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皇庄发展原因探析

2016-04-12 10:10任秀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皇室皇帝土地

任秀玲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明中后期皇庄发展原因探析

任秀玲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皇庄是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最早出现于明朝,并在明朝中后期迅速发展。文章将从皇室人口的激增、开支庞大的宫廷礼仪、充实内承运库的需要以及皇室财富观念的转变方面探析皇庄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皇室的私利促进了皇庄的发展。国家财政的紧缺,皇室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发展皇庄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明朝;皇庄;发展;原因

一、皇庄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皇庄出现于明代,是由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它包括皇帝庄田、皇太后庄田及东宫庄田。最早的皇庄出现于洪武元年,朱棣北征时,把张若福等若干降人迁入内地从事农业生产。其开垦的土地被称为王庄,且据此征收租税。永乐时,改为皇庄,赐名黄垡仓云。皇庄的发展在弘治年间达到一个高峰,“畿内之地,皇庄有五,共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1]629。明武宗即位逾月,即建皇庄七处,后来增至三十余处,占地面积高达37595顷又46亩[2]卷202,自此,皇庄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皇庄的土地来源

建立皇庄的土地从何而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明初的荒田及牧马草场余地。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争,明初荒田很多,朝廷曾一度广建屯田和牧马草场,这些荒地和牧马草场就为皇庄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如“今(弘治)之皇庄及赐功臣等项庄田,大概多是牧马草场余地”[3]卷072。“明时,草场颇多,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4] 卷77,1886。

籍没入官的土地。明代皇权高度集中,宦官专权,特务横行,臣僚们无故获罪者甚多,一旦获罪就是土地入官,籍没家产,在明代被籍没土地者比比皆是。这部分没入官地的土地就成了皇庄土地的另一重要来源。如“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5]44。

接受投献。投献是将田产托在权贵名下以减轻赋役。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时起虽屡发禁止投献之令,但这些禁投献之令,多只罪投献者,接受投献者却逍遥法外,所以不仅投献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正德以来,猾无籍之徒,乘时射利,沾恩冒赏,多将畿内逃逋民田投献左右近幸之人。而左右近幸,不念畿辅重地,献谄取悦,奏为皇庄”[2]卷202。当然,投献的土地不仅限于民田,租地、民垦土地、空闲地等也在投献之列。为躲避沉重的徭役负担,也有一些农民自献土地的。“奸民献大名土地为皇庄”[4] 卷185,4895。

侵占民田。比如宪宗即位之初,曾没收太监曹吉祥在顺义县的土地三十五顷建立宫庄,该地原为十顷十三亩,另二十四顷八十七亩为曹吉祥霸占的民田。所以,皇庄建立的过程就是以暴力侵夺人民土地和压榨人民的过程。

三、皇庄发展的原因

皇庄,明初出现,明中后期急剧发展,导致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探讨。

明朝实行优待皇室的政策。随着皇室人口激增,皇室的开销日益加大,发展皇庄经济无疑是解决皇室成员开支的有效途径。

明朝实行的优待皇室的政策具体表现在,明朝皇室享受高额俸禄。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郡王诸子年十五,各赐田六十顷,除租税为永业,其所生子世守之,后乃令止给禄米”[5]286。亲王、公主等皇室成员的岁贡数额是固定的,一年到头享受着高额俸禄且不会停止,皇室的一切衣食住行国家都会提供费用。就连被贬为庶人的皇族每月都会发放“养膳用度”的费用。“宗室有罪革爵者曰庶人。英宗初,颇以给粮。嘉靖中,月支米六石”[5]288。明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6]472。

明太祖对皇室成员给予丰厚的物质待遇,旨在依靠皇室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这种优厚的政策,大大刺激了皇室人口的繁衍。宗室成员,为了得到更多的禄米,维持优厚的生活,唯一的出路便是多纳妾,多生子,或收养异姓子女。继而,造成宗室人口大增。据何乔远《名山藏》记载晋府庆成王锺镒“立王妃妾可二十人,四十四子,百六十三孙,五百十有增孙……多不能相识”[7]1523。由于宗室人口的膨胀,政府供给的俸禄总额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沉重。

“家天下”的帝制时代,宫廷礼仪构成国家礼制的主体,巨大数额的宫廷礼仪开支,使得国家财政难以为继。皇庄经济的发展缓解了这一境况。

黄仁宇先生研究16世纪明朝的财政与税收时注意到:明朝皇帝职责之一就是频繁地举行宫廷盛大典礼。这些“非生产性的礼仪开支”浪费了大量政府收入[7]363。

正德元年(1506)武宗登基前后举行了一系列的典礼。先是为孝宗大行皇帝丧礼,造葬仪冥器,兴修山陵殿宇;接着是登基大典,赏赉在京文武群臣;随后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达孝施恩,赏赐天下高年、孤老、孝义之家;最后是举行大婚。这些都是费用浩繁的大典礼。葬礼和山陵庙宇的费用,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其他诸陵情况推算,孝宗泰陵和后来的徳陵规模相当,建设之费应接近银200万两。登基及赏赐为140万两,上两宫徽号及赏赐在京群臣10万两以上,大婚费用8520两黄金,53万余两白银。一年之内,典礼耗费约400万两白银。

