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康洪萍
设审美课堂,引豪情万丈
文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康洪萍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不同形式地读,在读中融真情,在品读中悟人生。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的目的。
在 《开国大典》一课,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国家成立时的兴奋与激动。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这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审美教育的作用。
美,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教材的美感大多是以形象为载体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写人写事写场面的文章,全部都离不开人物的形象。而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读者对事件的赞同与对场面的认同,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读者的判断。正如黑格尔所说的: “心灵美才是人形态中本质的东西。”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来更好地体会形象美。在教学 《开国大典》时,我担心孩子们难以理解新中国人民对领袖的热爱,我简单介绍一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几张图片,一段精美的文字,一个受人尊敬的领袖出现在大家面前,于是,放 《开国大典》视频的时候,孩子们竟然全部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屏幕唱起国歌来。爱国的情感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形成了。
体验情感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更是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则是体验情感的有效催化剂。适当的音乐能激发人们心中对文本的感悟,对思想感情的深层体会,所以,给文本配乐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激发情感的手段,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引读总结环节,在豪迈的音乐声中,我将几个重点段落加以总结引导,孩子们的朗读越来越有感情,感动在整个教室蔓延。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学习 《开国大典》一课时,我提醒孩子们想象 “这声音,传到全国各地,传到大江南北”还可以传到哪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他们有的说 “传到了刘胡兰的故乡,人们欢笑舞蹈”;有的说 “传到了工厂,工人们鼓掌欢呼”;有的说 “传到了农村,耕田的人们放下劳动工具奔走相告 “……孩子们结合自己积累到的阅读知识与影视知识去想象与理解,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审美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这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陶冶感情为目的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用心去发现和调动教材中丰富的美的潜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学生,用美的情景去感染学生,并用美的语言贯穿教学过程,在训练语言文字基础认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上,会让学生在美的感受、美的情感中体验美的生活,培养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具体内容,切实做到在朗读中放飞情感,在想象中体验真情,在思索中感悟,描绘中寄情,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就不会是 “纸上谈兵”了。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