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春红,朱静然
(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浅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高等教育哲学“人本论”的视角
鲍春红,朱静然
(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050018)
根据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人本论”,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解析为: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为:德教为先,育人为本;加强科学文化制度建设;健全大学校园文化育人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本论;高等教育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潮流.高等教育承担起了培养未来人才的重担,而培养更高素质和能力的人才需要明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即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自从高等教育哲学诞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的探讨就出现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和“政治论”[1],张洪志的“道德论”[2],周光迅的“智慧论”[3]以及张楚廷的“生命论”[4]12(人本论).“人本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这种特殊生命的活力,高等教育是这种活力的进一步腾升和上扬”[5].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人本论”思想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当今进行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本文从高等教育哲学“人本论”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楚廷在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中,主要关注“教育是什么”“人是什么”和“让人成为人的教育”等高等教育最根本的问题[4]18-28.研究教育从“人”开始,体现了从教育内部去考察事物的方法,有助于从最根本上探讨教育的本体价值.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是人们为了满足求知的简单需要而创立的,所以,教育是源于人、为了人、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纽曼说:“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那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所大学要有学生.”[6]
大学是由一群具有高深学问、社会责任感,传播和发展高深学问的师生组成,大学的组成人员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大学具有关怀人类和社会,引领科技进步的天性,因此,大学的社会使命和政治使命不是外附的,而是大学的天性.但是大学的社会使命和政治使命是以“人”为中介的.大学现实功用都是大学通过人才的培养进而实现外向辐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的发展就呈现相应的特征.如果大学不注重人才培养,而是忽略人的特性,将大学的重点和目的转向服务社会,则会出现主次颠倒,违背大学的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规律.而且,社会是人创造出来,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会有社会的存在,而不是因为有了社会的存在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教育是以人类个性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成长欲求和个体已有的发展机制为依托,去追求完美的身心和健康的个性这个最终目标[7].”高等教育不应当把人培养成为社会的工具,不应使人被工具的枷锁控制[8].所以,高等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只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探索高深学问的功能,才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将教育的功能辐射到社会、国家乃至人类.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大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有之义,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指向.
(1)大学生全面发展之个性发展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题中之义.个性的获得,有先天生成的,也有后天养成的.何为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指按照大学生的个性特质,充分利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自身的潜力,使其实现自身的发展.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承认人的差异性的存在,在尊重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是有自主性和意识的群体,应努力实现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进而达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意识开始觉醒,大学生纷纷要求实现自身的个性,发挥特长,按照自身的特质进行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成就自我.假如是个别的学校采取同归化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要求,只会使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损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大学生全面发展之综合素质发展
张楚廷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并不在于“全面”二字,而是人独立个性的自由发展[4]53.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德智体美方面都能实现最好地发展,而是在其个性发展基础上,一部分素质高,其他素质方面的发展属于正常范围即可.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均衡且高水平地发展,而是在尊重个性差异性的基础上,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正常地发展.由于大学生自身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在充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自由的前提下,其他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会不自觉地习得.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针对扼杀学生的个性的一个纠正,但是学校不应该为了素质教育而强制地发展学生的素质,而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
(3)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和谐发展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强调的是单向的发展,而人具有社会属性,大学生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还应包括个性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个体个性的发展必然使得个体在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中各项指标不一,同时,综合素质的发展又有利于在个性得到张扬的情况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协同发展.因此,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应在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的同时,吸取他人的经验,增强自身的阅历和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1)德教为先,育人为本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高级人才并不一定是合格人才.很多大学生身上的缺点,是高校德育过程缺失造成的.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技术和专业知识再高超如果没有更好的道德作底蕴,也只能是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人才.中国历来就重视德育的教育,有“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的道德传统.在现代社会,德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教育兴国,就必须实施德教为先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进而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一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
(2)加强科学文化制度建设
大学自建成伊始,就具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职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需要.要想培养具有高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就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和健全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内容、目标、程序;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第二,为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成立课外科技和创业中心,增强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创设技能培训中心、社团组织和勤工俭学服务中心,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载体.第三,注重大学生个性教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式;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对其个性品质做出客观评价,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予引导.第四,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的教育模式.第一课堂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底蕴;第二课堂注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熏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课堂相互配合和补充,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共同发展.
(3)健全大学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校园文化包括大学生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等校园精神,以及大学的规章制度、校园环境等.这些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理念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成才与德育的关系,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其次,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校园文化的共建意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团体活动来形成好的校园文化,同时在校风、校训等熏陶下,形成大学生自我约束的良好校园氛围.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歌唱比赛、报告会、参观历史博物馆、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孤独挫败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变化发展之迅速,使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发展不健康,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好的个性品质,增强抗压能力和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应当做到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机制,形成课内和课外,教育和自助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具体应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利用校报、电视和广播等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意义的宣传,形成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参加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锻炼身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建立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进行测评,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资料库,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对学生的个人问题、就业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行电话和座谈等形式的访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第三,注重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养和业务能力.心理咨询师或者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的心理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效果,所以思想政治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正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约翰 S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0-12,29-34.
[2]张洪志.道德论:高等教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J].石油教育,2005(2):96-99.
[3]周光讯,方建中,吴小英.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5.
[4]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5]张茂林.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辩证分析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2-15.
[6]JOHN H N.The Idea of 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M].Chicago:Loyola University ,1987:29.
[7]龚彦忠.高等教育哲学的审视、反思与重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9(4):40-42.
[8]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6):36-39.
责任编辑:李敏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humanistic theory
BAO Chun-hong,ZHU Jing-ra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Hebei 050018,China)
Humanistic the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vided into personal,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one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improve humanistic campus culture,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ncreas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umanistic theory; higher education
2016-04-08
鲍春红(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大高等教育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朱静然(1980-),女,河北高碑店人,河北科技大学高等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1009-4873(2016)04-0020-03
G640;B-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