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货币形态演变研究

2016-04-12 13:55骆前秋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铸币电子货币手段

骆前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货币形态演变研究

骆前秋

关于货币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早有论述。然而对于货币的本质以及电子货币问题,仍有学者提出各类不同意见。本文在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基础之上,梳理了马克思所论述的货币形态的演变,进而阐述了对当下电子货币的一些看法,最后提出对货币形态演变的未来趋势的看法。

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形态;演变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马克思在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基础上,在对商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的考察中论证了货币的本质,进而阐述货币的职能。首先,人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质,作为具体劳动,它改变物的性质,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劳动,它使商品具有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则不然。价值只能通过价值形式表现。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从历史上看,价值形式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商品世界的等价形式的商品被独占,从而获得了一般等价物的性质。这个在交换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马克思通过对商品流通过程的考察,发现货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形态主要经过了四个演变阶段:实物商品货币、铸币或货币符号、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一)实物商品货币

从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可知,商品货币直接来源于交换过程,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货币以商品的形式产生,是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交换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劳动产品事实上彼此等同,从而事实上转化为商品。交换的扩大和加深的历史过程,使商品本性中潜伏着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发展起来。为了交易,需要这一对立在外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商品价值有一个独立的形式,这个需要一直存在,直到由于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这种二重化而最终取得这个形式为止。可见,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 虽然不同的社会范围内作为货币的实物商品会有所不同,但这不妨碍实物商品作为最初的货币形态。至于具体是哪种实物商品作为货币形态,这取决于特定社会范围内的生产方式、资源储量、风俗习惯等因素。

(二)铸币、价值符号

一方面,商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它计量的是作为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商品货币同时是作为价格标准而流通。执行价值尺度时是观念的,是由商品货币的内在价值促成的,而作为价格标准却是约定俗成的、公认的。

因为商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由它的内在价值客观决定的而作为价格标准却是人们在主观上约定俗成的,所以这里产生了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分离的可能性。例如:“金币在流通中受到磨损,有的磨损得多,有的磨损得少。金的名称和金的实体,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开始了它们的分离过程。同名的金币,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因为重量不同了。作为流通手段的金同作为价格标准的金偏离了,因此,金在实现商品的价格时不再是该商品的真正等价物。” 这使得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成为可能。

因为较贱的金属在被较贵的金属代替以前一直作为货币流通,因此较贱的金属首先被用于较贵的金属的记号。由于较贱的金属记号在流通中磨损得比较贵的金属还快,“它们的铸币职能实际上与它们的重量完全无关,就是说,与任何价值完全无关。金的铸币存在同它的价值实体完全分离了。因此,相对地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纸票,就能代替金来执行铸币的职能。”因此,铸币、价值符号只是商品货币的被孤立起来的流通手段的代表。

(三)信用货币

由于某些商品的生产、转移、消费的特殊条件,商品交换中出现了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货币在这里取得了支付手段的职能。当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大大节约了流通手段。由于交换过程的发展,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可避免地被可流通的支付凭据即各类票据所替代。因此,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为依托的支付手段的代表。

正像铸币、纸币这样的价值符号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一样,信用货币,这种支付手段的代表,也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不过,信用货币并不全依赖于国家的强制流通,还依赖于机构、个人的信用程度。

(四)电子货币

在资本起重要作用的生产社会中,信用和银行资本是紧密结合的。生产者、商人的资金和一些个人闲置的货币流入银行,形成借贷资本。另一方面,由于信用货币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因此,银行家手中拥有大量的货币经营资本。由于信用扩张,生产者、商人和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增加,银行的信用货币也随之增加。同时,银行对外的借贷活动也扩张。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银行的借贷资本的增加。但是,银行所拥有的借贷资本中,现金和有价证券只占极小部分,相当大一部分是以银行的负债为基础的账面上的资本,即银行的信用货币,或者说银行创造的支付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过程采取的方式得到巨大的改进,芯片、磁条、计算机、移动设备等成为了支付的工具。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是: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支付机制。实际上,电子货币不过是信用货币的电子化。

虚拟空间通行的Q币、积分、点券等等只是代表了特定的网络服务或者网络资源,网络虚拟空间通行的这些虚拟货币只能而且只是代表所存在的虚拟空间内的特定劳动。虚拟货币不具有一般价值形式的特性,也不能代替执行货币的职能,所以不能作为货币流通。另外,特定的数字编码,例如比特比,因为其存量的有限性,看起来具有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可能性,很受追捧。但是,它们由于本身不具备作为信用货币的信用基础和作为流通手段的代表的条件,只能作为投机的工具。

三、货币形态演变的趋势

货币形态的演变只能是货币的价格标准、支付手段、流通速度等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以货币的物质存在与货币的职能存在之间的矛盾运动为基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设备、新的系统必将应用于经济实践当中。不过这些能改变的只是货币执行职能的方式,或者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或者作为某一项职能的代表。因此,货币形态演变的趋势就是,货币在经济实践中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以及世界货币等职能方式的简单、快捷化和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 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安佳 译)[M].商务印书馆.2006年

[4]骆玉鼎.交易货币化与货币的信用本质[J].财经研究.1998年09期

[5]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等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铸币电子货币手段
电子货币风险及防范探讨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最优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视角*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