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训中的廉俭思想

2016-04-12 10:10赵宏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子孙司马光陆游

赵宏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宋代家训中的廉俭思想

赵宏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宋代家训编写方式灵活,内容涉及广泛,蕴含丰富的廉俭思想。其中,以民为本,清廉淡泊,崇尚勤俭、抑制奢侈,适当消费、量入为出等理论观点,对于我们现今仍有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宋代;家训;廉俭思想

家训也称庭训、家戒、家法、家范、家规等等,是父祖家长将自己对世事更迭、家族沉浮等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看法记录下来,作为指引子孙立身、处世、治家的教材。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宋代士大夫所著的家训,探析他们对子孙清正廉洁、崇尚节俭、合理支出的教育思想。

一、注重以民为本,清廉淡泊

在宋代,许多家训的作者结合自身在宦海沉浮中的经验,总结出了很多警示名言,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勤政爱民成为教育子孙为官从政的重要内容。宋代士大夫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陆游《剑南诗稿》中“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棰。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1]727,以此来求子孙做官要为政不苛、善待百姓、尽职尽责。司马光《与侄书》中“汝辈当识此意,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2]476,以此告诫子孙要体恤百姓、奉公守法、不要仗势欺人。胡安国《与子寅书》教诫子孙做官要勤于政事、爱民,“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北宋贾昌朝在《戒子孙》中谈到“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要求子孙在办案时务必仔细谨慎、用法宽恕,不要扰民。总之,坚持以民为本,关心民生、以天下为己任成为许多家训作者的价值取向。

唐末五代混战,使得文化失序,伦理道德沦丧,赵宋王朝为了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十分注重对道德理性精神的弘扬,比如范仲淹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到“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以此告诫子孙要为政清廉、不徇私舞弊。欧阳修在家教方面,主张做官要守廉,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不仅身体力行,还教育子孙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与十二侄》中写到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他侄子写信,提及要买地方特产朱砂送给长辈,欧阳修立即回信拒绝,并告诫侄子“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足见其高尚品格。宰相赵普,在当时权力很大,但他仍告诫其子孙“吾本书生,偶逢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3]653陆游不仅自身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对子女也管教甚严,在送次子陆子龙赴吉州上任时,告诫儿子为官公正无私,“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1]727体现了陆游清廉耿介的品格。司马光生活十分简朴,勤廉自守,在《训俭示康》中他告诫子孙,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事实上,司马光继承祖上遗训,从而赢得了“清直仁厚闻于天下,号称一时名臣”[3]420的赞誉。贾昌朝在《戒子孙》中劝诫子孙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要节俭生活,不要追求豪华奢侈,否则就会招致身败名裂的后果。以上这些,他们清白廉洁,不贪图虚名,能够讲忠心、崇道义、重操守,以期通过个人的道德自律精神和道德实践,影响家族成员以及促进社会发展。

二、主张勤俭节约,抑制奢侈

崇尚勤俭、抑制奢侈的观念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一个大家庭得以维持生计,使家业稳定发展繁荣昌盛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在宋代家训中,有许多家长对子孙进行勤俭的训示教育,这是因为当时宋代社会普遍出现了追求浮华奢侈的生活现象。以饮食为例,如李纲“每宴客设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蔡京“一日集僚属会议,因留饮,命作蟹黄馒头。饮罢,吏略计其费,馒头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此外,还有一些文人官僚,都热衷于歌吹喧阗,诗酒宴乐。即使像为人所称誉的清官寇准,也是“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4]9534。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司马光对此颇为感慨,“近岁风俗尤为奢糜,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陆游在《放翁家训》中也说:“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徒为重费,皆不须为也”[2]171。

面对社会上这一讲阔气,比排场的奢糜之风,许多明智的家训作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制定家训族规来规范子孙的行为,告诫子孙盲目追求奢侈的生活会使家族经济匮乏,最终遭致破家的厄运。宋代叶梦得曾阐述勤俭之道“每日起早,凡生理所当为者,须及时为之。如机之发,鹰之搏,顷刻不可迟也”,否则“若有因循,今日姑待明日,则废事损业。”[5]111陆游在《放翁家训》中也提出了“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侈。”[2]169江端友在《家训》中也谈到“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指出:“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训子孙”[6]84。

