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辽宁·吴敏
老人们的当下期盼
文/辽宁·吴敏
中国有句古话:“家有老人是个宝。”老年人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照料、精神慰藉以及保险、金融、房地产、旅游和娱乐等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只有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心声,他们的晚年生活才能更加舒适、便利。
近日,笔者以“老人当下还盼望哪些方面再多些”为题,对老人们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调查采访,听到了老人们这样发自肺腑的心声——
这群老年朋友刚刚参加了街道社区开展的“救”在身边公益培训活动,医护专家手把手教他们心肺复苏术,让大家受益匪浅。当听说今后还将针对社区居民,普及骨折急救、气管异物急救、狭小空间急救、断肢(指)急救等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这些老人有了更多的盼望。
老年人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测。重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是关系和保障民生的大事情,体现了以人为本,是对居家养老老人们的生命爱护。有资料证明,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在4分钟内。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真可谓“时间就是生命”。76岁的王老汉讲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前几天,我的一位老友闹了一次危险,他平时就揣着救心丸,那天,他突然‘不行了’,幸亏当时身边有个人懂些急救常识,及时为他进行心肺复苏,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其实,许多老年人发病都是突然的、没有预料的。无数实践证明,一旦发生险情,急救医生能够在几分钟时间赶到急救现场的几率非常小,所以还得依靠“身边能人”。同样,对骨折、气管异物等其他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应急救助“第一目击人”也特别重要。因此,不仅应该教会老年人救护技能,还应该让老人身边的人参与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提高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和死亡,保护生命安全和健康。
老人们都说,如今,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健康需求都很强,组织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不仅不是难事,而且会大受欢迎。尤其是我们这些老年居民,平时很喜欢去“培训课堂”,如果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保证踊跃参与。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对老年人自己、对家庭有好处,对我们照看小辈的健康和安全也十分必要。
83岁的张大妈很无奈地说,“女儿送给我一个可以上网的手机,当时,女儿告诉我怎么用,自己心里还明白。可是,年纪大了,记性差了,过几天就糊涂了。我问和我一起活动的老姊妹们,能不能教教我。可是,他们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对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生活用品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成为麻烦事。一些老年人想用MP3听歌却不懂得如何储存曲目,想欣赏大屏幕液晶电视却又被遥控器搞得晕头转向,想图方便使用ATM自动提款机又怕因操作不当引起损失……
老年人玩不转这些生活中的高科技,固然有个人知识更新不够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对老年人的科技关怀还十分欠缺。人上了年纪,多会出现眼花、耳背、手脚不灵便、头脑反应慢,因此,应该多为他们开发功能简单、操作方便的产品,让老年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样,也应该多开办一些老年大学、老年培训课堂,培训的内容可以细化到如何使用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怎样排除一般性的小故障。如果可能,最希望志愿者给老年人多些“一对一”的贴身指导。给老年人多些科技关怀,老年人才能不当高科技产品的边缘人,才能同享现代生活的乐趣。
81岁的孙大爷说,“其实,老年人能够常常聚在一起唠唠嗑,我觉得就挺开心。童年要欢天喜地,青年要开天辟地,中年要顶天立地,老年要谈天说地。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倾诉空间。”
如今,居家憋屈型的老人不在少数。一方面,老年人群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普遍存在心理失衡、生活秩序失衡、精神空虚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分居,会产生情感焦虑、难以抚慰的问题。精神健康是健康之根。老年人行动不便,与社会的交往少,长时间待在家中,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日子一久,就会变得郁闷无聊。在我们周边,已经有一些孤寂的老人,找人唠嗑成了奢望。您可能听说过,某地一位孤独老人,故意把马桶捅坏,只为能和修理师傅聊聊天;有个老太太拨打110,目的只是想找民警说说话……
老人于大妈说,她看见报纸上介绍,天津市东丽区丰和社区占60%以上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有了心事也不知向谁倾诉。2011年,该社区开辟了“倾诉空间”,每名居委会干部都是老人的“咨询师”,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几年来,“倾诉空间”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谁遇到烦心事,都会到“倾诉空间”念叨念叨。
可见,给老人建立“倾诉空间”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服务社区居民应该是全方位的,让老年居民快乐也是服务内容。不要以为与老年人存在代沟,沟通无话可“聊”,其实唠嗑的内容很多。一是可以与老人谈往事。老年人喜欢回忆年轻时代的事,对过去的事记忆犹新,谈起来往往滔滔不绝,此时只要耐心倾听,就容易产生“共鸣”,能激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可以与老人谈新事。老人与外界接触少,渴望知道社会发生的新事奇事,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凡人琐事,甚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事,海阔天空聊起来,老人会觉得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三是可以与老人谈社区事,了解更多民情,让他们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扩大“倾诉空间”是社区的努力方向。应该创造条件,多给老人提供交流的机会,让老人们聚堆闲聊。许多老人本能地渴望与同龄人,尤其是老相识们闲聊。这种闲聊没有代沟,无拘无束。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在亲切的互动中,寂寞不知不觉地消除了,心情也自然而然地舒坦了。
李妈妈74岁,她戏称自己是女儿家的“免费保姆”,退休以后就到这里看孩子、买菜做饭、洗洗涮涮,无所不做。“快20年了,他们已经习惯把我当成‘终生保姆’了!”64岁的吴先生苦笑着说:“我退休后正在家里整理作品准备出本书,可是儿子把孩子送过来,已经几个月了,他也不提找保姆的事了,这样下去,我个人的事情就泡汤了!”
人老了,含饴弄孙,抽空帮助带带孩子,减轻子女一些家务负担,虽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作为子女也应该考虑一下老人的感受,记得给退休老人多一点生活空间。
本来,老人退休后,各人都有一些打算。比如,有的想外出旅游,有的想上老年大学,有的还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继续为社会作些贡献。还有不少人退休了,养花钓鱼,修身养性;或者打拳做操,锻炼身体。子女如果把老人紧紧拴住,让老人做“终身保姆”,老人的这些美好想法就实现不了。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像照看孩子、做家务这类事情,儿女们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请保姆、送孩子上幼儿园等,解决的办法很多,用不着事事指望父母代劳。让老人有更多的生活空间,他们才能真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