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看当今男女平等存在的问题

2016-04-12 15:59蔡玉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平等观马克思主义

蔡玉琦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透过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看当今男女平等存在的问题

蔡玉琦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就是确保社会每个人平等地享有作为人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而男女平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解读。男女平等应当体现在社会权利与义务的方方面面,但是现实社会却没有真正地做到男女平等。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当今社会的男女平等问题有新的思考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男女平等;自由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是以解放全人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目标的平等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和相互性。而男女平等问题是整个社会文明解放的问题,妇女的解放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解放和文明程度。尊重女性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检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和价值观,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阐述,甚至通过革命消除不平等,创造一个新社会。但什么是平等,古往今来的理解并不相同。亚里士多德这样认为,平等是一切德行的标准,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实现的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思想是,在日常生活里人人遵守自然法则就能获得平等;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也都曾高举平等的旗帜作为吸引追随者和颠覆旧秩序的有力武器。

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阶级的角度科学地研究平等观念,从社会生产物质条件上论证了争取无产阶级平等权的基本条件和根本途径。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导致出现贫富分化,等级制度逐渐形成,平等的状态被打破。因此,“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质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1]110。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真正平等,包括男女平等的实现,只能在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为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寻求两性平等的途径提供了新的答案。男女之间的对立本质是阶级对立,因此,女性解放的前提在于和男性工人一起进行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在对旧的平等观进行了合理批判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旧的平等观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平等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广大无产者的平等观,“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阶层。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2]46。平等观还具有一定的相互性。“资产者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2]46。

女性现今取得的教育、工作、选举等权利及其范围内一定程度的平等,无论中西都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女性都是被压抑、训导和奴役的那一方,性别歧视在人类由母系氏族全面进入父系氏族开始拉开序幕,并成为长久的潜体制,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古罗马的法典说,女人由于心性轻浮,即使长大成人也要有人监护;柏拉图说,一个男人可能会因为胆怯或不正经,下辈子被罚做女人;就连写下《论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卢梭,他攻击世间种种不公,却还是认为女人要取悦男人,要贡献给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悦。这就是男权制思想下的大师们理所应当地在宣扬女性不如男性,判定女性的二等公民地位。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上的平等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这种形式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女性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最终达到在社会层面上根除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男女平等时往往只强调了两性权利的平等,而忽略了义务的平等。由于男女不同的生理性,许多企业在保护妇女的名义下,使得她们被排除在某些行业之外,这其实也意味着妇女在获得了同男性平等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却不必承担与男性同等的公民义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男女差距缩小,女性不仅应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也有条件有能力与男性承担同等的义务,这是男女平等观念的时代进步。

平等自由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理想,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但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平等与自由往往是相互背离的。男女平等要促使社会做到无差别对待,只有真正实现主体平等,才能使男女真正平等。

二、我国社会男女平等存在的问题

《宪法》第48条第1款就这一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对女性而言,男女平等是一种现实权利,而不是争取权力,直接指向社会的公正。当前女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但仍存在着地位不平等、发展不均衡、权利机会被剥夺等不平等现象。

(一)教育问题

男女所受教育应相同还是相异,就算在思想进步的现今,“女孩子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仍盛行不衰,从思想上就歧视也否定了女性的能力。以女博士为例,这类女生多被标记为男女之外的第三性别,这些其实是社会舆论对她们的些许调侃和嘲讽,相反大家都认为男博士很正常。很多人虽然嘴上不说,但还会强调男人应该比女人强,中国缺少尊重女性的历史与理论,所以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还常从历史中找例子来驳回要求平等的女性。就连女生都会调侃自己要不要装无知,男性希望女性最好老实结婚做个顺从的媳妇,而中国的女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遵循三纲五常,甚至在这种无知中成为男人的同谋和帮凶。

(二)就业问题

男女平等就业是国家施行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人们也许会觉得对女性并没有太大歧视,这其实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很多女性都会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歧视,怀孕生产成了工作求职升职绊脚石,女性大多工作在轻体力职业和级别较低的岗位等,她们却并没察觉甚至认为是自然而然的。

而社会在处理这些事上也是不公平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成人们相信这种境地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在更多时候还在诱导女人要服从这种状况,也因为女性对歧视中的消极隐忍,使得歧视行为长久存在,且影响了针对男女歧视研究的思考。当社会对所谓的平等就业权理论与实践均未达成共识的时候,制定平等权也就失去了基础。