此外,有些家训作者将勤俭作为做人的美德,赵鼎在《家训笔录》中也谈道:“古今遗训子弟固有成书,其详不可概举,唯是节俭一事,最为美行。”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并告诫儿子崇尚节俭,以俭素为美,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俭,德之共也”和“侈,恶之大也”,引导儿子养成节俭朴素的美德。王旦在《戒子弟》中说“我家世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恃相辅家事泰侈”。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在竞尚骄奢的封建社会,能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并谆谆教诲子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可见,强调勤俭家风,对于兴家治家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勤劳节俭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家族成员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证。另一方面,而家族成员每天都勤勤恳恳、尽其所能劳动和学习,使非心邪念无从而生,可使家族免于祸患,保证家族稳定。

三、提倡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大家庭,数世同堂、人口少则几十,多则上千,要想保持家族的繁荣稳定,建立合理分配、适当消费、量入为出的家庭财富的分配和消费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宋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此,陆九韶、袁采、叶梦得、倪思等在其所著的家训中对此也都有谈及。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中阐述了治家思想,写到“凡家有田畴,足以赡给者,亦当量入为出,然后用度有准,丰俭得中”[2]177,他认为,对于家族日常开支,要根据收入状况和家庭财富情况等等方面来决定,以便能够做到撙节用度,以存盈余,然后家可长久。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认为“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奢糜,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要求子孙“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也认为“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用常有余,则可以为意外横用之备矣”[6]84。 一些家训作者还主张在经济力量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尽管在家庭内部虽以节俭为原则,但只要涉及社交礼节,就要顾全家庭的体面,以适度慷慨为原则。在士大夫的家训中,往往强调这两方面的平衡,即节俭不等于吝啬。陈旉认为:“以礼制事,而用之适中,俾奢不至过泰,俭不至过陋,不为苦节之凶,而得甘节之吉,是谓称事之情而中理者也。”这是因为,全家的节俭是为了保持家庭收支的平衡,而对外部的适度慷慨却是为了本家族的长远利益。

对于财产标准不同的家庭,其俭和奢的标准各不相同,当然在消费开支时,还要注意自家财力的变化,以此来调整把握消费的适度,陆游在《放翁家训》中说“家资厚薄不常,方当盛时虽可办,贫则必废”[2]172,不能总是一个标准。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中认为“世所用度,有何穷尽,盖是未当立法,所以丰俭皆无准则,好丰者妄用以破家,好俭者多藏以敛怨,无法可依,必至如此”[2]178。此外,为了应付天灾人祸等意外事情的发生,一些家训作者在主张勤俭、量入为出的同时,还主张无论家庭贫富,做些物资储备以防不测发生还是有必要的,比如倪思认为“用常有余,则可以为意外横用之备矣”[6]84;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认为“常须稍有盈余,以备不虞”。

甚至有些家庭对于婚嫁、丧葬等家庭事宜也做了要求和安排。倪思认为临时的支出也要有度,“人家用度皆可预计,惟横用不可预计,若婚嫁之事,是闲睱时子弟自能主张,若乃丧葬,仓卒之际,往往为浮言所动,多至妄用,以此为孝,世俗之见,切不可徇,只当随家丰俭也”[6]84。张浚认为“婚礼不用乐,三日后管领亲家,即随意使酒成礼可矣。不当效彼俗子,徒为虚费,无益有损。”袁采《袁氏世范》中认为“嫁女须随家力,不可勉强。然或财产宽余,亦不可视为他人,不以分给。”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家训作者制定家训的初衷是为了使自己创下的家业不败落在儿孙手上,使子孙长期保持世代荣华富贵,训诫儿孙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做人要清白正直,并遵守社会法度和公共美德,正因为这样,良好家风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子弟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起着重要激励作用。

[1] 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 徐少锦.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上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九[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脱脱.宋史:卷二百八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徐梓.家训—父祖的叮咛[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6] 从余.中国历代名门家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责任编辑袁培尧]

2016-02-10

赵宏欣(1983- ),男,河南柘城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I206.2

A

1671-8127(2016)04-0107-03

猜你喜欢
子孙司马光陆游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司马光砸缸
First Man
司马光“警枕”夜读
除夜雪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