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药物性分娩镇痛初产妇的影响

2016-04-12 05:03张慧英
护理与康复 2016年1期
关键词:运动干预分娩镇痛初产妇

张慧英,吕 慧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浙江嘉兴 314001)



运动干预对药物性分娩镇痛初产妇的影响

张慧英,吕慧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药物性分娩镇痛初产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施干预中观察组1例退出。两组产妇均实施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组在产妇知情同意下、分娩镇痛后由助产士对其实施运动干预,对照组按常规产程护理卧床休息。观察观察组运动干预中情况,同时记录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观察组(207.63±56.12)min、对照组(328.17±47.83)min,经阴道自然分娩率观察组94.87%、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时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促进药物性分娩镇痛初产妇自然分娩进程。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镇痛;运动干预;产程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1.011

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是一种本能行为[1]。然而,近年来,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因惧怕产痛而拒绝阴道分娩,使剖宫产率持续居高不下[2]。因此,分娩镇痛的宣传和普及非常重要。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对疼痛神经阻滞完善,但又不抑制运动神经[3],在分娩镇痛的诸多方法中,椎管内阻滞是最有效的方法[4-5]。国外的分娩镇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早在2003年,Karraz[6]就提出了产妇椎管内分娩镇痛后,离开床行走可以缩短产程,对局部麻醉药及催产素用量没有影响。但国内目前在对产妇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一般只要求其在床上休息、进食。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分娩室对4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其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审核同意。纳入标准:本院分娩室分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有阴道分娩愿望,在宫口开至3 cm使用分娩镇痛,具有完全认知和行为能力,自愿参与。排除标准:胎膜早破,有妊娠合并疾病或并发症,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巨大儿,存在认知或行为障碍。剔除标准:分娩镇痛干预中不能进行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1例由于下肢麻木感强烈、行走无力而中止运动干预予剔除。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8.47±2.13)岁;身高149~171 cm,平均(160.17±4.09)cm;体质量55~68 kg,平均(65.91±6.16)kg;孕周37~42周;孕次1~4次;第一产程潜伏期时间5.5~16.5 h,平均(8.87±2.46)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4例。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7.13±2.36)岁;身高151~168 cm,平均(159.42±3.68)cm;体质量58~67 kg,平均(65.85±5.82)kg;第一产程潜伏期时间5.0~17.0 h,平均(9.12±2.39)h;孕周37~41周;孕次1~3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分娩镇痛干预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分娩镇痛。产妇在宫口开3 cm时取腰3~4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首次注入 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2~3 min无不适症状后再选用镇痛合剂(0.1%罗哌卡因+芬太尼1~2 μg/mg),以2.5 ml/h的速度持续注入硬膜外腔,至胎儿娩出撤掉硬膜外导管。

1.2.1对照组分娩镇痛后,在助产士陪伴下采取卧床休息,直至宫口开全上产床助产。

1.2.2观察组当产妇分娩镇痛后首先进行产科检查,确认产妇无胎先露异常、严重妊娠并发症、胎膜已破、脐带绕颈等下床活动禁忌证,再评估下肢的活动能力,征得产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助产士搀扶陪伴,在产房内下床自由活动,以不感到疲倦为限。产妇离床活动后每半小时休息1次并听取胎心,每2 h胎心监护1次,并检查胎头下降情况。在胎心监护正常、产妇感觉良好且仍有活动意愿的前提下继续由助产士搀扶陪伴行走,直至宫口开全上产床助产。同时,在运动活动中,密切关注硬膜外导管的妥善放置,如果发生胎心异常、自然破膜等情况立即终止运动干预,采取卧床休息。

1.3观察指标观察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中情况,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以宫口开至3 cm作为第一产程活跃期的起点至宫口开全。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比较

min

注:t=2.172,P=0.037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注:1)x2=1.383,P=0.021

