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鼎
(贵州省长顺县林业局,贵州 长顺 550700)
贵州省长顺县石漠化营造林工程技术设计
陈中鼎
(贵州省长顺县林业局,贵州 长顺 550700)
摘要:“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本文对贵州省长顺县石漠化营造林工程进行设计,提出贵州省长顺县石漠化营造林工程设计的原理,阐述营造林工程包括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的具体实施要点,以探索出一条适合长顺县实际情况的石漠化营造林工程实施技术。
关键词:石漠化;营造林;抚育;效益
0引言
石漠化综合治理投资项目的最终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营造林工程是治理石漠化的关键工程,其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解决石漠化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减少沟谷洪涝灾害,提高森林覆盖率,修复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长顺县由于地质构造所致,岩溶发育强烈,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在治理之前岩溶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93.9%,岩石裸露率达80%以上。全县潜在石漠化面积为1 227.33 km2,主要分布在凯佐乡、马路乡、广顺镇、新寨乡、白云山镇、种获乡、摆塘乡、长寨镇、威远镇、宗坝乡、鼓扬镇、睦化乡、代化镇、交麻乡和敦操乡等全县十七个乡(镇)。潜在石漠化土地40 523 hm2,约占25.7%,中轻度石漠化土地54 400 hm2,约占34.6%,其中轻度石漠化33 259.6 hm2,中度石漠化21 140 hm2。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土地27 809.5 hm2,约占17.7%,其中强度石漠化19 453.81 hm2,极强度石漠化8 355.7 hm2。
1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扶贫效应相统一的原则
对喀斯特石漠化恢复与重建,必须以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优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长期对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背离的局面。以石漠化成因机制研究为基础,以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为手段,以实现山川秀美和人们安居乐业为目标,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预防、治理、保护三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兼顾,行政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三到位,最终达到农民增收增富的目的。
(2)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的原则
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喀斯特生态环境破坏的主体是人,石漠化治理的主体是人,石漠化治理的出路是人,石漠化治理的效果最终还得服务于人。因此,坚持系统防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人地矛盾调控与生态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才是石漠化治理的根本出路。
(3)坚持统筹规划、全面治理、抓好试点项目建设
紧密结合长顺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实施,重点突破。按以防为主,防、治、保相结合,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重点突破、分区实施、示范带动、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整体与局部、开发与治理方面的关系,抓好试点项目工程建设,力争做出示范、做出成效。
2营造林工程设计
石漠化综合治理营造林工程建设范围白云山镇,该镇位于长顺县东北部,东与惠水县乡相邻,南与长顺县摆塘乡接壤,西与长顺县广顺镇相连,北与贵阳市花溪区交界,东西长12.3 km,南北宽4.9 km。林业项目建设规模:1 400 hm2。其中:人工造林206 hm2,人工促进封山育林1 194 hm2。
2.1工程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
长顺县2014年治理1条小流域涉及1个乡镇2个村,茶叶种植在广顺镇来远村,刺梨种植安排在白云山镇烂山村。其工程建设及布局详见表1。
2.2人工造林(全部为经济林)
2.2.1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林种、适树种、分类经营、科学造林的原则。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情况和结合长顺县产业结构调整。本次经济林选择刺梨种植,面积166.67 hm2;选择都匀毛尖茶种植,面积39.33 hm2。
2.2.2造林技术措施
根据长顺县实际,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营造林措施。在项目区内,选择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白云山镇烂山村的坡耕地种植刺梨;在广顺镇来远村荒山种植茶叶。
表1 小流域工程布局
(1)造林密度设计
刺梨初植密度1 665株/ hm2,株行距为2 m×3 m。茶叶种植初植密度54 000株/ hm2,株行距:大行距1.5 m,小行距0.33 m,株距0.33 m。
(2)整地
刺梨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在低处用生土筑埂,熟土混肥回填;茶叶整地方式采用等高线水平带状整地,宽0.7 m、深0.5 m,混合物回填0.4 m、心土覆盖0.1 m,行距1.5 m。为保持土壤湿润度,整地好后及时植苗。
(3)施肥
茶叶植苗当年结合整地施基肥,茶叶每公顷6.7 kg。定植后的第2~3 a内,结合抚育刺梨每年每株施0.3~0.4 kg尿素;茶叶每公顷3.35 kg复合肥。根据地形、坡度和树苗长势的不同,可采用穴状、环状、放射状和叶面等几种不同的施肥方法。肥料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供给。
