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研究

2016-04-12 13:55苏迎迎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营方式农村土地社会保障

苏迎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研究

苏迎迎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及土地流转形势下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介绍,研究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给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应措施,发挥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措施

1、引言

农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农地制的改革和随之演化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而农地流转恰好又是农地改革重要内容。现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土地流转,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土地流转行为越见频繁,加上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产权不够清晰,导致侵权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农民对土地短期不合理经营行为产生。现有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跟上土地流转的步伐,所以,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在政策的鼓励下,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土地大量闲散使得土地流转供给商增多,在三方的作用下,土地流转的势头越来越旺。

随着土地流转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逐渐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流转工作趋于规范化。二、流转方式趋于多元化。三、流转价格趋于市场化。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过程的市场化以及工作的规范化,促使了土地流转价格趋于合理化。虽然土地流转在快速的发展,同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但是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与政策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土地流转形势下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

3.1 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和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经营方式的界定意见繁多。根据对不同学者的总结,本文认为农业经营方式应该是:在既定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采取不同的分工协作关系、利用不同农业生产技术寻求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组合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方式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现有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半机械的分散经营。在土地流转下的经营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方式。而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发展趋势是适度规模经营。

3.2土地流转形势下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要求

由于现在的土地流转趋于市场化,导致农业经营方式也越来越市场化。而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存活。竞争能力最大的代表就是效益。所以,农业经营方式必须走出一条低成本、高品质、高就业的道路。同时,由于土地流转形式的分散、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虚化的利益主体等对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农业市场逐渐开始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等特征。这就要求组成农业经营方式的不同层面做出不同程度的转变。

4、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

4.1 促进了现代农业化进程

在农业发展生产力的背景下产生的农村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的作用。农村土地合理、规范的流转充分利用土地适宜性的优势,并结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促进农村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大化限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长期发展的方法就是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体制。从当前我国的国情分析,一直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农业生产的内部矛盾仍存在,而且这个矛盾必须通过调整经营规模来解决而非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

4.2 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

从目前我国国情看,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不仅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而且促进农业增收。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土地适度的转租出去,使土地实现适度的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有能力并且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民,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的有效利用。而出租农民可以选择外出参加第二、三产业的劳动。

总的来说,土地的流转使得分散的土地得以集约利用。有效的解决了承包中平均分配土地造成土地规模过小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的土地经营的小农经济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经济。

5、完善土地流转的完善制度措施

就当下我国国情而言,适度的规模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农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土地的流转对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国情,给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应措施,发挥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土地流转的前提,只有解决人民的将来的生计人民才愿意将土地流转。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此,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转移劳动剩余劳动力,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建立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发展现代农业经济。

5.2 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保障体系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受到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阻碍。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了农民的保障能力。但仍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最后,健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

5.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只有完善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农民才认为有了保障,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活动。为此,国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各级行政单位都建立专门负责土地流转相关事务的专门机构。其次,建立土地流转的鼓励措施。对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农户与村给予政策、技术、资金上奖励,不但鼓舞当地农民参加到流转行列,也激励周边村庄的土地流转。第三,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之间的关系。

5.4 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随着土地流转交易进程的复杂,在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参与主体。为了土地流转能够顺利进行,国家需要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这样不但发挥了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解决好多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保证土地在稳定的环境中流转。

5.5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价格是农民在流转过程中比较看重的一个因素。为此,必须为土地流转建立一个合理低价,同时为农民土地估计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系统。首先,全面考虑土地价格的构成因素。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地位置、用途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土地价格体系。其次,制定合适的基准地价。基准地价是土地出让、转让的价格依据,也是土地流转中的最终土地价格。最后,要将土地价格进行公示。为了保证土地流转中的公平、公正,就要将这一价格进行公示,用来降低土地流转中的违法风险,保证土地流转制度的顺利实行。

6、总结

农村土地的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们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进步,也为我们更好的发展现代化农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韦明升,蓝振荣.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思考——基于广西南宁市的调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5):61-64.

[2]夏金英,叶发宝.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103,(6):348-349.

[3]邵明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评述[J].改革与战略.2011,(5):183-183.

猜你喜欢
经营方式农村土地社会保障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新闻传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互联网+”农业时代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