明代皇帝受私欲驱使,不断充实内承运库。发展皇庄经济是扩充内承运库的一大途径。

内承运库,最早出现于周朝。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有设立,明朝也不例外,称为内帑、内库。明代的内承运库是指专供皇室私用的仓库。明太祖当初设立内承运库时,主要考虑将内承运库所储存的财产作为国家财政的一种有效补充,将其功能定为“积为天下之用”。而内承运库所储藏的金银、珠宝等奢侈品,呈现出奢靡的迹象。

内承运库专门用于储藏金银,对于皇室来说地位极其重要。皇帝私蓄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内承运库的盈亏,因此明朝历代皇帝最为关注的即是内承运库。

明中后期皇帝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断从内承运库中支钱大量购买皇帝及皇室所需物品。为了方便皇帝挥霍,其不断充裕内承运库,即使削弱国库也在所不惜。

正德年间,明武宗被“能知三生”的乌斯藏僧蛊惑,“以珠诽为幛幡,黄金为供具,赐其僧金印,犒赏以锯万计”,导致“内库黄金为之罄尽”[4]卷231,8574,除了皇帝个人喜好之外,皇帝和皇室的各种日常用品花费也日趋增多,使得内承运库捉襟见肘。皇帝的肆意挥霍,加重了明政府的负担。他不仅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而从国库中挪用亦或是通过发展皇庄经济,以从中谋取利益。

皇庄是皇室的私产,因此皇庄的收入也自然归于皇室。弘治年间,皇庄直接招佃收租,规定“亩征三分银输内库”。明中期,皇庄的数量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内承运库”的充盈。

皇室财富观念的变化。金银、矿产、粮食等都是财富的象征,但在皇室成员的心目中一度认为,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才是财富,对于土地、粮食则不屑一顾。然而从财富的本源考察,在封建社会乃至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增殖的凭据是山川、土地及蕴藏,金银等一般不是财富增殖手段。在古代社会有不少人主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方针,经商或做官发了财,都要置田买地。他们视土地为恒产,搬不走、不易失去且能年复一年地增殖财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银虽然以体积小、价值高、性能稳定和易携带的优点而为人们所喜爱,但风险大,易被偷盗,又不易增殖。所以,人们多热衷于置买田地。到了明代,皇室的财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皇帝、贵族等也看到了土地的诸多优越性,所以,大力占田建庄,招佃收租。一时间建庄成风,皇庄规模急剧扩大。

四、皇庄的影响

皇庄的建立不仅造成社会动荡,而且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发展皇庄的主要手段是侵占民田。与民争利,造成民众的不满乃至引发起义。皇庄的不断发展致使生民流离失所,进而导致流民涌现。皇庄建立的过程中,对人民“白夺其田土,夷其坟墓,毁其房屋,斩伐其树木,于是百年土著之民,荡失产业,抛弃父母妻子”自耕农和屯丁在土地被抢占后,陷入无业境地,被迫成为流民。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大大激化,引发多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之后宠幸宦臣,不理朝政,还大兴土木。因为要扩建皇庄,朝廷便掠夺官田、民田。这造成社会矛盾激化,遂于河北霸州爆发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和皇庄的发展,宦官的压迫,农民的失地有密切关联。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动摇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

其次,皇庄建立后,朝廷派宦官、官校管辖,这些人对庄内的人民进行着严重的压迫。他们“占人土地,敛民财物,夺民草畜,甚至污人妇女,诬人性命”[1]629。这些管庄之人的恶劣行径破坏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几乎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

总之,明代的皇庄,是皇帝为满足皇室的私利而建立的。其规模在明中期不断扩大,皇庄的发展与明朝的发展相伴随。“盖中叶以后,庄田夺民业,与国相终云”[5]51。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明朝实行优待皇室的政策,随着皇室人口的激增,皇室在无力支付高额俸禄之下,以谋求发展皇庄经济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宫廷礼仪作为国家礼制的主体,其庞大的开支,使国家财政压力过大,进而试图以皇庄的收入来改变这一境况。再次是皇帝为了个人私欲,不断充实内承运库的财货,将发展皇庄经济作为内承运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最后是皇室财富观念的变化,他们对于土地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继而不断扩建皇庄,积累财富。

[1] 明孝宗实录·弘治二年七月丁巳朔:卷28[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

[2] 夏言.勘报皇庄疏·皇明经世文编:卷202[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史仲文.中国全史·明代经济史:卷072[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 张廷玉.明史·食货一(庄田):卷77[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田培栋.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7]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责任编辑袁培尧]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ate Development in Ming Dynasty

REN Xiuling

(HumanitiesCollege,Qinghai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Huangzhuang is a manor which is managed by the royal directly. It first appeared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developed rapidly form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eeper rea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angzhuang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sharp increasing royal population, huge expenditure of the court etiquett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rnal carrier and change the conception of royal wealt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private interests of the royal fami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angzhuang, and the short of the National Finance, increasing royal population make develop the economy of Huangzhuang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Ming Dynasty; Huang Zhuang; development; reason

2016-04-21

任秀玲(1992- ),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史研究。

K248

A

1671-8127(2016)04-0114-03

猜你喜欢
皇室皇帝土地
我爱这土地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当代皇室
皇帝怎么吃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于闐皇室與敦煌涅槃寺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