(4)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
造林时间在2014年11月~2014年1月,选择在阴雨天或阴天进行植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定植穴挖好后,先做好定植穴的回填工作,将表土和有机肥混合回填。栽植前,对苗木要进行根系及嫩枝修剪,并用石硫合剂溶液加生根粉,进行泡蘸根处理。栽植时扶正苗木,做到“一提、二踩、三培土”,使其根系舒展、压紧踏实、稍覆松土,苗木正直,切忌窝根。浇透定根水,水完全下渗后,踩紧再于其上覆盖一层松土。以后随时浇水,确保成活。
(5)抚育
从工程实施的第二年起,每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抚育,主要为观察苗木长势、有无病虫害,及时除草、松土、施肥和去除病虫枯枝等,并进行整形修剪等管理工作。设计刺梨抚育两年共2次,茶叶一年共1次。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营林措施为主,严格种苗检疫,选用良种壮苗造林,严禁带病种苗上山。并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搞好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
(7)整形修剪
茶叶幼树一般要进行3~4次定剪,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但以春茶茶芽未萌发之前的早春3月为最好。第一次定剪在茶苗高30 cm以上时,离地15~20 cm处水平剪去,第二次在原剪口提高15~ 20 cm左右即离地30~40 cm处剪去,第三次在离地55~60 cm左右剪去,第四次在离地60~70 cm左右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第二至第四次定剪都是对在上次定剪基础上所萌发的茎粗0.4 cm以上、展叶数达7~8片叶以上、已达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的修剪,幼龄期间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即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进行打顶采,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
刺梨的芽具有萌发力和发枝力强的特性,树冠矮小的枝叶繁茂,无明显顶端优势和垂直优势,因此,刺梨不宜强行整形修剪,应自然生长为宜,树形以自然丛生状园头形。修剪时期以落叶后的冬季修剪为主,辅以生长期的适当疏剪。落叶后,剪除病虫枝、枯枝、衰老枝、过密枝和纤细枝,尽量多留健壮的1~2a生枝作为结果母枝;对衰老多年生枝群要通过回缩促发壮枝。刺梨和其他果树一样,经过盛果阶段后,都要进入衰老阶段,逐步呈现抽发新梢少,枝叶淡黄、枯枝落叶加重,结果少,果实品质变劣等现象,甚至整枝直接枯干。衰老树管理主要措施是重剪短截,注重骨干枝的更新,改良土壤,重施底肥,达到更新复壮,提高树势,延长结果年限的目的。设计整形修剪1a。
2.3人工促进封山育林
(1)封育区范围
本次人工促进封山育林规模为1 194 hm2,小班面积最大为33.5 hm2,最小为2.0 hm2。封育以村为单位,其范围以区划小班界线为准,共分有2个封育区,即:白云山镇改尧村封育区、烂山村封育区。封育区界线以村界为界。
(2)封育类型
由于长顺县山地面积比重大,碳酸盐岩分布较广,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按照《贵州省封山育林技术规定》,根据小班样方调查,结合封育区立地条件、树种构成、母树、幼苗幼树、灌木株(丛)数和育林措施确定封育类型。
三台村封育区树种以化香、栎类、杂灌为主。其目的树种灌木株(丛)平均每公顷3.35~5.0 丛,平均高0.9 m;覆盖度10%~25%之间,封育类型主要为灌木型。
(3)封育方式
由于本次设计封育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相当严重,坡度大,土层瘠薄,补植补播后,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困难,因此,全部设计为全封。
(4)封育年限
根据当地适生条件和对灌木树种以及本地所作的适地调查,通过封禁和采取人工补植措施后,5a后封育区小班灌木(丛)每公顷可达6株(丛)以上,覆盖度达到30%以上。因此设计封育年限为5a。
(5)人工促进补植
选择女贞为补植树种,在阴雨天或阴天进行。为保证质量,设计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并在施工前进行技术培训,加强现场技术指导,栽植时对补植营养袋苗先撕袋底,将苗放入穴中间,要做到苗正、根疏、栽紧、压实,最后覆松土或枯枝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由于土壤瘠薄,水分易流失,造林难度大,植苗时采用保水剂,并使保水剂与苗木根部充分接触,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6)效益监测
为适时反映封育区各种树种生长、繁殖、病虫害和成交情况,按照每种封育类型至少设置1个观测样地的原则,本次共设置3个监测样地,具体为固定样地设置,见表2。
固定样地设置在人为活动较少、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封育区整体情况的地段。样地监测连续进行5a,每年进行一次调查记载。固定样地设置为正方型,规格为20 m×20 m,样地设置以水泥柱固定四角或以红油漆标识。封育当年做好本底资料调查,以后每年跟踪监测树种、株数、高生长、径生长和覆盖度等变化情况。
表2 固定样地设置
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六有”措施齐全,保证封育见成效。
3工程施工安排
3.1编制施工总进度的原则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遵照国家政策、法令和有关规程规范。
(2)力求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对控制工程总工期的引水金属结构工程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安全措施。
(3)各项目工程施工程序前后兼顾、衔接合理、干扰少、施工均衡。
