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少军
大视野
建设质量强区 引领转型发展
文/范少军
城市质量精神对城市的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柱作用和鲜明的导向作用。城市质量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引领着一座城市的质量发展。
普陀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质量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普陀长久以来对质量的孜孜追求,中国最早的火柴厂、味精厂、面粉厂、棉纺厂都诞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普陀区是上海重要的以纺织、化工等为特色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后,普陀区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标准,不断追求城市品质,着力加快区域转型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普陀区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申请,次年获批。
质量工作是体现21世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普陀区功能定位的实现路径,更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区的内生动力。
在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普陀区坚持顶层设计,不断巩固质量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实现全区质量工作的四个纳入: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包括《普陀区质量兴区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普陀区质量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普陀区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行动方案(2015-2016年)》在内的全区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和相关配套政策,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近年来,普陀区以质量新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目标,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和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质量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普陀区在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过程中,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共治格局。
在政府层面,成立普陀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质量工作。出台质量工作的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和制度文件,为质量工作实施提供了完备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提出了“1+2+3”的质量工作思路。
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以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等质量提升活动为抓手,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推动技术创新。
在社会层面,打造“全方位、全媒体、立体式”宣传网络普及质量知识,鼓励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活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推动质量信用评价、社会责任报告、行业满意度测评等质量评价方式的创新和研究,为质量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立足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普陀区充分发挥电科院、化工院、华师大等大院大所集聚的基础优势,建成一批集科研、检测、标准研制等为一体的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质检中心9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质量追溯与防伪数据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成为普陀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围绕区域发展重点,普陀区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努力实现“普陀制造”向“普陀创造”、“普陀标准”的转变。全区已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6项、上海市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24项,覆盖医药物流、图书馆服务、物业、司法鉴定等多个行业,主导、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0余项。
自2009年起,普陀区成立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两位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全区31个相关部门、街镇主要领导任组员,通过全区质量大会、部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解决质量工作面与点的关系。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普陀区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普陀区推进标准化工作奖励(资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有关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建立质量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全区财政预算,按时拨付,专款专用。推出普陀区“区长质量奖”,作为区政府最高质量荣誉,对区内质量贡献卓越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树立质量标杆。
加强质量的宣传,以“品质、卓越、创新”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质量活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制作电视访谈系列节目、设立报纸专版,对质量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介绍。
推动质量研究,与上海市质监局合作开展质量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全市率先开展测评;区市场监管局与市质标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创全市区院合作模式,集思广益、共谋质量发展工程。
此外,普陀区还持续强化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信用和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在全市首批开展社区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桃浦转型示范引领普陀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桃浦是普陀传统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区,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桃浦地区转型发展规划不低于黄浦江两岸的标准,要求把桃浦地区建设成为上海西北中心城区的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区政府秉持质量理念,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强度产业调整、高效率推进机制,努力探索做城市成片工业区功能转型的示范、城市创新的示范、21世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示范。目前桃浦地区以“安防智慧谷”为特色,聚焦智慧安防、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文化休闲等产业,推动质尊溯源、CECT安防研发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
首设并购金融集聚区 打造普陀发展新品牌
普陀区积极推进上海联交所、并购投资联盟、并购基金、银行投行部以及会计、审计、律师等各类并购金融服务要素落地,并通过上海联交所及场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等功能平台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加快建设国际并购金融市场重要功能平台,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色金融服务功能区,为全国各地国企转型发展服务的功能初步显现。目前已入驻上海联交所总部的并购交易基金会员单位800多家,集聚区内注册基金达到143家,管理总额超过42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农商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率先创设并购银行类金融机构,设立并购金融研究中心,定期发布“上海普陀并购指数”。服务转型发展时期的产业并购和科创价值转化与实现,全力打造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上海国际并购交易中心”功能平台,为转型发展期间国内外企业和资本开展跨境并购业务提供高效、安全的综合服务。普陀区荣获2014年“中国并购创新奖”。
破解民生难题 提升群众生活满意度
普陀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区政府将公共交通、市容环境、绿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纳入区域人居环境质量范畴,很多首创性工作,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居民率先用上“菜价通”,不出小区就能了解菜价变化;创业者率先感受到“5S”贴心服务,一对一全程帮扶;老人率先吃到爱心午餐,推行助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助餐点食品安全标准;全市首创“六小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近400个。
自2013年起,普陀区每年开展质量工作市民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为质量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将来,普陀会把质量强区战略贯穿到城区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形成依法质量强区的实现路径,实现质量工作内容法定化、目标节点化,严格按节点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让良好生态、发展环境成为企业关注的集聚点、人才落地的吸引点、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不断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文明程度;持续完善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健全质量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形成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