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陈 凤
把童心与幸福串联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品评
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陈凤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能复述第1~7自然段的故事。
2.品读文字,模仿第2自然段进行迁移说话。
3.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想象和品读,领悟这个民间故事中所传承的好人有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勇于追求幸福等老百姓的精神诉求与思想,提升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
民间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存在,它和学生喜欢的童话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情节,但流传更为久远,语言更为通俗。它源于生活,集中反映了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强烈愿望和精神诉求,且大部分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教学民间故事,应该尊重文本体裁特点,引领学生从探寻民间故事特有的审美价值入手,与生活接壤,描摹生活的具体样态,让学生在朴素的文字中,辩证地认识幸福,追寻幸福。
【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首先检查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语句,学生根据语境填写生字词)
①牛郎是个孤儿,哥哥_____待他不好,吃的是剩饭,住的是_____。
②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指点下,他与织女结合了,日子过得很_____。老牛临死前让牛郎把它的皮留下,碰到紧急的事就披上。
③王母_____牛郎不在来抓织女,织女一边_____一边让孩子去找牛郎。牛郎被波涛_____的天河拦住了去路。
④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_____”相会。
(出示正确答案,校对,订正)
师:这几句话正好就是故事的大致内容,但略显烦琐。老师有个好办法,叫成语概括法。我们不妨试试。
师:大家先看第一句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成语呢?
生:孤苦伶仃。
师:对于其他三句,你想到了什么恰当的四字词语了吗?
生:喜结良缘、棒打鸳鸯、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师:有了这些四字词语,概括起来就方便多了。
(出示填空)_____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_____,后来王母_____,他们只能_____,在每年七夕_____。
(生齐读)孤苦伶仃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喜结良缘,后来王母娘娘棒打鸳鸯,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在每年七夕鹊桥相会。
师:瞧,成语作为祖国语言中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情节,咱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借助成语,往往能事半功倍,大家以后不妨试试。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高年级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成语概括法,借助成语浓缩而又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把心中模糊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片段二:
师:看主要情节,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人间,一个是天上。这人间与天上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把它们分成了两部分,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相机出示词语“再说”)
师:“再说”这个词看着很平常,其实很奇妙,它表示接下去谈论或意思更进一层。因此常常作为不同内容的分水岭。阅读时关注这样的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层次,是个非常好用的阅读技巧呢!
[评析]小学阶段的概括能力,包括理清篇章内部的关系。小词语,大乾坤,许多连词恰恰隐含着段落或层次间情感的变奏、逻辑意义的转折。该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关注连词,厘清层次,学会了分解内容层次。
片段一: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早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诗篇记录(出示《诗经·小雅·大东》片段),所以说这个故事被人们口耳相传,至少有2000多年了。
师: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一直流传到现在呢?
师:老师特意阅读了很多资料,有位学者的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出示:民间传说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用叙事的话语满足了老百姓对理想与愿望的表达)。
生:就是说,好的民间故事里说出了老百姓的理想和心声。
师:那就让我们品读牛郎织女在人间的故事,走进老百姓的现实与理想。
[评析]这个民间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本身蕴含着宝贵的审美价值。出示《诗经》片段,链接悠久的历史,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产生探究的冲动,把目光直接锁定到对文本主旨的探寻上。
(一)对比质疑:幸福意外降临——牛郎的苦与甜
1.现实——牛郎生活之孤苦
师:牛郎和织女,他们谁是老百姓的代表呢?板书:牛郎。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牛郎的生活?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生:苦。
(师出示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画圈,牛郎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吃的、穿的、劳动。
师:吃、穿、劳作,透过高度浓缩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牛郎怎样的生活画面呢?请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牛郎的凄惨生活。(略)
师:透过简洁的文字,我们看到了牛郎的生活,真是比苦瓜还苦啊!(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牛郎就是那时候底层老百姓的缩影。读着这段文字,我们想到了哪些描写百姓被剥削被压迫的诗句呢?
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理想——幸福生活之和美
师:如果说,牛郎的生活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缩影,那么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无疑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化身,那就是织女。请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思考织女是个怎样的姑娘。
生:高贵、美丽、善良、心灵手巧。
师:看来,织女不仅是外表美的化身,还是心灵美的化身。这就是老百姓心中对美的诠释。(板书:美)
师:理想之美,还美在生活!课文第5、6自然段描写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找一找,他们的生活美好在哪里?
生:“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我知道古代婚姻讲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许多家庭都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但是从文中的这句话中,我知道牛郎织女是彼此相知的。
师:知道得真多,这就叫“有情人终成眷属”!
生:“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很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我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幸福的味道。
师:这里藏着哪些幸福的画面?能用成语说说吗?
生:男耕女织、儿女绕膝、相濡以沫。
师:这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幸福啊,咱们来读读他们刚才说的这些词。(生齐读)
师:男耕女织,仅仅是你耕田来我织布吗?