(4)在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总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2施工工期的安排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及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满足业主对施工总工期提出的要求。施工期从审批文件下达之日起开始计算。
工程建设分为4个阶段:
工程筹建期:工程正式开工前由实施单位(业主)负责筹建对外交通、征地以及招标、评标和签约等工作,为施工创造条件。安排工期为30d。
工程准备期:施工单位准备开工前,需进行的场地平整、施工道路建设、临时工程建设等的工作。安排工期为10 d。
工程完建期:从工程开始发挥效益起,应紧凑安排,尽快做好竣工扫尾及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安排工期20 d。
施工总进度:设计拟定工程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
4结论
(1)生态效益分析。石漠化面积将大大降低,植被覆盖率增加,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石漠化演化趋势得到有效遏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减少,使原来低效能生态系统呈现出良性循环,建设经济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2)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进行坡耕地改造、田间灌溉沟渠配套等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可每公顷年增加粮食3.35 kg以上。通过实施人工种草、改良草地等草山草场建设项目工程,每年可增加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人均达500元以上,效益可观。
(3)社会效益分析。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都会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乔青.川滇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吴克华.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6.
[3]陈传喜,李慧玲.石漠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林业科技,2002,35(4):60-69.
[4]李俊云.贵州中西部地区洞穴沉积物元素比值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D].重庆:西南大学,2007.
[5]周蓓,李艳娜;金佛山岩溶生态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12(1):23-32.
[6]刘方,王世杰,刘元生,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学报,2005,20(2):30-32.
[7]张伟,朱书法.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研究:重要性、现状与趋势[J].地学前缘,2005,12(9):12-18.
[8]魏强,凌雷,柴春山,等.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02,11(8):13-15.
[9]江波.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理论与技术研究[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0]曹军,王怀宇,祝彦杰,等.对石漠化恢复的探索[J].林业科技,2004,29(3):57-59.
Technical Design of Forest Silviculture and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Ston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Changshu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Chen Zhongding
(Changshun Forestry Bureau of Guizhou,Changshun 550700,Guizhou Province)
Abstract:The most direct consequenc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is losing land resources.In this paper,the forest silviculture and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Changshun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designed,the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design were put forward,and th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keypoints including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and silviculture projects were expounded in order to explore suitable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of forest silviculture and afforestation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Changshun county.
Keywords:rocky desertification;forest silviculture and afforestation;tending;benefits
中图分类号:S 7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5X(2016)02-0023-04
作者简介:第一陈中鼎,工程师。研究方向:石漠化综合治理。E-mail: 348362618@qq.com
收稿日期:2015-10-10
引文格式:陈中鼎.贵州省长顺县石漠化营造林工程技术设计[J].森林工程,2016,32(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