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黄冈地区为例

2016-04-12 13:55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湖北省县域贷款

李 旋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黄冈地区为例

李旋

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心环节,县域金融如何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出力,是破解县域经济健康合理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发展情况,做了关于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之后再对黄冈地区的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进行案例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对于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湖北省县域金融应该发挥的作用。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县域金融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截止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澳门、台湾除外),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全国县域内陆地国土面积8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市辖区只占6%)。全国县域境内人口达9.16亿,占全国人口的71.9%,县域内人口最多的省市如西藏、贵州分别达到91.6%和89.4%。但县域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经济整体水平。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即使是经济整体水平较高的东部县市,人均也只有600美元左右,属于工业化初期水平。同时县域金融的发展滞后[1]。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品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现状

2013年,湖北省县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55%;县域人口4620.87万人,占全省人口74.95%,县域平均人口57.76万人;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4590.44亿元,增长12.1%,增幅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58.0%升至5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91.14亿元,增长14.5%,高出全省规模工业2.7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63.5%升至64.4%。根据对全省80个县域经济的考核情况,可以把80个县域经济单位分为三个层次:Ⅰ类20个县(市、区),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4.4∶56.6∶29.0,第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5.6%,高出县域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3%,高出县域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Ⅱ类40个县(市、区),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1.6∶49.2∶29.2,第二、三产业比重为78.4%,低于县域2.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5.4%,低于县域0.6个百分点;Ⅲ类20个县(市、区),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5.7∶38.2∶36.1,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三产业占比为74.3%,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工业化发展滞后,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2.5%,低于县域13.5个百分点。

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调查,从2009年到2012年湖北县域金融机构的存差值都保持在3000亿以上,而且逐年增加,增长率也越来越高,这表明了湖北县域资金供给比较充足,但也说明了县域资金是净流出状态,外流严重;从存贷比指标看,湖北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指标近几年都保持在50%以下,尤其是2009年,存贷比达到46.57%,这表明本地资金虽然有部分用于服务地方经济,但是结余较多,本地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金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表明湖北县域内的相关金融机构未能有效地将县域存款转化为贷款资金来促进本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湖北省黄冈地区典型县的案例分析

(一)湖北省黄冈地区典型县黄梅、英山的基本情况对比简介

到2013年底,黄梅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亿元,同比增长10.7%;规模工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亿元,同比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亿元,同比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2895万美元,同比增长45.5%。各类市场主体3.9万家,新增近4000家。规模工业企业143家,新增24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49家,新增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3家,新增101家。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都引进了过10亿元的大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引进3个过亿元项目。六大产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同比增长15%。纺织行业产能达50万锭,纺织服装产业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截止1013年底,黄梅地区拥有产值过亿元企业60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省著名商标11件,省名牌产品9个。

到2013年,全年实现英山生产总值71.26亿元,比上年(63.57亿元)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66亿元,比上年(27.6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88亿元,比上年(17.96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72亿元,比上年(17.94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3.5:28.3:28.2调整为今年的43.0:29.3:27.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家,当年新增24家。全年规模工业产值达到50.2亿元,同比增长19.38%;规模工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3.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家,当年新增24家。全年规模工业产值达到50.2亿元,同比增长19.38%;规模工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3.0%。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 5.6亿元,同比增长30.1%;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7%。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 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有15家。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英山、黄梅两县自2006年以来生产总值增长较快,2013年黄梅、英山两县的生产总值分别大约是2006年的3.26倍和3.45倍,反映出两县生产潜力较大。从两县域的经济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黄梅、英山两县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轻,第二产业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从每年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进行横向分析时就发现,两地区的差距是一直明显存在的。同时期,黄梅县的生产总值几乎是英山县生产总值的2倍以上,黄梅县的经济结构也比英山县更加合理。

(二)两地区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支持情况的对比

截止2013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2亿元,比年初增加37.3亿元,同比增长21%,净增额居全市第二位。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7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同比增长21.5%;企业单位存款余额51.3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同比增长29.3%。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6.8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同比增长25%,净增额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6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全部存款余额比例(即存量存贷比)为31.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37.27%,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2013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215万元。同比下降685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48%。全县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中,投向三农、规上企业、重点工程和本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约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7%。尤其在小池开放开发和县重点工程的信贷支持方面,工行今年新增贷款5000万,建新增行贷款1.1亿元,农发行新增贷款1亿元,农村信用社新增4.7亿元。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50亿元,比年初增加9.5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3557万元。比年初增加1547万元。全县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分别增加到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扩大到3.2亿元,累计担保贷款56020万元。