(三)家庭暴力问题

家庭暴力,一般指丈夫对妻子无理由地进行肉体上的摧残、虐待、毒打。轰动社会的家暴董珊珊案,该女子遭丈夫每天毒打及精神羞辱,不堪忍受逃到外面租房躲避,被丈夫找到后威胁其娘家人不准报警并继续殴打致死。其间女子曾8次报警但无果,警察给出的理由是家务事没法管,在种种暴行下女子就这么被残忍地打死了,男的却仅仅被判了7年,这就是法院为家庭暴力核算的代价。

家暴很多时候都是无理由的殴打,而且男性试图让人认为他们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野性,男性出轨几乎都会劝女方这就是男人,一旦女性出轨却遭鄙视,社会的集体偏向让女性看到连对待婚姻的忠诚也是要分男女的。家暴在中国的犯罪成本极低,只要不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司法机关就都当作家务事处理。社会组织帮助弱势妇女的力度也不够,再加上社会的语言攻击“谁让你眼瞎命不好自己找的”等,这都让女性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现象。我们如果去暴打一个路人,必定会面临法律的制裁,但暴打家人为何却一再被全社会忽视?社会对男女的不公平对待所造成的悲剧,令人心痛的不是施暴者的凶残,而是整个社会的怠慢和姑息。

(四)社会舆论与认知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观念也在大跨步前进,原本最保守的身体也已成为资本直接作用的对象。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出现了一种普遍美学,大众文化中关于女性的形象由大众传播形成一个虚拟的想象,现实中的女性反而要参照幻想中的女性。

这种认知资本让美容美发、化妆品、医学机构的投资有利可图,而不服从这种认知的女性就会被边缘化。它成功地宣告当代女性都是有缺点的,当脸部不再紧致、皮肤不再光滑亮泽,大众媒体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扬各种化妆品、美容广告,这都无时不刻地告诉女人只有拥有美丽的容颜才能获得男人的青睐。女性如同中了魔咒一样相信各种美容广告,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不被边缘化,同时也使得资本得到最大的利润。

在这种一般认知下,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演变成了身体拜物教。身体本身就成了一种资本符号,想象一下那些富翁身边的漂亮美女,她们并不是以主体的身份出场,而是以衬托式的有形资本符号出场,这就是一种悲哀。

三、实现男女平等的思考

男女平等不是走极端,是否平等要在双方各种因素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现今许多工作都是非体力化的,也很难找出非男性不可的理由,男女平等应体现在能力与工作的适合度,而不是以性别取胜,整个社会也需理性面对男女平等。

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男性在几千年前就拥有出生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和工作权,女性近现代才有。历史文化营造女性较弱的观点,觉得女性多用直觉缺少理性,而这种思想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交流话语中被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甚至被高度地内化和合理化,从而难以甄别。男权制包含的这种制度和行为,构成了性别差别的概念框架,为的是将男性特权合理化维护。

中国所谓的男女平等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抽象平等,没有感受到立法者对女性人格的尊重,法律条文就像在苦口婆心地劝告人们要爱护动物。女人在这样的男权制社会意识下,更应该认清社会,活出自我,展现女人的姿态。在2014年9月20日联合国举办的“He For She”活动中告诉世界,男女平等不仅仅是女权主义者的事情,男性也是参与人。男女平等已经讲了很多年,女性争取权益不等于憎恨男人,男女平等不是不分男女,男女要先认识到彼此差异性,否则就会造成内外不一,尊重彼此的基本差异是平等的基础,因为受到长久的束缚,在某些方面女性要落后于男性,男女平等也不是无原则退步,女性不需要男性的恩赐,不需要对男性有所依赖,不需要承受男性的暴力和虐待。言听计从不是平等,虐待更不是平等,强调男女平等,更不是争取女性权利排斥弱化男性权利,其实当今社会上一味对男性成功的扭曲理解也会使得许多男性感到脆弱和不安,性别不平等对男性也没有好处。男女平等其实是保证男女双方都享有公平的权利和义务,拥有平等的选择与被选择权,不是潜意识的互相竞争的关系。

“平等的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360,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说他们实现了男女平等,“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3]78。一个国家对女性的尊重反映出这个国家实质的文明。早期男女平等口号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受男权压迫的局面,但随着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变化,口号的号召力逐渐下降,女性又再次受到了男权的压制,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观念并未完全从人们心中去掉,性别关系走向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革命过程。随着性别意识不断被强化,这种话语转向还会发生。

[1] 恩格斯.反杜林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郜春霞]

2016-06-07

蔡玉琦 (1985-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D442

A

1671-8127(2016)06-0008-03

猜你喜欢
平等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浅析《反杜林论》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孙中山平等思想论述
金基德电影的佛教思想探究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妇女真的解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