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2016-04-12 12:39曾蔚阳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惠州产学研办学

曾蔚阳

(惠州学院 教务处,广东 惠州 516007)



基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曾蔚阳

(惠州学院教务处,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特色办学是地方院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在特色办学中,产学研平台建设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视角,结合惠州学院实际,对地方院校在特色办学中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特色办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地方院校

一、引言

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一所高校要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特色办学应是其生命力所在。故有学者说道:“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无不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1]”。在特色办学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其关键的一个部分。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2]。本文以惠州学院为例,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二、地方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3]。地方院校之所以冠以地方二字,其根本的立足点是依托地方而建立。所以,地方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正是学校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地方院校可以增加与社会的联系,清楚地了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才“学有所用”,促进学生的就业率。例如,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可以和地方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的教学设施等和企业、政府提供的实习机会,共同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打造“育才”“选才”“用才”的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或者利用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企业、政府等提供的财力、设备等,共同攻克技术难关,解决高校的科研无课题立项、无成果转化、无先进设备支持等等科研难题,实现两者之间的共赢。

地方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另一目的是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4]”。由此可见,特色办学是地方院校发展的重要生命线。而在特色办学中,区域性是着力点[5]。所以,地方院校要想在高校丛林中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置身于区域内也就是地方的大格局中,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培养地方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提供科研力量等方式密切与地方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促进自身特色办学方面的成功,同时得到地方对高校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地方院校办学宗旨的实现。地方院校大部分分布在地级城市,故而其办学宗旨普遍定位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地方院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就能很好地为高校与地方架设合作的桥梁。

三、惠州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环境与条件

(一)地方经济发展对惠州学院智力资源的需求迫切

惠州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将培育和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惠州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核心支柱产业,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全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培育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推动半导体照明(LED)、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生、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服装制鞋、家电制造、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2+2+N”的现代产业体系[6]。在这一大背景下,惠州经济发展将对惠州学院人才、科研产生巨大的需求,本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主动与惠州学院合作的愿望也增强。

(二)惠州学院服务地方的自身优势不断提升

惠州学院有28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早在专科教育阶段,学院就开始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与人才就业路经的选择,积极探索走校企合作教育的道路。1994年,“广东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暨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在学校召开。1997年,《地方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惠州学院的办学优势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科建设方向与地方需求吻合,与产业链对接。二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逐年增设了应用性强的专业。三是科研服务地方能力增强,有一批博士、教授等在政府相关部门受聘、任职,承担惠州市各类委托课题,并参与多项政府规划的编撰工作。四是国际化办学独具特色。学校努力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三)惠州市政府对惠州学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作为惠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惠州学院享受了惠州市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长期稳定支持,对惠州学院引进的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实行“一卡通”政策,不受编制限制,每年给予博士津贴和教授奖教金。与此同时,惠州学院建立起校政人才建设协同机制,逐步建立起市政府政策引导支持,学校积极作为主动构建惠州本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的校政人才建设协同机制。市政府在实施“天鹅计划”、“东江学者”、市管拔尖人才三个层面申报遴选给学校予以倾斜,大大增强了学校人才引进的区位吸引力和凝聚力。惠州学院通过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教授引进“双百计划”等举措,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在同类院校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以三个“四”为抓手,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

惠州学院经过多年的自身努力,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有着符合自己特色的顶层设计和带有目的性、总体性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四”的措施可供借鉴。

(一)四个对接:研发平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科研成果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对接,科技服务与地方发展短板相对接,人才培养、培训与地方需求相对接

1.研发平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把服务地方战略发展摆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紧密围绕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基础和特色,依托理工科办学行业背景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惠州学院重点瞄准惠州市两大支柱产业、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开展学科群建设,与政府、企业合作创建了惠州市光电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IT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化联合研究院、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研究等平台,在电子信息技术、化工、汽车产业等方面对接产业需求,形成与外部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体系和社会服务典型案例,发挥优势学科及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服务社会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2.科研成果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对接

科研成果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对接,既要有先进的科研成果,也要有基于这些成果转化的高科技产业。为了更好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学校必须瞄准地方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与市场运行机制接轨的专业队伍。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学校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学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近五年来,惠州学院承接或与产学研单位联合立项共计220多项,获得总经费1350多万元,推广了“长粒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培育”等一批新技术,实现了“一种抗静电PET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等一批专利和科研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科技服务与地方发展短板相对接

科技服务要与地方发展短板相对接,要求地方院校要走出去,积极地与区域内的企业相对接,建立合作平台。同时因为高校的高质量的科研水平,也会促使企业愿意和院校一起建立平台,共同研发科技。比如,惠州学院就围绕着惠州石化、电子、服装、新兴农业、制药等产业,主动承接地方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任务,与企业、政府、单位合作打造校内、校外科研“双平台”。

4.人才培养(培训)与地方需求相对接

人才培养(培训)与地方需求相对接,才能更好地与政府、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也让企业更好地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实现两者的共赢。比如:惠州学院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从1998年开始,学校服装系在专科阶段就与香港旭日集团联合开展A. O.(即administrative official精英人才)人才培养计划,至今已培养了20期A. O.生,为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急需人才。

