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小学 邹平
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文/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小学 邹平
如何让数学课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给学生一个学习、创造、游戏的欢乐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师所始终要关注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从浅层的感官兴趣提升到学生真正内在原动力需求兴趣,是教育者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最喜欢的网络游戏中获得一些启发.孩子们对游戏始终充满热情,特别是网络游戏,他们熬通宵也不会觉得累,哪怕只是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也乐此不疲.为什么会这样?寻找游戏背后吸引人的魅力,就会发现,除了声音与动画外,一般游戏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目标简单专注,短期内易于获得,回报透明稳定,自主选择性强.我们可以把这些特点引入到数学课堂上来.把数学知识点设计成许多简单好玩的小任务,以积分的形式让学生来完成任务,也就是数学的课堂目标.只要学生一看到这些小任务,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了.如同学们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一个任务单,里面包含二十多个小任务,这些任务有基础知识、思维拓展、灵活运用等等.在这些任务中,我告诉同学们这些任务可以自由选择,不喜欢的任务可以不做.这样既保证了同学们自主选择性,也在这种选择中自然的形成了分层教学,学生能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能力发展区.任务简单、目标集中,同学们只要解决一个任务,就能获得积分,马上就能获得成就感.充分调动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解决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区域,一个为“自主探究区”,一个为“合作交流区”,一个为“教师帮助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区域来解决任务.有些孩子喜欢安静的独立思考,那么他就会在“自主探究区”独立思考,有些孩子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特别喜欢做小老师的感觉,那么“合作交流区”就是他的舞台,有些同学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他就可以到“教师帮助区”寻求老师的帮助.三个区域是轮动的,在“自主探究区”的同学遇到问题,他们可以到“教师帮助区”寻求帮助,问题解决后又回到“自主探究区”探究.有些合作交流区遇到不同观点,难以统一时,他们可以到“教师帮助区”来寻求帮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完成任务方式.同学们学习的过程是自由的,他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学习任务是高效的.
R.S.伍德沃思的《动力心理学》强调,人的行为是由其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同学们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是因为无法获得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无法产生内部的原动力.我们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就必须给予他们一个积极、可感知的评价.因此,每个孩子完成任务后,我会根据完成任务的数量与质量给予相应的积分,积分是可以累加的.如有些孩子虽然只完成了一些简单的任务,但他完成的任务多、质量高,依然可以得到较高的积分.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只有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才能获得较高的积分.让每个孩子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相应的积分.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称号,对完成任务比较好的同学,给予相应的称号.如“计算大王”、“作图高手”、“数学魔法师”、“数学超人”、“数学擎天柱”、“数学飞毛腿”等,这些称号为同学们带来了最直观的认可评价,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设立班级积分英雄榜,每个同学每天的积分都在上面累加,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动力.
当今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平台,他的交互性更是让我们把教育可以做得更深入,更全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更好地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深度与广度,还可以形成学生、家长、教师的良性互动.如我在我们班就为孩子开设了在线任务单.包含“百题斩”、“语音播报”、“数学VIP”等项目,“百题斩”顾名思义,有一百道题,同学们自由选择,看看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完成多少道,形成相应的积分.“语音播报”让同学们把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点、收获及疑惑以语音播报的方式在微信群里播放出来.培养学生梳理、整理知识的能力.“数学VIP”则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惑.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项目,提交后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积分,以及他们完成情况的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微信建立交流分享群,大家轮流做管理员,规定时间开放,大家讨论自己的方法与疑惑,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交流的方式.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