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香:从供给侧发力破解土地流转问题

2016-04-11 11:04于佳乐
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现代化经营

于佳乐

2015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无疑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道路,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之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但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质量下降等多重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走持续、绿色、高效的农业之路?近日,《经济》记者采访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碎片化、粗放型是弊端

《经济》:您觉得我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王银香:“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粮食实现了12连增,农民收入超过了万元大关,这为“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传统农业碎片化、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仍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农业的短板,因为其经营管理状态无法匹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环保压力增加。由于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又无法在碎片化的土地上实现机械配套和资源循环处理,导致秸秆焚烧、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等问题层出不穷。再加上分散、碎片的耕作方式,使监管难以落实,进一步加大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环保压力。

其次,产业竞争力弱、效益低。2015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出现了滑坡,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粮价却处于高位,某些品种高出国际价格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倒挂”。归根结底,是我国农业碎片化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导致了对比效益极低,缺乏竞争力。

再次,土地质量有下降趋势。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比农业发达国家高出了近一倍,但利用率极低,造成了污染和浪费。农药的大量使用和难以监管,使一些地方的土地抗性下降,重金属超标、土地板结、沙化等问题也越发严重。所以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已经不能再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了,需要及时地调整和变革。

土地集约流转,势在必行

《经济》:如果原来的老路不适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那么我国的农业该如何进行调整和变革?

王银香:我认为,科学推进土地集约流转,实现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提升,是我们未来农业调整的方向。

土地流转能有效减少农村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困难和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并且,科学的土地流转也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现代化农机装备有了用武之地,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我国的土地流转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通过对经营者和农民的大量基础调查,我了解到目前这一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无效流转现象,土地管理和经营压力影响土地流转的进程,土地流转价格超出农业经营的实际水平,流转后的经营主体面临较大的风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的产业环境复杂等。

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经济》:现在都在讲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您觉得如何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以上的问题?

王银香:我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议,我国要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就要高度重视提升土地效益、降低投入成本。

第一,实行先集中、后分配、再集约的方式。一方面能使支持农业生产的财政资金落到实处,促进基本农田建设,减少经营者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农业生产有了规划框架,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责更加清晰,减少了风险和矛盾,为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第二,加大政策导向力度。在政策上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农资补贴力度,使规模化农业生产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同时,通过立法、行政和经济等方式,减少土地撂荒、搁置等现象的发生,以避免国家和社会的资源浪费。依靠政府力量搭建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在农业信贷、农业保险、技术服务等方面解决经营者的后顾之忧。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改善土地流转的产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能力。引进爱农业、懂经济的高层次人才,增强各经营主体间的交流联系,对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第四,推行“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模式。龙头企业有更好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优势,正好可以弥补新型经营主体的劣势。对于形成农业生产的集群效应、品牌效应,增加农业综合收益,规避市场风险都有益处。

第五,加大土地监管力度。成立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土地质量监管部门,确保流转土地不受破坏,土地质量持续提升,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混乱问题,提升土地流转效率。并且有效限制农药、化肥等制剂的大量使用,减少土壤生态的压力,实现土地长久可持续地生产。

第六,加强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医疗、养老、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缩小农民与市民在思想方式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土地流转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土地流转是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城镇化建设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上,要尽量使二者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现代化经营
边疆治理现代化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陕西省三原县丁留村农田硒含量特征及成因浅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的简要回顾与展望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