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张光淼
凸显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生物高效课堂
文/梅州市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张光淼
信息技术为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学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信息技术具有快速的搜索,身临其境的模拟,逼真的视频画面,超时空的链接、超大的信息量等特点。两者的整合对生物现象的认知、分析、理解以及应用等教学内容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拓宽了课本知识体系;加深了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同时可以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必然会推进生物教学的彻底变革,从而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输入,使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营养”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节课时,我先播放美味佳肴的精美图片,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然后由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老师的一段报菜名引出本节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
2.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体现教学实践性和自主学习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进行人机对话,需要对键盘进行操作,实践对画面的控制,促使学生学、思、练相结合,通过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事物的注意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逐步形成认识事物的表象和规律。
在辅助教学中,屏幕鲜艳的图形、声像结合的图像,学生好奇的心理以及好动的特点,必然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动手操作。屏幕快速的变化,信息迅速的反馈,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动手操作,把画面置于自己的控制下,又使得学生控制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能大大提高,学习的节奏加快,学习的效率提高。对事物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也加深,并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和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讲“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时,要认识到:种子萌发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可安排“种子萌发条件实验”让学生增加一下感性认识。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图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在讲课时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上讲台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哪些种子没有萌发?同时打出种子萌发情况的投影片,以弥补有的学生没有看到实验结果的不足。通过实验与投影这些媒体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又使本节的重点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课堂中可安排一个“小实验”,请学生分别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绿豆种子,待他们亲自品尝到两者确有不同时,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边板书边推理,推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和思维感官功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解了知识难点,化难为易,体现了主体参与教学的原则,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语言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怎样将达尔文和温特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过程在课堂上浓缩给学生,就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解决,使用flash制作的课件,效果就非常好。确实,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利用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内容,因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