现象、概念结合到文学作家作品当中进行教学,个别重要的历史转折事件可进行专门的讲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历史地位和贡献,从而将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串联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的文学史的体系。在进行作家以及其作品的分析时,要结合到实际的历史发展,以风格分析为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文学教学落实到实际的文本当中,既突出了文本的分析,也达成了学习文学史内容的目的[1]26-29。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明白部分文学现象、文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现象的了解,明白其中的内在联系,掌握更深层次文学发展规律。经过学生自主对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不光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意蕴、艺术特点进行阐述分析,还要保证教学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即文学的深刻性),从而使文学艺术贯穿整个文学史,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学史体系。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还应当注重其学术性,而实际教学当中学术性主要体现在:要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分析能力。在现当代文学教学当中,适当引入外国文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背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不一定要一成不变,应当进行内容重要程度的划分,重点讲一些专题性的文学现象,把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把不同的批评标准和研究方法告诉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注重文本回归,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现当代文学教学,应当注重回归文学本体,加强文学语言、文学现象、文学审美等文学本体因素的分析与传授,从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现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相比,虽然缺乏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学之美,但是也不能忽略文学分析,尤其是对具有现代特征的审美分析。在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要将现当代文学讲成文化史、思想史,更加不能在教学课堂进行新理论试验。文学教学当中,要保证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不光能够在教学当中学习到文学知识,还能培养自身的分析、想象能力。

现当代文学教学应当包括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重心。而这就要求教学要回到文本,通过对文字的反复品味,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感受,从而了解作品的真正思想。要实现这些目的,只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授课,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让学生体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感人魅力、纯正的文学趣味。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审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热情。

三、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文学的作用不只是增强人的文化素养,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引人向善。如今,以文学来实现精神拯救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治愈方式。人文精神是“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格、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着,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现当代文学教学应改变“单一的文学史知识点的记忆,或者生吞活剥地对文学作品思想艺术的解读,而突出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铸造,人文教育的典范性人格案例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挖掘。”[2]104-106现当代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作者精神、思想的结晶,所以它反映的是作者对人情、人性的感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具象化。所以,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当中,不能只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作品当中的思想、情怀以及文学魅力。

四、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除了内容的改革,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改革过后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和课堂互动,其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当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与引导,实现课堂学习的目标化、步骤化。而实际当中,主要是采取课前布置作业或者阅读任务、提出一些可以引入教学课题的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课堂当中,老师要注重学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和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当中难理解,或者理解有分歧部分,而老师在整个讨论过程当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应当进行内容的总结,补充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内容,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化。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活跃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在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所以逐渐养成了对不同意见进行批判的精神,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3]102-124。

在文学课上,许多教师都对授课的方式进行了改变。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时,首先对鲁迅的家庭背景、学习历程和主要的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再提出“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创造这样一个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从阿Q精神上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后再自行组合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虽然部分比较浅显且出现偏差,但是总体情况较好,都是由学生自主讨论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氛围的营造、自主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好处。

[1] 张伯存, 王冬梅. 文本细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J]. 枣庄学院学报, 2014, 31(3).

[2] 丁明秀.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2(1).

[3] 于宁志.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 28(3).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6-10-26

李齐鑫 (1979-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G642;I206-4

A

1671-8127(2016)06-0116-02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文学史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江汉论坛(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0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