(二)四引进:引进企业研发实训中心,引进行业人士,引进科研项目,引进国(境)外优秀人才及团队

1.引进企业研发实训中心

地方院校引进企业研发实训中心,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零距离,有利于打造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以惠州学院牵头建设的广东省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为例,该中心是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认定建设的20个协同创新平台之一,核心协同单位为香港制衣业训练局、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协同单位有台湾树德科技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广东富绅服饰有限公司等十二家单位。该中心针对服装产业智能化技术应用与人才协同培养,以服装CAD协同创新为研究方向,依托各协同单位,开展服装卓越人才协同培养、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服装设计开发、服装生产智能应用创新、智慧营销平台等研究。

2.引进行业人士

引进行业人士,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项目来源以及资金支持。近年来,惠州学院出台了《惠州学院关于校外行业人士承担实务课程教学任务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邀请业界公认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讲座或开设实务课程模块等方式,将校外行业精英请进校园,请上讲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服装系每年召开一次服装企业高层论坛,邀请知名服装企业家就服装人才的培养进行研讨,对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修订意见;旅游系定期邀请旅游行业企业负责人到校指导人才培养工作,探寻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自身实际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经管系每年举办一届企业高峰论坛系列讲座,分别邀请来自文学、管理、演讲、营销等不同领域的精英担任主讲嘉宾;中文系定期邀请媒体业界精英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举办业务系列讲座;政法系积极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协同创新,不定期邀请法律行业精英为学生开设律师实务讲座,借此提高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和实际办案能力。

3.引进科研项目

引进企业的科研项目,利用自身的科研实力与企业一起攻克科技难题,创立相关的科研平台,既给高校的老师以及学生提供了平台,也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一起共享设备与研发资源,搭建师资培养新平台,使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师资质量。同时,学校人文类专业的师生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研课题和调研项目,以及参与制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专题规划,为地方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管理提供引领者和智囊团的作用。例如,由惠州学院电子系师生组成的创新教育团队经常到合作公司了解生产一线急需解决的难题。当了解到惠州市科力磁元有限公司用量最大的铁氧体材料存在烧结温度高、性能不稳定问题时,学校师生团队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经过双方几年的努力,最终掌握了制备宽温低损耗MnZn铁氧体的新工艺作,并因此获得了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引进国(境)外优秀人才及团队

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及团队,增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国际科技影响力。如学院依托优势学科积极拓展国际科研合作空间,吸引国外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联合建立研究中心或实验室。2012年,惠州学院聘请了境外团队——香港制衣业训练局项目管理团队为服装系竞争力提升计划项目“执行团队”,着力提升服装系的竞争力;2016年初,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正式进驻惠州学院,与惠州学院科研团队在电子科学和化学工程系两个系开展联合研究,下一步还将围绕惠州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继续在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展开合作。

(三)四拓展:拓展教师培训,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拓展课程设置,拓展专业设置

1.拓展教师培养

人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资源条件中的第一位。高素质的学科队伍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惠州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积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2013年底,学校出台了《惠州学院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试行)》、《惠州学院选派教师教育专业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实施办法(试行)》,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或中学挂职、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参加国家双师型师资培训、直接从企业聘请等途径,建立了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如服装系每年都选派教师到服装企业挂职半年到一年,并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课程学习;旅游系选派教师到旅游相关企业挂职、参加国家双师型师资培训等。

2.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惠州学院积极拓宽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空间,积极谋求社会力量的合作支持,共同打造协同校外产学研及实习实训平台。目前学校建有27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惠州及周边珠三角城市,覆盖各个专业。重点加强与规模大、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或实习基地大量接受学生的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派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共同申请研究课题,开展课题合作等。

3.拓展课程设置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外结合、科学素养和人文教育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等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构建文、理、工、艺、体等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强调厚基础、强应用,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以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惠州学院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衣人才培养要求,增加了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进一步推动实验(实训)课、实务课独立设课,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环节。

4.拓展专业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或者是政府机构的需要,拓展自身的专业设置,实行联合教育。以惠州学院为例,经济管理系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顺丰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政法系与惠州市科技局联合开展法学(专利代理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电子科学系与惠州市科技局及TCL集团LED研究院等企业联合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LED方向人才培养工作;2014年,学校与北京化工大学、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惠州研究院,联合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此外,惠州学院还与惠州市教育局、相关学校联合开展卓越教师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左建桥.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8):77.

[2]谭梅,杨卫辉.浅谈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对策[J].行政与法,2008(4):60.

[3]石建锋.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14(3):124.

[4]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 - 6.

[5]曾蔚阳.地方院校打造特色办学的着力点——以惠州学院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114.

[6]今日惠州网.惠州“十三五”规划建议:未来五年惠州或建市区地铁[EB /OL].[2016 - 02 - 10]. http://www. huizhou. cn/ news/newsc_counties/newsc_hz/201601/t20160121_1067498. htm.

【责任编辑:赵佳丽】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Mechanism in Local Universities——ACase Study of Huizhou University

ZENG Wei-yang
(DepartmentofAcademicAffairs,HuizhouUniversity,Huizhou516007,Guangdong China)

Abstract:Characteristic school-running is where the enormous vitality exists in a local university. Therefore,to build a platfor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characteristic school-running. The ess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Huizhou University and looks for effective measures for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school-running;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local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5934(2016)02 - 0112 - 05

收稿日期:2016 - 02 - 27

作者简介:曾蔚阳(1975 -),男,广东兴宁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惠州产学研办学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