到2013年底,英山县拥有7家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建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金融营业网点44个,现有小额贷款公司1家,担保公司1家,在英山注册的保险公司11家。无证券、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机构。截止2013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2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6亿元,存贷比为33.53%。按期限分:中长期贷款余额20.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1.56%;短期贷款余额19.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8.39%。按结构分:企业贷款14.5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6.8%,农户贷款15.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8.91%。全县不良贷款余额为547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1.38%。全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3.7亿元。全县的担保机构共提供贷款担保5.7亿元。为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县已开办林权抵押、门票收费权抵押、农户信用保险保证贷款、茶叶经营大户信用贷款(以茶相贷)、政府采购项下保理贷款、商户联保贷款以及“银行+公司+农户”产业链贷款等等。

通过介绍黄梅、英山两县的金融发展金融情况及其关于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黄梅县对于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较强,投放于用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规模较大,且获得资金的渠道多元。县域内的工商业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还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资金。而英山县的金融行业则对于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较低,投放的资金规模相对于黄梅县来说过小。但是英山县金融业对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方式也有独具特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相关行业特点,开发出适应行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从而有效缓解了相关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

(三)通过对两地区的比较得出的结论

通过上面对湖北省黄冈地区两个典型县,即黄梅、英山县的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首先,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县域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县域经济增长速度缺乏后劲,而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定将会成为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金融与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要相辅相成,有着健康合理的经济结构的县域通常有着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有着发达金融机构部门及系统的县域一般也有着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金融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湖北省县域需要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金融支持;最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我们省内黄冈地区的两个县域就能看出来,比较发达的县(市)和比较不发达的县(市)经济规模差距很大,发达县比落后县领先很多。靠近武汉市的县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处于省内边远地区的县域经济则较落后,产业基础较差。

三、金融支持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一)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支持农业产业经营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值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通过各种利益机制和组织形式接连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深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县域金融部门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结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特点,选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着力通过银行信贷结构转型,推动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信贷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银行作为县域资金配置的主渠道,并将发挥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信贷业务应围绕湖北省域内的优势农产品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将资金重点投向于粮油、畜禽、水产、林特、棉麻、果蔬及茶叶等六大农产品加工业,从而引导资金向优势产业和加工区聚集。信贷业务的发展还应该根据省域农业生产特点,开发出符合产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信用保险保证贷款、农产品经营大户信用贷款、“银行+公司+农户”产业链贷款等,不断推进助保贷、农村三权抵押贷款。

(二)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是县域经济将结构的关键。县域金融部门应该针对湖北省“两圈一带”的总体战略规划和“一主两副”的经济发展格局,引导资金向湖北省内的汽车、冶金、石化、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集聚,利用资金优势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对于县域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重要的是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客户准入标准、风险控制方式。积极探索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的信贷经营规律,大力支持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县域金融在利用资金杠杆助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湖北省提出“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使得资金向县域主导产业聚集,为主导产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动集群内企业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发展补链、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和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居民消费信贷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方面。对于县域商业银行而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变化,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相应调整客户结构,转变经营思路,从以大企业为主转向大中小微企业并举,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向国有、民营企业并举,从对公客户为主向对公、对私客户并举转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政府营造良好环境,同时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积极性,引导企业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形资产融资和无形资产融资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创新和发挥各种融资形式优势。县域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可以参照湖北省提出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信贷过程中强化“小进规”目标管理,加强对于小微企业的统计监测、检查考核和跟踪督办;制定全区内促进小企业升级培育计划,建立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金融辅导机制,对列入计划的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贷款担保、专项资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随着武汉市城市圈的发展和国家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规划实施,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发展壮大湖北省县域经济,金融的手段必不可少。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中,县域金融一直存在着缺位的现象,即县域金融在助推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县域金融的缺位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之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通过调整县域金融的供求关系、增强县域金融的服务水平、改善县域金融的环境等手段是可以增强县域金融对于县域经济调整的作用的。我们相信,伴随着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调高,湖北省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会更加顺利。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1]陈燕枫.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2]富永年.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3]张杰. 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李旋(1990-),男,汉族,湖北仙桃人,湖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县域金融。

猜你喜欢
湖北省县域贷款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