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2016-04-12 10:10刘佳宁陈爱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环境生态

刘佳宁,陈爱梅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刘佳宁,陈爱梅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学和语言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当代中国英语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生态语言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重当今语言环境的生态平衡问题,同时呼吁了教育的变革和英语教学课堂的改观。因此,对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是必要的。

生态语言学;中国英语;外语教学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语言,人类将无法展望和发展未来。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与生态系统一样,人类语言同样需要生态平衡,于是出现了生态语言学的概念。生态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语言学的诞生与发展

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产生了生态语言学,所以生态语言学也被称为语言生态学而成为一个新兴的语言学领域。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生态语言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E.Haugen对“语言生态”这一概念的定义:“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把语言环境隐喻类比为生物生态环境[1]235。而少部分学者则认为最早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学者当属19世纪德国的语言历史学家Schleicher,他通过研究《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发现,在研究和解读语言历史时可以借鉴达尔文研究动物和植物的方法,于是他在生物系统对动物分类的方法中研究出了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后来也有学者发现,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其理论也体现了对生态语言观的大胆尝试。这样看来,霍根(Haugen)确实是吸收和借鉴了前面的理论成果,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体系而日臻成熟。

20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一大批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他们将生态学的问题、理论、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并成功发表了很多著作如:《语言转用生态学》《生态语言学》等。

20世纪90年代,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危机使人类意识到了环境、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于是,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在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提出,语言在生态问题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他的报告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做出新的思考[2]35。

现当代,我国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国内能追溯到最早的生态学语言学著作是由语言学家李国正发表的《生态语言系统说》和《生态汉语学》,这些著作在当时极具代表性。

二、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中国人针对本国的政治、社会、风俗等各个领域的特色而产生的语言变体。最初,英语是随着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使之在殖民地地区成为官方语言。之后美国的崛起代替了衰败的大英帝国,美国欲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将英语从工业领域传播到了信息技术领域。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在全球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官方语言。英语进入中国好比一个生物进入一种新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国特有的生活环境、风俗文化、宗教历史等大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英语的形成就好似生物遵循生态系统中的发展规律一样,成为了众多英语变体的一员。

1882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在生物种群中,各种物种为了生存相互竞争,而生物的特性分化又使他们的竞争得到缓和。这样的相互竞争、相互依存才能使生物系统保持平衡。在语言群落中,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英语、汉语、法语等这样的主流语言在世界语言生态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而中国英语好比系统中的一个子生命,像许多语言变体一样如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等,都是偌大的英语系统中的一分子,属于从属地位。如果我们忽视了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会破坏世界语言系统的生态平衡。虽然它们不像英语一样被大多数人所使用,但是它的存在是必然的。比如: 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atives;科学发展观—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中国功夫—Kungfu;福娃—Fuwa;大妈—Dama;愤青—Fenqing等。这些中国英语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特有词汇在英语的词汇表达中无法找到的情况。毋庸置疑,中国英语经过漫长的发展,其生命力会变得非常强大,中国英语也会作为领先的语言变体得到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中国英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英语也作为新鲜血液不断注入英语并被英语所吸收。中国英语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使英语不再成为由外国向中国的单向文化传播,而是吸收了中国特色的词汇、意念和文化之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国英语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还彰显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生态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与生态系统一样都是完整的存在,Haugen曾对语言生态定义:语言与其所处的环境构成了“语言生态”。语言的产生、发展、变化及传播都在语言生态环境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其次,根据生态语言学的隐喻认知,我们可以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国内学者王家和说过,“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可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大概包括四点:英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大纲与计划等;微观层次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课程教材、课堂环境、教学设施、班级规模等。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3]124。然而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教学素养有待提高。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微观环境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双向化的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者都是组成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施动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简单的知识,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受动者,不能仅限于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是要借助于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些许的问题存在。教师的知识面窄、专业知识功底不足、教学观念过时等;在学生方面,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能力比较单一,只会说不会写或者只会写不会说[4]76。这样的问题都会造成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微观环境的不平衡。

第二,教学语言缺乏趣味性、科学性,教学方式单一。对于成功的外语教师来说,能够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为学生所接纳,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是依然存在有一些学生反映自己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教师的语言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大多数教师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单纯地依靠听、说、读、写来强迫学生吸收外语知识。这两方面的调查都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用语言的乏味和缺少科学性,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会使教师教授学生变成单向循环而且还破坏了学生吸收、输入语言的“生态平衡”[5]147。

第三,教学环境失衡。在我国,教学环境大致被分为三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是社会、学校、个人。社会环境能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学习外语的态度,社会的经济状况能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外语的需求程度;学校的环境因素是教学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图书馆的资料、教室多媒体设备、外语教师的教材配备等都构成了一个学校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是个人的因素,个人的因素涉及较多,例如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者的经济能力、学习者选择的学习工具等。然而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能达到以上教学环境的学校为数不多。这也体现了我国存在教学环境失衡的问题。

为了保持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衡现象,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态语言系统。针对以上三点,我们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第一,提高教学主体素养。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从生态意义上说,教师的生态观影响着学生的生态意识以及教学实践。因此,教师需具备积极的思想观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业务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具备用流畅、正确、通俗易懂的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严格依照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教师素养也就提升了教学主体在生态系统中的水平,才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第二,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多元化教学。语言是链接整个生态系统的因子,如果语言使用得正确,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也是最基本的准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暴露自己的口音,因为这种口音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在教授知识过程中教师具备的文化素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三,创建完整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生态系统获得更健康更迅速的发展。创建完整的教学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努力。社会上需要重视对外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学校方面,学生能够享用配备良好且完整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个人要有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把握好每一次交流和学习外语的机会,如多看英语电影,参加英语角活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外语课堂教学不足的现象,能够平衡生态语言学系统并取得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语言学历经几十年,发展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语言与语言、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至今,生态语言学突破了以往研究语言学的传统范式,从新观点、新层面研究了当今语言学面临的生态问题。并阐释了大环境下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生态语言学对中国英语未来发展的展望。生态文明呼吁教育的变革,大学英语课堂是依附于大生态环境下的小生态系统。大学英语课堂要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提高教学主体素养、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进行多元化教学、创建完整的教学环境等切实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取得生态系统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1]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Haugen, E.1972.The ecology of language.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 范俊军. 生态语言学研究评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4] 汪榕培.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

[5] 王晋军.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袁培尧]

The Review of the Ecolinguistics’ Research

LIU Jianing, CHEN Aim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Ecolinguistics as a rising discipline that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ecology and linguistic is gradually accepted by peopl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English environment. Ecological linguistics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always remind us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y balance of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it also appeal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changing of the English classroom. Therefore, the ecolinguistics research is necessary.

Ecolinguistics; China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16-04-20

本文为2016年辽宁省本科教改立项“以培养学生思辩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写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436)的阶段性成果

刘佳宁(1992- ),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陈爱梅(1965-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研究。

H0-05

A

1671-8127(2016)04-0093-03

猜你喜欢
语言学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生态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