生:男耕女织还是你挑水来我浇园。
生:你放牛来我喂鸡。
师:男耕女织说的是一份长久的幸福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啊!夫妻恩爱苦也甜,这一家子的生活真是幸福美满、和和美美。(板书:和)
[评析]通过前后的比照,了解古代底层百姓穷苦、被压迫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的理想诉求,在对比中产生质疑,进一步浓厚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男耕女织”不是一个对生活场景的简单描述,而是古代老百姓心目中幸福的代名词,是“和美生活”的具体表现。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句式训练,信手拈来地帮助学生解读了这一文化现象。
(二)入境破译,追寻幸福的密码
师:生活的和、美就是咱们老百姓心中的理想境界啊!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卑微的放牛郎,一个是高贵的天仙,现实与理想悬殊太大了,又该如何去追寻这份幸福呢?(出示阅读要求)
牛郎为什么能娶上织女,过上幸福的生活?研读第2~5自然段,找出其中多方面的原因,在相关语段旁边用一两个词语归纳原因,注意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不因为找到一点简单的答案就浅尝辄止。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建议先说原因,再说课文中的依据。
因为牛郎_____,所以_____。
汇报一:幸福密码之勤劳善良
生:因为牛郎勤劳善良,所以获得了幸福。我们的根据在第6自然段“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
师:说得好。织女身为高贵的天仙,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还可能有什么后果?
生: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师:荣华富贵是吸引人的,但人的勤劳善良、人的美好品格更是无价的。多么了不起的选择,多么勇敢的织女啊!(板书:勤劳善良,指名读这句话)
汇报二:幸福密码之勇于追寻
生:我们组认为牛郎获得幸福,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把握机会。根据在第3、4自然段。老牛叮嘱牛郎别错过机会,牛郎相信了,为此还不辞劳苦,翻过了一座大山。
师:看老牛是怎么帮助牛郎的?(出示第3自然段)老牛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老牛的话?
师:其中哪句话尤其要郑重其事?你再读读!(生读“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呀!”)
师:这真是天赐良机!可是牛郎怎么敢相信这么美的事儿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呢?出发前,他一定想了很多?他会想什么呢?(出示:_____。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生:这真是天赐良机,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幸福。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师:无论生活有多苦,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一定要去!
师:于是第二天黄昏,就有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一段美好的姻缘。
师:看来,再好的机会,如果不勇敢地去追求,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像牛郎那样,把握机会,勇敢追寻。(板书:勇于追寻)
汇报三:幸福密码之甘于付出
师:千里姻缘一线牵,老牛的功劳不止这一处,在 “天上的故事”中也有一处老牛的深情叮嘱。(指名学生读)
师:辛苦了一辈子,临死还把自己的皮献了出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牛真是牛郎生命中的贵人啊!他为什么对牛郎如此忠实呢?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
生:第2自然段。
师:(出示第2自然段)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段落。默读,用“/”分成两层。这两层分别写了什么,请选择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很显然,这是由两个总分语段构成的段落,先说清一层意思再说另一层,层次非常清楚。
生:第一层是“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第二层是“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
师:其实这一段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无直接关联,那么能否只取这两句话简单交代一下呢?
生:不能。老牛的无私付出是建立在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意上的,这段话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究竟有多好,怎么能去掉呢?
师:“牛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因为牛郎的付出是百分之百的,心甘情愿的,才换来了老牛百分之百的情义,这就叫“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就叫“好人自有好报”。
师: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不就是这样吗?牛郎与老牛相处的故事让你想到了自己和谁的故事?能不能也像这样分两层清清楚楚地写一段呢?
学生模仿第2自然段进行课内练笔。(指名学生展示)
[评析]先分解再融合,引导学生直接引用文本语言概括语段内容,使学生在分析中清晰地感知总分、并列的构段方式的表达效果,通过随堂练说,轻松习得语言的表达技巧。
(三)欣赏比照,幸福的“草根”模样
师:课文读到这儿,我们发现,牛郎有老牛相助,是因为他——甘于付出;他能在树林结识织女,是因为他——勇于追寻;他能赢得织女垂青,喜结良缘,是因为他——勤劳善良。你们看,他终于敲开了幸福之门。(师生欣赏视频片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师:就这样,牛郎织女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勤劳节俭、幸福和美的小家。难怪宋代词人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师:(指板书,小结)不管生活多么坎坷,咱们的老百姓始终相信,只要甘于付出、勇于追寻、勤劳善良,就一定能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写百姓的生活、写百姓的渴望,写他们身上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怀着这份对幸福的守望,一起来读这一段,深情地祝福他们吧!(学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评析]首先让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再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最后由个人代表小组陈词,在研读中发现,在碰撞中启示,在汇报中展示,破译牛郎追寻幸福的密码,深入体会老百姓朴素的幸福观和追求向上生活的姿态。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发现的幸福密码还有很多。
师:如果日子一直这么一成不变,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了,牛郎织女后来遭遇了哪些波折?
生:老牛的死去、王母的棒打鸳鸯。
师:面对巨变,牛郎织女如何坚守自己的幸福呢?下一课让我们品读牛郎织女天上的故事,进一步破译幸福密码。
[评析]再次回归生活,为下一课的阅读探究打开了思维的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