2.3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

3讨论

3.1运动干预能促进药物性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的进程分娩虽然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分娩时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如何有效消除产妇生理上的疼痛及心理上的恐惧一直是分娩管理的重点。研究报道,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几乎不影响产妇产程,效果确切[7]。本研究即采用了上述分娩镇痛方法。国内外均有文献提倡充分发挥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这一“可行走的分娩镇痛”的优点,鼓励产妇下床活动[6,8],但在临床实践中,产妇分娩阵痛后多采取卧床休息为主,然而初产妇产程较长,漫长的疼痛和焦急的等待往往容易使产妇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宫缩乏力使得产程进展更加缓慢[5],甚至最终剖宫产,完全没有体现提倡充分发挥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这一“可行走”的优点及鼓励产妇下床活动的初衷。鉴于此,本研究对药物性分娩镇痛初产妇,让其经过进食、休息,体力已得到充分恢复后再进行运动干预,加之由助产士持续性陪伴指导与鼓励,使产妇感到安全和信赖,减轻焦虑,促进产程进展顺利[9];同时由于站立行走可以充分利用胎儿自身重力及地心引力,增加胎儿头部对宫颈的压力,进而引起压力反射,致使子宫有效收缩和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进展,从而减少第一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10],而且产妇在产房或待产室内自由活动,可以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由于分娩镇痛后长期卧床导致的尿潴留、腰背部酸痛等不适感,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表1、表2显示,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运动干预对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有研究报道,因分娩疼痛部分产妇出现大声哭闹、呕吐、不能进食,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胎儿缺血、低氧,甚至胎儿宫内窘迫;疼痛亦可致产程过长,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度,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增加[11]。本研究由助产士对分娩镇痛后的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在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使用恰当的前提下,大多数分娩镇痛初产妇的下肢运动能力改变不大,这与李琼等[12]分娩镇痛对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无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且适当的运动干预也不会增加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表3显示,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适当的运动干预对母婴副反应少。

3.3运动干预中注意点注意运动干预前,充分评估产妇下肢的运动能力,并做好知情告知;在干预过程中,密切关注胎心变化、产妇的生命体征、管道的固定、镇痛泵的妥善放置等,并做好及时终止运动干预的准备。本研究中,观察组入组前40例产妇,其中1例产妇由于下肢麻木感强烈、行走无力不能进行运动干预而剔除实验;在进行运动干预后,有1例因为胎头下降停滞,经阴道检查发现为持续性枕后位而转剖宫产,1例在行走时发生自然破膜,且羊水Ⅲ度浑浊而转剖宫产,这2例产妇运动干预中需要助产士或家属全程搀扶行走,提示应该加强对分娩镇痛产妇下肢运动能力的评估,及时提供人力或物力帮助,必要时中止运动干预,确保母婴安全。同时,因本文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尚有待于推广,这也是本课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素琴,龚爱敏,郭丽丹,等.两种分娩减痛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2):91-92.

[2] 万莉.脉冲波疗法加导乐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593-594.

[3] 刘吉平,董志芳,叶玉平,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19(1):11-12.

[4] Halpern S.Recent advances in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igesia for labor[J].Anaesthesia,2005,18:247-251.

[5] Hawkins J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NEngl J Med,2010,362(16):1503-1510.

[6] Karraz MA.Ambulatory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duration of labor[J]. In J Gynaecol Obstet,2003,80(2):117-122.

[7] 彭庶伟.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2,19(27):84-85.

[8] 李雪萍.可行走式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时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93-1895.

[9] 李丽容.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9-11.

[10] 李妙,叶雪健.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 35):104-105.

[11] 吴莉萍.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62-1063.

[12] 李琼,刘勇,俞学峰.可行走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8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35(2):220-222.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1-0039-03

收稿日期:2015-08-28

作者简介:张慧英(196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AY23069

猜你喜欢
运动干预分娩镇痛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及推广的可行性
mTOR在运动干预高脂膳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